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條詞條名為東泉村的結果 展開
東泉村
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苗山鎮下轄村
東泉村位於萊蕪市東北22公里,苗山鎮鎮駐地北2.5公里處。在205國道東側l公里,背倚黃石崖、東鄰牛旺泉村。西面靠北苗山村,西北與和庄鄉下崖村接壤。全村203戶,579口人,耕地面積661畝,山林3000畝,宜林面積1200畝。香港絲路天山貿易集團總裁王永之故鄉。
目錄
泉香港絲貿易集團裁、青王永,夏完淳、《鄉土 鄉親》作者,誕生於此而被人知曉的小村莊。
據康熙五村碑載:泉村吳庄,明朝洪武年間,吳姓人家遷此立村,村北大片山峪叫吳家峪。吳姓只有幾戶人家,家財頗豐。後來,吳姓漸衰,其後裔也無從考究。只是吳家林墳地較多,有3處,其墳墓建造規模較大,有石門、石柱等文物石跡。墓中有許多殉葬品。以後在村南陸續遷入於家莊、中東庄,形成3個自然村。如今,全村有王、尹、時、李、張、於、黃、代共8姓,而王尹二姓居多。
據《譜》載:庄、庄均系清朝中葉建村。按地域位置,便於區分,習慣上冠以上中下區分,故曰三東庄。其中上東庄人口最多,面積最大,其餘兩個隸屬上東庄。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三東庄屬北苗山鎮;至1955年,因牛旺泉村歸屬三東庄管轄。故易名為東泉村,於1963年成為獨立核算單位;人民公社時期,隸屬苗山公庄;1985年撤處並鄉,屬苗山鎮;2001年鄉鎮合併,東泉村又隸屬苗山鎮。清光緒年間,村中二富,朱張兩家。朱寶楠擁宅院一處,置田20多畝,家業興盛,后因子吸毒成癮,家庭衰敗。張佑孔、張佑明二兄弟是遠近聞名的富豪。張佑孔開油坊,張佑明建酒店作坊,置地30多畝,雇長工10多人,土地改革時期被劃為地主。但張佑明次子張畔英,三子張鴻春早年參加革命,南下作戰,建國后成長為黨的高級幹部。
公路大橋1976年興建,1978年加寬、加高,是歷史上第一次汽車開進村的公路大橋。
為了改變鄉村的落後面貌,東泉村人大搞水利建設,建了攔河壩群。1961年在村東建了水庫,1971年-1972年又建了上游水庫。1974年,專業隊興建峪口機井一眼。1978年修建東泉水庫;2002年春建修長18米、寬15米南河水利配套工程,蓄水600立方米方型水池1個。架線350米,鋪設管道350米,完成配套設施。
截至目前,東泉村道路通暢,水利設施齊全,生產水平日益提高,村容村貌大為改觀。
1963年由苗山公社同東泉村合辦林場,苗山林業站孫站長直接負責,由專業隊具體管理。經過20多年努力,打深井一眼,建房5間,修公路5000米,植成材林500畝,成材樹3萬多棵,成為規模較大的國營林場,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1983年承包到戶;2001年拍賣。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民營產業迅速崛起。截止2002年,運輸、養殖、種植等各業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1964年在下東庄張家住宅辦起東泉村小學,1970年新學校建成,由下東庄遷址到上東庄,於恆泉同志為第一任學校校長,宋品三、時華亭、鞏學育、王慶福、代玉珠、馬桂香、尹玉利、李光福等14名教師先後任教。恢復高考制度后,全村先後有李光福、王慶懷、時昌永、於克鋒、黃向東等23名大、中專學生走上新的工作崗位,為國家建設貢獻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