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九更天的結果 展開

九更天

九更天

《九更天》,京劇作品。一名《馬義救主》,又名《弗天亮》。此劇講述宋代一個義僕為救主歷盡磨難而最終使冤案得意平伸的故事。

基本信息


【名稱】《九更天》
【主要演員】
馬連良飾馬義
馬富祿飾侯花嘴
李毓芳飾馬女
張洪祥飾文天祥
茹富華飾米進圖
馬崇仁飾縣令
李四廣飾馬妻
【操琴】李慕良
【司鼓】譚世秀
【錄音時間】1963年
【錄音格式】MP3
【長度】1小時49分03秒
【大小】18.7M

主要角色


馬義:老生
米進途:小生
馬女:正旦
馬妻:老旦
侯花嘴:丑
知縣:老生
陶氏:花旦

情節梗概


相傳宋時書生米進途,赴京應試。中途忽夢其兄血面模糊,顯身呼冤,至曉,心中骨突,急呼老僕馬義出,與之商略,不意馬義亦夢此,二人甚為駭異,遂急束裝歸。及抵家,兄果已死,心固疑其有冤,然無從偵悉,只得暫家居,擬得間偵察。實則其嫂與鄰近侯花嘴私通,厭米大如眼中釘,故與侯花嘴同謀毒斃,今見米進途歸,恐日久敗露,二人遂更定計,將侯妻殺死,移屍於米氏門外,而匿其頭。侯花嘴即赴縣誣告米進途謀斃長嫂,以陷之。縣令不察,遽捕米進途拷問成罪,下於獄。馬義得信,急赴縣呼冤,縣令甚惡之,因紿馬義,謂如覓得人頭至,即釋汝主,否則無救。馬義信之,然向何處去得人頭?籌思無計,而救主情切,不得已遂袖刃還家,逼死己女,割取其頭以往救主人。愚憤之情,實堪敬憐。詎取頭投案,而令反坐實其主之罪。馬義至此,始知受令之愚,且欲圖救主,反以累主,何以對主人及己女,情急幾不欲生,遂冒死晉京,奔文天祥處控告(或作聞太師)。歷試銅鍘釘板等刑,毫無懼色,文天祥得其冤,遂親赴勘驗。惟馬義跋涉晉京,已歷多時,米進途部復已准,屈指文天祥即馳抵該邑,恐已在刑期之後。幸天佑善人,至行刑之隔日,夜暗倍長,打更者竟打至九更,方始天明,而文太師乃得於刑前趕到,遂卒將是案徹底平反。
註釋
此劇殺女時一段神情,最難入扣。曩推潘月樵為海上第一,其描摹狀態,洵為他伶所不及,可稱酣暢淋漓,出神入化。今惟趙如泉偶或演之,尋常大都皆演至殺女為止。
(根據《戲考》第六冊整理)

全劇劇本


【第一場】
(米進途上。)
米進途(引子)悶坐店房,思想家鄉。
(白)小生米進途。奉了兄嫂之命,上京求名,居住店房,昨夜三更時候,睡夢之間,只見我那兄長,七孔流血,站在床前,口口聲聲,只言道與他報仇,不知此兆主何吉凶。不免將馬義喚出,問個明白。
馬義哪裡?
(馬義上。)
馬義(白)來了。
(念)忽聽東人喚,即忙到跟前。
(白)參見東人。
米進途(白)罷了。
馬義(白)將老奴喚出,有何吩咐?
米進途(白)喚你無別,只因我昨夜三更,偶得一夢,忽見你大東人七孔流血,口中說道與他報仇,不知是何原故?
馬義(白)老奴亦得此兆,不免你我趕到家中,看個明白,再作道理。
米進途(白)好。你將房飯錢算清,趕緊趲路。
馬義(白)遵命。
店家,我們房錢在此,告辭了。
米進途(白)帶馬。
(西皮搖板)昨晚一夢正三更,
倒叫此事測不明。
馬義帶過馬能行,
不分晝夜奔家庭。
(米進途、馬義同下。)
【第二場】
(陶氏上。)
陶氏(西皮搖板)我夫一死心不定,
心驚肉跳為何情?
倘若二叔回家轉,
泄露機關命難存。
(米進途、馬義同上。)
米進途(西皮搖板)馬義帶路望前奔,
不覺來到自家門。
(白)馬義上前叫門。
馬義(白)遵命。
主母開門來。
陶氏(白)哪個叫門?
馬義(白)二東人回來了。
陶氏(白)來了。
二叔在哪裡?
米進途(白)嫂嫂請。
陶氏(白)請坐。
米進途(白)有坐。
馬義(白)參見大主母。
陶氏(白)罷了。一路之上,多受辛苦,後面歇息去罷。
馬義(白)多謝大主母。
(馬義下。)
米進途(白)請問嫂嫂,為何身穿重孝?
陶氏(白)二叔哪裡知道。想你哥哥下世去了。
米進途(白)你才怎講?
陶氏(白)你哥哥下世去了。
米進途(白)不好了。
(西皮搖板)聽說兄長喪了命,
不由小弟痛在心。
哭一聲兄長遭不幸,兄長嚇,
叫我叔嫂好傷心。
(白)嫂嫂,靈堂在哪裡?
陶氏(白)在後面。
米進途(白)嫂嫂。小弟要到靈堂一祭。
陶氏(白)請。
(米進途、陶氏同走圓場。)
米進途(三叫頭)兄長!進安!兄長嚇!
(西皮導板)在靈堂不由我珠淚滾滾,
兄長嚇,
(西皮搖板)好似剛刀刺在心。
陶氏(白)二叔不要哭了,人死不能復生。
米進途(白)嫂嫂,小弟要在靈堂守孝。
陶氏(白)二叔一人冷淡,待我陪伴與你。
米進途(白)嫂嫂,如今兄長一死,你乃寡嫂,在此陪伴,外人看見不便。
陶氏(白)不要緊,待我陪你。
米進途(白)哽,成何體統,還不出去。
(米進途下。)
陶氏(白)米進途嚇,我倒有心於你,你反將我羞辱下場,這便如何?有了,待我去找尋侯大爺。
侯大爺。
(侯花嘴上。)
侯花嘴(白)是哪個?待我開門。
陶氏(白)侯大爺。
侯花嘴(白)你怎麼這個時候才來?
陶氏(白)那米進途回來了,這個事情不大穩便,你要想個主意才好。
侯花嘴(白)待我想來。有了,不免將我妻子,用酒灌醉,將他殺死,首級藏起,屍首移在你家後門,就說米進途,調戲寡嫂不從,將嫂殺死。此計可好?
陶氏(白)照此而行。
侯花嘴(白)正是:
(念)二人定計二人知,
陶氏(念)休要走漏這消息。
(陶氏、侯花嘴同下。)
【第三場】
(二衙役同上。)
衙役甲(念)身在公衙內,
衙役乙(念)官差不自由。
衙役甲(白)請了,今日無事,衙前走走。
(侯花嘴上。)
侯花嘴(白)二位頭兒。
二衙役(同白)侯大爺。
侯花嘴(白)二位,此地出了人命,你們可曉得?
二衙役(同白)什麼人命?
侯花嘴(白)米進途調戲寡嫂,寡嫂不從,他將寡嫂殺死。
二衙役(同白)你怎麼曉得的?
侯花嘴(白)他家後門,正對我家前門,故爾曉得。
二衙役(同白)侯大爺,你到衙內去打報呈。
侯花嘴(白)正是到衙前而去。
(侯花嘴下。)
二衙役(同白)夥計,你我前去叫門。
來此已是,開門來。
(馬義上。)
馬義(白)哪個叫門?
二衙役(同白)米進途可在裡面?
馬義(白)靈前守孝。
二衙役(同白)叫他出來。
馬義(白)有請二東人。
(米進途上。)
米進途(白)何事?
馬義(白)外面有二公差要見。
米進途(白)待我出去。
馬義(白)二東人出迎。
二衙役(同白)你可是米進途?
米進途(白)正是。
二衙役(同白)帶了。
馬義(白)為何將我二東人帶去?
二衙役(同白)衙門裡見。
(二衙役帶米進途同下。)
馬義(白)且住。來了兩個公差,將我二東人帶去,不知為了何事?有了,待我衙前打聽便了。
(馬義下。)
【第四場】
(四青袍引知縣同上。)
知縣(引子)官居縣令,與黎民,判斷冤情。
(侯花嘴上。)
侯花嘴(白)侯花嘴參見老父母。
知縣(白)到此則甚?
侯花嘴(白)前來打報呈。
知縣(白)什麼報呈?
侯花嘴(白)米進途殺死寡嫂。
知縣(白)他與你有親?
侯花嘴(白)無親。
知縣(白)有故?
侯花嘴(白)無故。
知縣(白)無親無故,你打什麼報呈?
侯花嘴(白)他家後門,正對我家前門,恐怕牽連在內。
知縣(白)三日後聽審。下去。
侯花嘴(白)多謝老父母。
(侯花嘴下。米進途、二衙役同上。)
知縣(白)來,帶米進途。
二衙役(同白)拿到。
知縣(白)押上堂來。
米進途(白)參見老父母。
知縣(白)米進途,你乃讀書之人,難道不知禮義,為何將寡嫂殺死,從實招來。
米進途(白)生員守兄之靈,並無此事。
知縣(白)暫押班房,待我屍場回來,再作道理,帶下去。
來,開道屍場。
(眾人同下。)
【第五場】
(侯花嘴上。)
侯花嘴(白)此事辦好,待我回去開門。
(陶氏上。)
陶氏(白)是哪個?
侯花嘴(白)我回來了。
陶氏(白)你可去打報呈否?
侯花嘴(白)辦好了。
陶氏(白)我要回去了。
侯花嘴(白)慢來,你是死了,怎麼回去?
陶氏(白)住在哪裡?
侯花嘴(白)住在我這裡,後面吃酒睡覺。
(侯花嘴、陶氏同下。)
【第六場】
(四青袍、二衙役、知縣、米進途同上。)
知縣(白)來,將米進途帶上來。
二衙役(同白)米進途當面。
知縣(白)米進途從實招來。
米進途(白)回稟老父母,生員乃是冤枉,難以招認。
知縣(白)來,拿我名帖,前去問他老師保是不保?
衙役甲(白)遵命。
(衙役甲下。)
知縣(白)米進途,少刻問過老師,再作道理。
(衙役甲上。)
衙役甲(白)老師不保。
知縣(白)來,將他頭巾摘去,不用大刑,諒他不招。來,大刑伺候!
(衙役同允,用刑。)
米進途(西皮搖板)大堂之上來用刑,
滿腹含冤口難分。
知縣(白)有招?
衙役(同白)無招。
知縣(白)收刑。
米進途(白)有招了。
知縣(白)叫他畫供。
米進途(白)件件是實。
知縣(白)來,釘鐐收監。帶下去。
(米進途下。馬義上。)
馬義(白)冤枉!
知縣(白)何人堂口喊冤?
衙役甲(白)有一老頭兒喊冤。
知縣(白)帶上堂來。
衙役甲(白)老爺傳。
馬義(白)來了。
參見太爺。
知縣(白)你這老狗,為何堂口喊冤?
馬義(白)乃是我二東人的冤枉。
知縣(白)什麼冤枉,講。
馬義(白)太爺容稟:小人名叫馬義,跟隨二東人進京求名,宿在旅店。三更時候,偶得一夢,只見大東人,七孔流血,口說報仇。我家二東人,放心不下,轉回家中,問起情由,原來大東人下世。二東人正在靈堂伴靈,忽來兩個公差,將二東人帶來,此事乃大大的冤枉,求太爺開恩。
知縣(白)他在公堂已畫供了。
馬義(白)哦,已招認了。總要太爺開恩。
知縣(白)也罷,念你乃是個義僕,限你三日,將你大主母的人頭找來,搭救你二東人就是。退堂。
(青袍、衙役、知縣同下。)
馬義(白)謝太爺!
(二簧搖板)太爺堂上把話傳,
大主母人頭何處尋?
(白)且住。太爺言道:限我三日,找尋大主母的人頭,方可搭救二東人的性命。我想大主母不知何人殺死,叫我哪裡去找、哪裡去尋?也罷,不免待我回去,與媽媽商議,將我親生女兒殺死,方可搭救二東人的性命。我就是這個主意。走嚇。
(馬義下。)
【第七場】
(馬妻上。)
馬妻(二簧搖板)兒夫一去未迴轉,
倒叫我日夜掛心旁。
(馬女上。)
馬女(二簧搖板)昨夜一夢大不祥,
見了母親說端詳。
馬義(內白)走嚇!
(馬義上。)
馬義(二簧搖板)想此事不由我肝腸痛斷,
我心中好一似萬把刀穿。
悲切切進草堂隨機應變,
馬妻(白)嚇,老老。
(二簧搖板)見媽媽我只得慢露真言。
馬女(白)哎,參見爹爹。
馬義(白)罷了,坐下。
馬妻(白)老老,你幾時回來的。
馬義(白)我嚇,是昨日回來的嚇。
馬妻(白)老老,你為何這等模樣?
馬義(白)媽媽,你可曉得我那二東人嚇?
馬妻(白)二東人怎麼樣嚇?
馬義(白)哎嚇,媽媽!今當大比之年,跟隨二東人進京赴試。夜宿旅店,我家二東人偶得一夢,甚是不祥,急速回得家來,方知大東人下世。二東人在靈堂伴靈一夜,今早來了兩個公差,將二東人鎖至公堂。我到衙門打聽,那縣太爺言道:二東人淫奸寡嫂,寡嫂不從,殺害人命。將二東人屈打成招,當堂畫供,問成死罪。
馬妻(白)哎嚇,老老!想二東人待你我恩高,就該想一良計,搭救才是。
馬義(白)那時我在堂口喊冤,好一個清如水明如鏡的縣太爺,限我馬義三天,尋找大主母的人頭,有了人頭,我家二東人有救嚇。
馬妻(白)你就該尋找人頭才是。
馬義(白)哎嚇,媽媽,我想此事乃是黑天冤枉,這個人頭,哪裡去尋、哪裡去找?我只得回的家來,與媽媽商議商議,將我親生的女兒,一刀殺死,也好搭救我家二東人的性命嚇。
馬妻(白)老老,你我年過半百,膝下無子,只有這一女,你要將她殺死,乃是萬萬不能的嚇!
馬女(白)爹爹,將孩兒殺死不值緊要,你二老百年之後,哪個與你披麻帶孝嚇!
(哭)哦嚇!
(二簧搖板)倘若孩兒喪了命,
誰是披麻帶孝人?
(馬女哭。)
馬妻(白)老老!
(二簧搖板)我女一死不當緊,
哪個燒紙祭墳塋。
(馬女哭。)
馬妻(白)兒嚇,不要啼哭,待我勸勸你父就是。
馬義(白)媽媽。
(二簧搖板)二東人他待我恩德非淺,
受他人點水恩當報湧泉。
(馬妻、馬女同哭。)
馬義(二簧搖板)他母女只哭得令人可慘,
倒叫我年邁人好不傷感。
(白)也罷!
(二簧搖板)使鋼刀將兒的人頭割斷,
生、生、生和死我的兒嚇……自刎刀餐。
馬女(二簧搖板)一見鋼刀丟埃塵,
不由奴家痛在心。
一把鋼刀拿在手,
不如一命歸了陰。
(馬女自刎。)
馬妻(白)嚇,老老,我兒她自刎了。
馬義(白)哎嚇!
(二簧搖板)一見我兒把命染,
怎不叫我痛心間。
使鋼刀將兒的人頭割斷,
(馬義、馬妻同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