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之手

國王之手

國王之手(Hand of the King)是美國作家喬治·R·R·馬丁的嚴肅奇幻小說系列《冰與火之歌》中的一個重要職位,中文也被譯為御前首相,是君臨城鐵王座國王的首席顧問和命令執行人。御前首相的職責包括代表國王發號施令、運用權力、統御三軍、執掌司法,並召見內閣輔佐國王管理王國的日常運作,在國王因病或外出不能親臨朝政之時則坐鎮鐵王座充當代理統治者。

內容簡介


七王國首任首相——奧里斯·拜拉席恩
七王國首任首相——奧里斯·拜拉席恩
“國王之手”一詞來源於坦格利安王朝的開國之君伊耿·坦格利安一世對他的摯友(謠傳是私生子兄弟)兼親信大將奧里斯·拜拉席恩(Orys Baratheon,風息堡拜拉席恩家族的創始者)的評價:“我的堅盾、支柱與強壯的右手(my shield, my stalwart, my strong right hand)”。奧里斯在維斯特洛征服戰爭結束后因為戰功成為了大一統王朝的第一任首相,之後的首相也就都因此被稱作“國王之手”。
作為首輔大臣,國王之手是御前會議(small council)的首席成員,並在國王缺席時主持內閣會議。在國王無法出席朝議和公開執法時,首相有時乾脆要直接代替國王坐在鐵王座上以監國的名義直接行使王權。
國王之手居住於紅堡內的首相塔(Tower of the Hand)中。他可以設計自己的首相徽章,但徽章上總會有一隻手掌(比如由手掌連成的一條項鏈)以表其身份。國王之手的僕人一般也穿戴著首相的徽章。
國王之手的項鏈
國王之手的項鏈
國王之手是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職位,有些首相實質上是在代替國王統治著王國,甚至出現過反壓王權的強勢首相。一些人認為,國王之手是個身負重任、身份高貴但是操勞難做、單調乏味的工作,不光要經常替國王收拾爛攤,而且常常要硬著頭皮經受猜忌和責備,屬於費力不討好的營當。人們常言道“國王做夢,首相築夢”(What the King dreams, the Hand builds)來表示首相一職的重要性,但在民間更為粗俗(卻更貼切)的流行說法則是:“國王吃席,首相接屎”(The King eats, and the Hand takes the shit)。在歷史上,有許多有能力的人都在這個職位上栽了跟頭,搞得心力交瘁、身敗名裂。

歷史記錄


史上確認的首相
國王國王之手任期及註釋
坦格利安王朝
伊耿·坦格利安一世奧里斯·拜拉席恩1~7 AC,首任國王之手。在多恩戰敗被俘並被切去持劍手,后被贖回,性格變得尖酸易怒,自己辭去了首相職務
艾德敏·徒利7~9 AC,為陪伴家人辭去首相職務
奧斯蒙·斯壯?,至少在19~26 AC時任職首相,監督了君臨城的城牆建造
伊尼斯·坦格利安一世埃林·史鐸克渥斯37~38 AC,在討伐紅心赫倫時戰死
梅葛·坦格利安王子38~39 AC,在第一任妻子健在的情況下迎娶亞麗·哈羅威,被國王下令流放五年
墨密森修士39~41 AC,由於前任首相梅葛王子犯下不恥惡行,國王伊尼斯一世為討好教會,任命修士為國王之手作補償。但由於墨密森准許了伊尼斯子女的亂倫婚姻,被起事的窮人集會切成碎片
梅葛·坦格利安一世盧卡斯·哈羅威?~44 AC,女兒亞麗·哈羅威誕下畸形死胎,在另一位王后兼情報總管提安娜的挑唆下梅葛下令將哈羅威家族滿門抄斬
艾德威爾·賽提加44 AC~?
傑赫里斯·坦格利安一世羅拔·拜拉席恩48 AC~?
巴斯修士?~99 AC,作為首相超過40年
萊安·雷德溫爵士99 AC,同時擔任御林鐵衛隊長,巴斯修士死後繼任。被譽為當時最偉大的騎士,也是歷史上最糟糕的首相之一,就任一年後被撤職
貝爾隆·坦格利安王子99~101 AC,於打獵中突感不適,后應腸胃破裂而死
奧托·海塔爾101~109 AC,因為一再要求國王改立其女兒阿莉森王后之子伊耿二世為王國繼承人而被撤職
韋賽里斯·坦格利安一世
萊昂諾·斯壯109~120 AC
奧托·海塔爾120~130 AC,萊昂諾·斯壯死於赫倫堡大火后重新擔任國王之手,因內戰戰事接連失利被撤換
伊耿·坦格利安二世
克里斯頓·科爾130 AC,同時兼任御林鐵衛隊長,在石山脊之戰被亂箭射死
伊耿·坦格利安三世克雷根·史塔克131 AC,進入君臨城后負責審判處決倖存綠黨,執政時間只有一天便辭職還鄉,任期稱為“狼時”(Hour of the Wolf)
泰蘭·蘭尼斯特131~133 AC,因傷寒病故
烏爾溫·培克133~134 AC
撒迪厄斯·羅宛134 AC~?
馬斯森·維水?,羅宛伯爵的接任者
慕昆大學士?,維水爵士的接任者
托倫·曼德勒?~136 AC,國王成年親政后被撤職
韋賽里斯·坦格利安王子156~157 AC
157~171 AC,貝勒一世駕崩後繼位為王
戴倫·坦格利安一世
貝勒·坦格利安一世
韋賽里斯·坦格利安二世(未知)171~172 AC
伊耿·坦格利安四世巴特威伯爵?
布雷肯伯爵?,因其女兒芭芭·布雷肯得寵的緣故當上國王之手
盧卡斯·羅斯坦178 AC,因其女兒簡妮·羅斯坦得寵的緣故當上國王之手
瓊恩·海塔爾?,引薦了里斯的塞蕊娜
戴倫·坦格利安二世安布羅斯·巴特威?~196 AC,因在第一次黑火叛亂中的糟糕表現被懷疑忠誠而被撤職
哈佛伯爵196 AC,在紅草原之役中戰死
貝勒·坦格利安196~209 AC,在岑樹灘比武大會七子審判中被弟弟梅卡錘擊頭部傷重而死
瓦拉爾·坦格利安209 AC,死於春季大瘟疫
伊里斯·坦格利安一世布林登·河文209~233 AC,因不名譽地謀殺伊尼斯·黑火而被新王伊耿五世下令流放絕境長城
梅卡·坦格利安一世
伊耿·坦格利安五世(未知)233~259 AC
傑赫里斯·坦格利安二世蒙德·拜拉席恩259~260 AC,死於九銅板王之戰。
埃德加·斯隆?~262 AC,新王伊里斯二世繼位后被解職。
伊里斯·坦格利安二世泰溫·蘭尼斯特262~281 AC(第一次擔任首相),由於霍倫堡比武大會上與伊里斯不和而辭職
歐文·瑪瑞魏斯281~282 AC,由於在篡奪者戰爭中平叛無力而被撤職流放
瓊恩·柯林頓282~283 AC,由於鳴鐘之戰失利而被削爵流放
科爾頓·切斯德283 AC,由於反對伊里斯野火焚燒君臨城的計劃,一怒之下辭去了首相一職,隨後被伊里斯燒死。
羅薩特283 AC,在君臨城失陷時被御林鐵衛詹姆·蘭尼斯特殺死
拜拉席恩王朝
勞勃·拜拉席恩一世瓊恩·艾林283~298 AC,被妻子萊莎·徒利下毒謀害
艾德·史塔克298 AC,與蘭尼斯特家族政治鬥爭失敗后,被喬佛里下令公開斬首
喬佛里·拜拉席恩一世提利昂·蘭尼斯特298~299 AC(在其父泰溫·蘭尼斯特外出帶兵與北境之王羅柏·史塔克在河間地交戰期間代理首相一職)
泰溫·蘭尼斯特298~300 AC(第二次擔任首相),被越獄的次子提利昂用弩箭射殺
托曼·拜拉席恩一世
哈瑞斯·史威佛300 AC
奧頓·瑪瑞魏斯300 AC,在瑟曦太后被教會逮捕后辭職逃走
梅斯·提利爾300 AC
任期不詳的首相
• 米爾斯·斯莫伍德,就任年代不詳,相傳是歷史上最糟糕的一任首相,名字被後世作為反面教材以做警示
王位爭奪者任命的首相
• 科利斯·瓦列利安(129~130 AC),在血龍狂舞內戰中擔任雷妮拉·坦格利安的女王之手,後來因被懷疑不忠而削爵下獄
• 梅斯·提利爾(298~299 AC),在五王之戰初期擔任藍禮·拜拉席恩的國王之手,藍禮死後改與泰溫·蘭尼斯特結盟,成為海政大臣。後來由凱馮·蘭尼斯特指認為托曼·拜拉席恩一世的國王之手
• 艾利斯特·佛羅倫(298~300 AC),在五王之戰中擔任史坦尼斯·拜拉席恩的國王之手,黑水河之役后密謀叛變而被撤職逮捕,後來被亞夏的梅麗珊卓燒死祭神
• 戴佛斯·席渥斯(300 AC),佛羅倫被處死後擔任史坦尼斯·拜拉席恩的國王之手
• 巴利斯坦·賽爾彌(300 AC),原為勞勃·拜拉席恩一世的御林鐵衛隊長,后被喬佛里·拜拉席恩一世撤職后逃亡狹海對面,投靠丹妮莉絲·坦格利安成為她的御林鐵衛隊長。丹妮莉絲騎龍飛走失蹤后就任女王之手代理彌林事務,負責防守淵凱聯軍的攻城
• 瓊恩·柯林頓(300 AC),曾短期內就任伊里斯·坦格利安二世的國王之手,因為平叛戰敗而被削爵流放,后假死隱姓埋名成為雇傭兵。後來被伊利里歐·摩帕提斯和瓦里斯收買后以“格里夫”的名號負責照顧培養小格里夫,在黃金團登陸后就任伊耿·坦格利安六世(小格里夫)的國王之手

關於首相評價


• “御前首相是七大王國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要職,他將代表國王發號施令、運用權力、統御三軍、執掌司法。遇到國王缺席、生病或其他突發事件,他甚至會坐上鐵王座,直接統治國家。勞勃等於是將王國交到他手中。而這,卻是他最最不想要的。”——艾德·史塔克(卷一《權力的遊戲》第4章)
• “我在朝中為他賣命十五年,協助瓊恩·艾林治理國家,好讓勞勃吃喝嫖賭。結果瓊恩死了以後,我哥哥可有任命我為首相?沒有!他反而千里迢迢跑去找好朋友奈德·史塔克,將這份榮耀雙手奉上。結果呢,事實證明對兩人都沒好處。”——史坦尼斯·拜拉席恩(卷二《列王的紛爭》序章)
• “軟弱的統治者才需要強有力的輔佐,正如伊里斯需要父親,而強有力的統治者需要的只是忠心耿耿的傳令官罷了”——瑟曦·蘭尼斯特(卷四《群鴉的盛宴》第16章)
• “一個首相應該用國王的聲音來說話。”——戴佛斯·席渥斯(卷五《魔龍的狂舞》第1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