安托萬·德·聖-埃克蘇佩里

法國飛行家

聖埃克蘇佩里(1900年6月29日-1944年7月31日),男,法國作家。

是法國最早的一代飛行員之一。1940年流亡美國,僑居紐約,埋頭文學創作。1943年參加盟軍在北非的抗戰。1944年在執行第八次飛行偵察任務時失蹤。其作品主要描述飛行員生活,代表作有小說《夜航》,散文集《人的大地》《空軍飛行員》,童話《小王子》等。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00年6月29日,生於法國里昂。
1904年,其父去世。其母攜安托萬姐弟五人離家住到其姨媽和外祖母的祖傳房產中。安托萬第一次乘火車旅行即對機械產生濃厚興趣,夢想有朝一日能飛上天空。
飛行家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里
飛行家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里
1912年夏經常徘徊於學校附近的安貝利歐機場。當年頗有名氣的飛行員魏德林被聖埃克蘇佩里的熱情所感動,帶著他第一次飛上天空;同年聖埃克蘇佩里開始拜師學拉小提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其母為參加護理傷員的工作,將聖埃克蘇佩里兄弟二人送進蒙格雷中學寄宿。兄弟二人苦於森嚴刻板的約束,只待了一個學期便催促母親將他們"從這個巫婆的巢穴里拯救了出來"。一家人隨後卜居瑞士弗里堡。
1917年來到巴黎,先後就學於博絮埃中學和聖路易中學。
1919年投考海軍軍官學校。轉而進入美術學校攻讀建築藝術專業。
1921年4月應徵入伍,被編入斯特拉斯堡第二飛行大隊,任修理工。省吃儉用湊齊學費去參加一民用航空公司的飛行訓練,獲飛機駕駛員合格證書。
1922年10月獲軍事飛行員合格證書。以少尉軍銜編入第三十三飛行大隊殲擊機中隊。駐紮卡薩布蘭卡等地。

工作經歷

1925年1月在一次飛行事故中,聖埃克蘇佩裡頭部負傷,因此退役。由於未婚妻家長的反對,聖埃克蘇佩里放棄再次入伍的機會,留在巴黎,擔任索雷汽車公司的推銷員等職。但他依然經常在閑暇時間駕機飛行。
1926年春聖埃克蘇佩里入法蘭西航空公司任飛行教練;10月聖埃克蘇佩里開始對寫作和飛行產生雙重的信心。他舊日的老師,博絮埃中學校長薩杜爾神甫發現了他的抱負和才能,遂將其介紹給拉泰戈埃爾航空公司。
1927年春狄迪葉·多拉滿足聖埃克蘇佩里"我想飛……"的要求,令其加入飛行員的行列。聖埃克蘇佩里與著名飛行員梅爾莫茲、吉約梅、艾基安等人開闢了從法國南部的圖盧茲到摩洛歌的卡薩布蘭卡以及塞內加爾首府達喀爾的郵政航線;10月被任命為朱比角(在今摩洛哥境內)中途站站長。在此期間,他利用夜深人靜的空閑餘暇,伏在兩隻汽油桶架著一塊木板搭成的桌子上,寫成了他的第一部文學傑作《南線郵航》。
1928年3月回法國度假。在布列斯特受短期訓練后,獲海軍航空兵高級飛行員證書;年底《南線郵航》由伽俐瑪爾出版社出版。作者聖埃克蘇佩里則奔赴南美洲重操飛行員的舊業。
1929年10月受命拉泰戈埃爾公司所屬的"阿根廷郵航"公司負責業務開發工作。
1930年4月7日因擔任朱比角中途站站長成績突出榮獲法國榮譽團騎士稱號。
1930年6月22日吉約梅駕機飛越安第斯山,在暴風雪中失蹤。聖埃克蘇佩里多方搜尋營救,歷時五天;6月30日得知吉約梅已被人搭救,立即親自將其接回。
1931年3月"迪航"公司決策人之間發生分歧,狄迪葉·多拉辭去開發部主任職務,聖愛克蘇貝里等人也隨其去職;5月重返非洲,擔任卡薩布蘭卡與艾基安港區間的飛行員;12月《夜航》出版。獲"費米納"文學獎。
1932年任拉泰戈埃爾公司試飛員。在駕駛一架新式水中飛機時險些罹難。
1933年試寫了一部電視劇本《安娜-瑪麗》,但始終未能完成和發表。該年法國政府將各家航空公司合併,成立法蘭西航空公司(簡稱"法航",Air France)。
1934年受雇於"法航",負責業務宣傳。到法國內外各地進行演講遊說;7月出差到西貢。將《南線郵航》改寫成電影劇本。並跟隨攝製組到摩洛哥拍攝外景。在攝取空中鏡頭時充當"替身演員"。
1935年1-5月以《巴黎晚報》特派記者身份到莫斯科採訪,先後撰寫了六篇通訊發表在《巴黎晚報》上。(這些文章后被收入雜文集《生活的某種含義》),駕機"周遊地中海",替"法航"進行業務宣傳到處演講。
1935年12月29日自費駕機飛往西貢,試圖以七十小時飛完巴黎到西貢的航程,以此打破紀錄獲取十五萬法郎的獎金。但由於飛機發生故障,迫降在開羅附近荒無人煙的沙漠中。與機械師普列夫一起在絕望的情況下跋涉了五天五夜,被一支駱駝商隊救出。
1936年試圖發明一種噴氣式飛機。
1937年2月駕駛自己的飛機從卡薩布蘭卡直飛通布圖(馬里),進而與達喀爾-卡薩布蘭卡航線溝通;3月回到巴黎;4月作為《不妥協報》和《巴黎晚報》特派記者前往馬德里等地採訪西班牙內戰。
1938年1月經空軍部批准,得以實施從紐約到火地島(在拉丁美洲南端)的飛行計劃。為此抵達紐約。
1938年2月15日從紐約起飛,平安到達瓜地馬拉。但從瓜地馬拉起飛時,飛機栽到機場附近。聖埃克蘇佩里負重傷(腦震蕩,全身八處骨折)。飛機被摔毀;3月回到紐約養傷。隨後重返法國。
1939年2月《人的大地》在法國出版。駕機到德國旅行;5月《人的大地》獲法蘭西學士院小說大獎。
1939年6月《人的大地》英文本在美國出版,書名為《風、沙與星星》,並很快成為"暢銷書"。
1939年7月隨同吉約梅駕駛水上飛機去紐約試圖打破穿越大西洋的飛行紀錄。戰爭迫在眉睫;8月26日火速從美國趕回巴黎;9月3日法國向德國宣戰;9月4日應徵入伍,以上尉軍銜任技術教官;11月據醫生診斷,聖埃克蘇佩里鑒於健康狀況已不在應徵之列,但他卻想方設法終於當上了一名飛行員,開始在第三十三飛行大隊第二中隊執行空中戰略偵察任務。
1940年6月受到空軍部的嘉獎,獲十字軍功章;6月17日法國敗局已定,聖埃克蘇佩里隨同所在部隊被遣送到阿爾及爾;8月聖埃克蘇佩里退役,到瓦爾省的姐姐家中小住,繼續寫作《城堡》一書;11月取道葡萄牙和摩洛哥去美國。
1941年僑居紐約,埋頭從事文學創作。
1942年2月20日《戰區飛行員》英文本在美國出版,書名為《飛向阿拉斯》。聖埃克蘇佩里博得"飛翔的康拉德"的美稱;同年小說法文版在法國出版;11月盟軍在北非登陸后,在紐約發表廣播講話,呼籲法國人民團結戰鬥。
1943年2月《給一個人質的信》在紐約出版;4月《小王子》出版。與此同時,書的作者卻幾經輾轉到達阿爾及利亞,經過情真意切的懇求,獲准加入他以前服役所在的部隊--第三十三飛行大隊第二中隊。部隊的美國指揮官為聖埃克蘇佩里的戰鬥熱情所感動,破例批准這位遠遠超出空軍飛行員年齡界限的名作家執行八次空中偵察任務。
1944年7月31日早8時30分,聖埃克蘇佩里在執行他的第八次空中偵察任務中遇難。

寫作經歷

1926年4月由於朋友讓·普雷沃的推薦,其短篇小說《飛行員》在《銀色之舟》雜誌上發表。
1927年寫成了他的第一部文學傑作《南線郵航》。
1930年從事第二本書《夜航》的創作。
1936年開始零星撰寫《城堡》一書。
1938年創作小說《人的大地》。
1939年創作了哲理童話《小王子》。
1942年2月20日《戰區飛行員》英文本在美國出版,書名為《飛向阿拉斯》。
1943年2月《給一個人質的信》在紐約出版。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1900年6月29日生於法國里昂市。父母雙方均系貴族血統。其父讓·德·聖埃克蘇佩里伯爵在他出生前後任保險公司檢查員。其母瑪麗·德·豐斯戈隆伯是普洛旺斯省貴族之女,性情溫和,愛好藝術。
1904年其父去世。其母攜安托萬姐弟五人離家住到其姨媽和外祖母的祖傳房產中。

情感生活

1931年4月與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結識的康素愛羅·森琴結婚。

健康狀況

1944年7月31日早8時30分聖埃克蘇佩里起飛執行他的第八次空中偵察任務,遇難。

個人作品


作品名稱出版時間出版社
《夜航》1981外國文學出版社
《人的大地》
《空軍飛行員》2004華藝出版社
《小王子》1942年10月

人物失蹤


聖埃克蘇佩里畢生的傳奇經歷也是令人好奇、纏綿而神秘的恆久主題。1943年,在他的強烈要求下,他回到法國在北非的抗戰基地阿爾及爾。他的上級考慮到他的身體和年齡狀況,只同意他執行五次飛行任務,他卻要求到八次。
1944年7月31日上午8點左右,在距離法國巴斯蒂亞25公里的波爾戈機場是一個飛行的好天氣。指揮官聖-埃克蘇佩里剛乘著吉普車到來。前一晚,他在巴斯蒂亞的一家餐館里通宵宴飲,他的床沒睡過,還是鋪得好好的。黎明時分,他在做完彌撒后吃了一頓實在的早餐:幾個煎荷包蛋、黑咖啡和美國香煙。而後他就在這裡,在他輕巧的“萊特寧”飛機的腳下。然後將在格勒諾布 爾、安西和尚貝里的高空做長達幾小時的偵察飛行。
44歲的聖-埃克蘇佩里一夜沒睡,顯得很疲憊。他身上有8處骨折,那都是之前在瓜地馬拉的墜機中留下的,包括顱骨下部撞在岩石上所造成的一條很深的裂縫。此後,他的身體一直僵硬而疼痛,並伴隨著間歇的偏頭痛和眩暈。這無疑是最後一次飛行了,他謝絕了別人的替飛,因為他不想呆在一邊,受到保護,像個懦夫。聖-埃克蘇佩里曾非常接近死亡,死並不讓他害怕。他深信自己等不到戰爭結束,他已經作好了“離開”的打算,但得在執行任務時“離開”。聖·埃克蘇佩里在登機前讓勒內·加烏瓦伊幫最後一個忙:答應轉交一隻放手稿的手提箱。那情形就像在立遺囑。他們緊挨著坐在一起,心潮起伏,兩個飛行員像男子漢一樣哭了。 8點45分,聖·埃克蘇佩里駕駛著他那輕巧的“萊特寧”沖入了10000米的荒涼高空......(注:“萊特寧”飛機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的P-38戰機)
這是他的第八次飛行,也是他的最後一次飛行。下午3點,在波爾戈機場,勒內·加烏瓦伊一邊看錶一邊來回踱步。他知道,再過半小時,編號233的“萊特寧”的燃料就要耗盡了,也就是說聖·埃克蘇佩里,他的好朋友就要失蹤了。在飛行記錄本上,只有一個簡短的記錄:聖-埃克蘇佩里--執行法國南部高空飛行拍攝任務。未歸。
幾十年來,人們應該滿足於這一簡短的判決和幾千頁的推理假設。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有11000架飛機被擊落,它們中僅1943年到1945年就有500架墜落在普羅旺斯或海上。但那天早上,德軍在這個地區沒有擊落一架飛機。在10000米的高空飛行的飛機可能會掉到哪裡了呢?人們搜集證據,檢查報告,計算,搜尋……但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結果。
1998年9月7日,突尼西亞漁民哈比·貝納莫爾在卡西斯的海上打撈到一塊發亮的東西,他沒有把它重新扔回大海。他的老闆看了一眼這塊東西,看到有“安托萬”的字樣,和自己的第二個名字一樣,就把這塊東西清洗乾淨,發現上面刻著:“安托萬·德·聖-埃克蘇佩里(龔蘇蘿)-C/O雷納爾和希區柯克公司-美國紐約第四大街386號”。這是他的姓名、送他首飾的妻子的名字,出版英文版《小王子》的紐約出版商的地址。毫無疑問,他們找到了聖·埃克蘇佩里的手鐲。
此後,有一群“瘋子”,包括一些機械師、商人、歷史學家、漁民、潛水員、學者……開始了打撈。他們最終找到了。在2003年9月打撈上來的幾塊相當於飛機十分之一機身的殘骸上,沒有發現子彈的痕迹,而有飛機在時速超過800公里筆直朝大海墜毀時才會造成的摺痕。聖·埃克蘇佩里曾表示:“我將雙手合十安息在地中海。”剩下的不過是一些細節的問題,但已經不重要了。有人說聖·埃克蘇佩里有“死的願望”,他很久以前就接受了死亡。他已經全選好了:時間,地點,方式。
但也有後續說法是在漁民發現手鐲后2000年5月,一名專業潛水員在同一地點的海底發現一架飛機殘骸。結合那枚手鐲並與其他42架在法國南部墜毀的P38飛機對比,專家判定這架飛機殘骸正是聖埃克蘇佩里失蹤時駕駛的飛機。由此聖埃克蘇佩里失蹤原因確定,死於飛機墜毀一說成立。但墜機原因仍不明了。專家猜測可能飛機被敵軍擊落,也有可能撞上不明物體,還有人從聖埃克蘇佩里的作品中猜度他因抑鬱而自殺。
一名前納粹飛行員里佩特在其所著的《聖埃克蘇佩里:最後的秘密》一書中稱,他可能在1944年擊落聖埃克蘇佩里駕駛的飛機。作為喜愛《小王子》的讀者,里佩特非常後悔當年的行動。儘管里佩特的解釋填補了聖埃克蘇佩里墜機之謎的空白,歷史學家對此說仍表示懷疑。他們認為,如果里佩特講述的是真實情況,他理應早早公開此事。

家庭背景


安托萬·德·聖埃克蘇佩里生於法國里昂,父母俱是外省沒落貴族家庭出身。父親有伯爵頭銜,在保險公司任職,母親懂音樂,愛繪畫,藝術修養很高。1904年,其父親四十歲時,患腦溢血遽然病逝。其母攜安多納姐弟五人離家先後住到其姨媽和外祖母的祖傳房產中。聖埃克蘇佩里第一次乘火車旅行即對機械產生濃厚興趣,夢想有朝一日能飛上天空。聖埃克蘇佩里這時僅四歲,有兩個姐姐,一個弟弟和一個未出世的妹妹。家庭經濟拮据。母親的姨祖母也是年輕守寡,常邀請他們一家到她的莊園同住。莊園在聖·莫里斯·德·萊芒,位於里昂東北三十公里處,是聖埃克蘇佩里童年的天堂。
1909年,一家人遷居勒芒市。聖埃克蘇佩里進聖克魯瓦教會中學讀書。學校里沉悶的氣氛使愛好幻想的少年頗感壓抑,被視為一個不守規矩的學生。1912年,夏天,聖埃克蘇佩里經常徘徊於學校附近的安貝利歐機場。當年頗有名氣的飛行員魏德林被聖埃克蘇佩里的熱情所感動,帶著他第一次飛上天空。同年,聖埃克蘇佩里開始拜師學拉小提琴。 1914年,十四歲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其母為參加護理傷員的工作,將聖埃克蘇佩里兄弟二人送進蒙格雷中學寄宿。兄弟二人苦於森嚴刻板的約束,只待了一個學期便催促母親將他們“從這個巫婆的巢穴里拯救了出來”。一家人隨後卜居瑞士弗里堡。他聰明好鬧,寫詩歌,弄機械,做事分心,愛遐想,功課平平。弗朗索瓦兩年後死於風濕性心內膜炎,使他十分哀痛。

人物簡介


安托萬·德·聖-艾克修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又譯聖艾修伯里、聖埃克絮佩里、聖埃克蘇佩里等),1900年6月29日生於法國里昂。飛行員、作家。
安托萬·德·聖-埃克蘇佩里一生喜歡冒險和自由,是一位將生命奉獻給法國航空事業的飛行家。服務於航空公司期間,開闢了多條新的飛行航道,孜孜不倦地完成飛行任務。安托萬於二戰期間應徵入伍,在法國戰敗被 納粹佔領期間,他僑居美國,又於歸國后重新回到部隊。1944年他在一次飛行任務中失蹤,成為一則神秘傳奇。
除了飛行,用寫作探索靈魂深處的寂寞是他的另一終生所愛。代表作品有童話《小王子》(1943),該書全球發行量已達五億冊,被譽為“閱讀率僅次於《聖經》的最佳書籍"。其它作品還有小說《南方郵件》(1928)、《夜航》(1931)、《人類的大地》(1939,英譯名《風沙星辰》)、《堡壘》、《雲上的日子》、小說《空軍飛行員》(1942)、《要塞》、《南線郵航》等。
作為一位同時兼有飛行員角色的作家,聖埃克蘇佩里不是第一個描寫航空的作家,卻是第一個從航空探索人生與文明的作家。他的《夜航》、《人類的大地》初次出現時,書中的那些雄奇壯麗的情景,使讀者感到耳目一新、驚心動魄。聖埃克蘇佩里的作品可以說是他一生的思想寫照與行動實錄。他在黑夜中期待黎明,在滿天亂雲中嚮往中途站,在璀璨星空中尋找自己的星球——生的喜悅。
然而,聖埃克蘇佩里不滿足於只描寫孤懸於滿天亂雲之中,與高山、海洋和風暴的生死角逐。他從高空中發現人類只是生存在一個大部分是山、沙、鹽鹼地和海洋組成的星球上,生命在上面只是像瓦礫堆上的青苔,稀稀落落地在夾縫中滋長。文明像夕陽餘輝似的脆弱,火山爆發、海陸變遷、風沙都可以使它毀滅無遺。這些形成聖埃克蘇佩里的看法:人生歸根結底不是上帝賜予的一件禮物,而是人人要面臨的一個問題。人的價值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獲得的。“我的行動,從今以後,一個接一個,組成我的未來”。這與薩特的存在主義非常相似,“人被拋入這個世界”,必須作出自己的選擇。人只是在實施自己的意圖時才表明自己的存在,決定自己的未來。難怪薩特稱聖埃克蘇佩里的《人類的大地》是存在主義小說的濫觴。而海德格爾也把出版50年來譯成102種語言的《小王子》,看作是最偉大的存在主義小說。雖然聖埃克蘇佩里本人不見得會用這個名稱。
《要塞》成為了他迄今為止未完成的一部令人議論的作品,而在書中,他的口氣像基督,令人喘不過氣來。
正如瑪佳·德斯特朗所評論的:“尼采與紀德設計了一種道德,用激揚優美的文章宣揚,惟有聖埃克蘇佩里在危險與充實的人生中身體力行。”

經典著作


在聖·埃克蘇佩里逝世五十周年之際,他的肖像被印在了五十法郎的票面上。對全世界的大小讀者來說,他的盛名來自《小王子》——這篇二十世紀流傳最廣的童話,從一九四三年發表以來,已被譯成一百多種文字,銷售量高達三千餘萬冊,還被拍成電影,搬上舞台,灌成唱片,做成CD盤。
1935年,聖·埃克蘇佩里在前往莫斯科途中的火車上,在宵燈下看到一個睡夢中的孩子,他可愛的臉蛋使他想到孩子個個應該是童年莫扎特、傳奇中的王子。同一年十二月,聖埃克蘇佩里和一名機械師試圖創造巴黎——西貢直飛記錄,在離開羅二百公里的沙漠上空迷失方向,正俯身在機翼下尋找幽靈般的目標時撞上了一個斜坡。在死亡線上掙扎了三天之後,幸遇一個阿拉伯牧民救了他們。這兩件事成了《小王子》故事的經緯線。
《小王子》中,小王子是一個超凡脫俗的仙童,他住在一顆只比他大一丁點兒的小行星上。陪伴他的是一朵他非常喜愛的小玫瑰花。但玫瑰花的虛榮心傷害了小王子對她的感情。小王子告別小行星,開始了遨遊太空的旅行。他先後訪問了六個行星,各種見聞使他陷入憂傷,他感到大人們荒唐可笑、太不正常。只有在其中一個點燈人的星球上,小王子才找到一個可以作為朋友的人。但點燈人的天地又十分狹小,除了點燈人他自己,不能容下第二個人。在地理學家的指點下,孤單的小王子來到人類居住的地球。小王子發現人類缺乏想象力,只知像鸚鵡那樣重複別人講過的話。小王子這時越來越思念自己星球上的那枝小玫瑰。後來,小王子遇到一隻小狐狸,小王子用耐心征服了小狐狸,與它結成了親密的朋友。小狐狸把自己心中的秘密——肉眼看不見事物的本質,只有用心靈才能洞察一切——作為禮物,送給小王子。用這個秘密,小王子在撒哈拉大沙漠與遇險的飛行員一起找到了生命的泉水。最後,小王子在蛇的幫助下離開地球,重新回到他的B612號小行星上。
在童話中,小王子沒有被成人那騙人的世界所征服,最終找到了自己的理想。這理想就是連結宇宙萬物的愛,而這種愛又是世間所缺少的。因此,小王子常常流露出一種傷感的情緒。作者聖埃克蘇佩里在獻辭中說:這本書是獻給長成了大人的從前那個孩子。《小王子》不僅贏得了兒童讀者,也為成年人所喜愛,作品凝練的語言滲透了作者對人類及人類文明深邃的思索。它所表現出的諷刺與幻想,真情與哲理,使之成為法國乃至世界上最為著名的一部童話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