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村鎮

北京市昌平區下轄鎮

崔村鎮,北京市昌平區下轄鎮,地處昌平區東部,位於東經116°16'40″~116°23'09",北緯40°11'02"~40°18′15″之間。東與興壽鎮接壤,東南與小湯山鎮相鄰,南與百善鎮相接,西與南邵鎮毗鄰,北與十三陵鎮、延壽鎮交界。鎮域面積62.85平方千米。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2月,崔村地區屬昌順縣三、四區。1949年4月,昌順縣分為昌平、順義2縣,屬昌平縣三、四區。1956年2月24日,昌平縣劃歸北京市,改昌平區,小鄉合併為崔村鄉,南庄村劃歸興壽鄉。崔村鄉屬昌平區第四小區,駐小湯山。1958年9月,由崔村鄉等3鄉合併為東風人民公社。12月,東風、紅旗2公社合併為小湯山公社。1961年2月5日,崔村工作站從小湯山公社析岀,成立崔村人民公社,駐西崔村。1963年2月14日,南庄村併入崔村公社。1982年12月,復建崔村鄉,轄12行政村。1997年12月5日,崔村鄉改鎮。截至2018年末,崔村鎮有戶籍人口14495人。截至2020年6月,崔村鎮下轄1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昌平區崔村鎮昌崔路北側。

2011年,崔村鎮工業總產值達到8.5億元,比上年增長9.5%,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45%。財政總收人7300萬元,比上年增長0.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300萬元,比上年增長0.1%。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700萬元,增值稅2600萬元,企業所得稅1500萬元,個人所得稅300萬元。

2021年6月,北京市昌平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常住人口24630人。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2月,崔村地區屬昌順縣三、四區。
1949年4月,昌順縣分為昌平、順義2縣,屬昌平縣三、四區。
1950年,崔村地區除八家村與西峪村合併為西峪村外,其他村都以自然村成立村政府。
1953年7月,村政府改製為小鄉。
1956年2月24日,昌平縣劃歸北京市,改昌平區,小鄉合併為崔村鄉,南庄村劃歸興壽鄉。崔村鄉屬昌平區第四小區,駐小湯山。
1958年9月,由崔村鄉等3鄉合併為東風人民公社。12月,東風、紅旗2公社合併為小湯山公社,下設10個工作站,崔村地區屬崔村工作站。
1961年2月5日,崔村工作站從小湯山公社析岀,成立崔村人民公社,駐西崔村。
1963年2月14日,南庄村併入崔村公社。同年,駐地遷至東崔村。
1982年12月,復建崔村鄉,轄12行政村不變。
1997年12月5日,崔村鄉改鎮。
1999年12月,昌平縣改區,崔村鎮隸屬昌平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崔村鎮
崔村鎮
崔村鎮地處昌平區東部,位於東經116°16'40″~116°23'09",北緯40°11'02"~40°18′15″之間。東與興壽鎮接壤,東南與小湯山鎮相鄰,南與百善鎮相接,西與南邵鎮毗鄰,北與十三陵鎮、延壽鎮交界。鎮域面積62.85平方千米。北倚軍都山支脈翠花山,是典型的半山區鎮。全鎮轄12個村民委員會。全鎮坐落在翠花山腳下,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呈南北走向的長方形。鎮轄區內北部山區有名的山峰是翠花山、玉珠山、馬村山等,西南處有1座東西走向的孤山,長約4.5公里,稱之九里山。

地形地貌

崔村鎮地處燕山山脈南麓,地勢北高南低。地形分為為北部山區、中部山前緩坡(果園)、南部平原。境內最高峰位於八家村北山頂峰,海拔786.7米,最低點位於大辛峰村南,海拔40.3米。山區村海拔90米左右,平原村海拔41米下。鎮境內有橫穿東西的京密引水渠,長達9公里,可供農業用水280萬立方米。另外還有1959年建成的南庄水庫,位於南庄營村北,京密引水渠南北兩側庫容量181萬立方米,可供防洪、排澇5萬畝。由於水源較多,全鎮最高地下水位在3米左右,常年地下水位在3.5米左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由於崔村鎮屬於半山區,在山區內礦石比較豐富,八家村的文珠峪的石灰石儲量達24173萬噸,另外白雲石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

氣候資源

崔村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1月平均氣溫-4℃,7月平均氣溫25.6℃,夏季最高氣溫35℃,冬季氣溫年較差-15℃。常年降雨量500~700毫米。

水資源

京密引水渠橫穿崔村鎮全鎮,長達9千米,可供農業用水280萬立方米。

生物資源

崔村鎮物產資源豐富,不僅有山清水秀的優美環境,而且有發展商品經濟、服務首都市場、得天獨厚的條件。
糧食產量逐年遞增,年年超額完成上交國家糧食任務。林業生產方面,自1979年引進“富士”蘋果新品種,到1997年全鎮已發展標準化果園8000畝,年果品產量760萬公斤。
全鎮共有規模豬場19個,年出售商品豬3.9萬頭,2萬隻規模雞場5個,年出售商品蛋255。4萬公斤。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崔村鎮下轄1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昌平區崔村鎮昌崔路北側。
名稱代碼城鄉分類
西崔村~201鎮中心區
西辛峰村~202村莊
大辛峰村~203村莊
棉山村~204村莊
南庄營村~205村莊
南庄村~206村莊
東崔村~207鎮鄉結合區
真順村~208鎮鄉結合區
麻峪村~209村莊
香堂村~210村莊
西峪村~211村莊
八家村~212村莊

人口民族


人口

全鎮總人口1.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佔總人口的95%以上。截至2018年末,崔村鎮有戶籍人口14495人。
2021年6月,北京市昌平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常住人口24630人。

民族

絕大多數為漢族,少數民族有回族、滿族和蒙古族。勞動力6000以上。

經濟


綜述

現有鎮辦企業13家,村辦企業45家,1997年工業產值達到9643.9萬元,工業利潤達到1084萬元,上繳國家稅金347.7萬元,有10家企業被評為縣經企業,鎮、村企業已成為全鎮重要的經濟支柱。
個體經濟發展較快,1997年底全鎮共有個體企業873家,加收入起關一定的補充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全鎮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人均收入已從1978年的139元增長到1997年的3158元。

第一產業

崔村鎮共有耕地面積1.5萬畝,人均0.7畝。園地1.8萬畝。林地4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到1.3億元,比上年增長10.1%,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20.6%。
崔村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800噸,人均201.5千克,其中小麥54.2噸。
崔村鎮畜牧業以生豬飼養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1萬頭,年末存欄8500頭。羊飼養量500隻,年末存欄500隻。牛飼養量200頭,年末存欄150頭。家禽飼養量0.9萬羽,上市家禽0.6萬羽。2011年,生產禽蛋20.5噸,鮮奶30噸。畜牧業總產值0.3億元。
截至2011年末,崔村鎮累計造林3380畝,其中防護林338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5.5萬株,林木覆蓋率34.6%。
2011年,崔村鎮魚塘養殖面積25公頃,產量410噸,漁業總產值560萬元。

第二產業

2011年,崔村鎮工業總產值達到8.5億元,比上年增長9.5%,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45%。
2011年,崔村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有9家,職工0.15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5億元,比上年增長12.4%。

第三產業

2011年末,崔村鎮共有商業網點66個,職工158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8000萬元,比上年增長8.6%。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6500萬元,比上年增長9.1%。
2011年,崔村鎮財政總收人7300萬元,比上年增長0.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300萬元,比上年增長0.1%。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700萬元,增值稅2600萬元,企業所得稅1500萬元,個人所得稅300萬元。年末1家銀行開設了分行。各類存款餘額6.1億元,比上年增長9.5%,是1978年的1200倍。人均儲蓄5200元,比1978年增長110倍。各項貸款餘額1720萬元,比上年增長6.6%,是1978年的1300倍。

文化


地名由來
崔村鎮因鎮政府位於東崔村與西崔村交界處而取名崔村鎮。

特產美食

昌平草莓,北京市昌平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昌平草莓生長在燕山腳下的山前暖帶,獨特的氣候條件和純凈無污染的自然環境使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味和口感。
昌平區位於國際公認的草莓最佳生產帶,生產條件優越,產品質量突出,在周邊省區享有盛譽,並遠銷香港、新加坡等地。昌平草莓果形端正、飽滿,果面光澤亮麗,瘦果分佈均勻,果肉質地細膩,口感純正、香味濃郁,果實硬度較大,耐貯運。
2010年12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昌平草莓”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11年03月1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昌平草莓”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交通


京通鐵路貫穿崔村鎮鎮域東西,境內長6.7千米。通往昌懷路省道過境崔村鎮,昌懷路省道境內長6.7千米。
2011年末,崔村鎮鎮域內共有縣鄉級公路2條,總長6.9千米。日均發送72輛客車,日客運量2160人次,客運汽車20輛。
2011年末,崔村鎮鎮域內共有公交汽車線路2條,運營總里程6.9千米。日均發送72輛客車,日客運量2160人次,共有客運汽車20輛。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崔村鎮共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270人,專任教師46人。小學3所,在校生700人,專任教師61人,小學適齡兒童人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70人,專任教師3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崔村鎮共有教育經費41.8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41.8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41.8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41.8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1%、3%、3.5%、3.9%。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崔村鎮共有文化藝術團體1個,會員40個,其中個人會員40個,創作完成的文化藝術作品有《運河美》《生活是個好地方》。劇院1座,座位400個,每萬人擁有175個,年演出40場次,觀眾達2.6萬人次。電影放映單位1個,電影院1座,座位400個,年放映60場次,觀眾達12000人次。文化館(站)1個,建築面積80平方米。公共圖書館(室)1個,建築面積80平方米,藏書5000冊。檔案館1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4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崔村鎮紅蘋果藝術團。舉辦有金秋文化節、跑旱船等文藝活動。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崔村鎮共有衛生院1所。病床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9張,固定資產總值525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3人,其中執業醫師10人,執業助理醫師6人,註冊護士3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4人,平均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0.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註冊護士0.1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萬人次。
2011年,崔村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02/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0%,孕產婦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均為0。

社會保障

2011年,崔村鎮共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9戶,人數43人,支出22萬元,比上年增長1%,月人均550元,比上年增長0.8%。
2011年,崔村鎮共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4戶,人數130人,支出48萬元,比上年增長0.7%,月人均375元,比上年增長1.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人,支出2.5萬元,比上年增長0.8%。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人,支出4500元,比上年增長0.7%。
2011年,崔村鎮共有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9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5萬元,比上年增長0.3%。社區服務站5個。社區日間照料床位數30張,社區留宿照料床位數10張。全年接受社會捐款20萬元,捐贈物資折款0.5萬元,接收捐贈衣被0.1萬件,使50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福利企業5個,安置殘疾職工60人。新增就業人員200人,有15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5%。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2萬元,比上年增加300元。年末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70%。
2011年,崔村鎮共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1.1萬人,參保率100%。

基礎設施

2011年末,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
2011年末,鎮區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10千米,生產能力1000噸/日,年工業用水4萬噸、生活用水16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8%,年人均生活用水12噸;排水管道20千米。
2011年末,鎮區高壓輸電線路21條,總長度56千米,用電負荷120兆伏安,是華北電網公司確定的1個重點輸電網之一。綜合電壓合格率100%,供電可靠率100%。
2011年末,鎮區公園2個,公園面積1公頃,園林綠地面積36.7公頃,其中公共綠地140公頃,綠化覆蓋率10%,人均綠地2.2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