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地圖

產業地圖

產業地圖系中國著名金融投資家李小軍先生從歐美日引進的一種全新的產業經濟、社會發展數據解讀形式,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數據、產業信息社會化的一個重要形式,也是中國經濟全新解讀的一種全新解讀。

定義


產業地圖是介於年鑒和行業報告之間的經濟、金融普及類和深度數據挖掘類讀物,其表現形式是以圖表為表現形式,配以精鍊的文字,提綱挈領地呈現社會經濟各產業、行業和子門類的發展脈搏與軌跡,以便讀者直觀。便捷地考察中國的產業發展現狀。在視角上,產業地圖以不用於官方和企業的第三方視角,客觀、翔實地表達中外經濟發展的每一個細節。
產業地圖不同於年鑒和行業報告,既不是流水賬式的堆砌數據,也不會曲高和寡式的過度深入研究,可算是中國金融、經濟信息和社會數據社會化的最理想的普及性讀物。

產生背景


中國正在經歷半個世紀多以來最深刻、最複雜的一次對社會資源的重新配置,因此對中國產業的現狀、動態、市場競爭特徵以及立業組織結構等因素進行分析,對提升企業競爭力、促進產業升級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這也是一個嚴肅、重大、頗具責任感的主題。正是基於上述考慮,在把握中國產業變化的動態關係上,推進產業經濟信息的社會化,為讀者提供一份一目了然的“中國經濟快餐”——中國產業地圖系列叢書。

發展歷程


2003年:為了更好地促進產業地圖書系以更好、更完善的形式呈現給讀者和社會經濟界人士,李小軍先生2003年與全球併購研究中心合作,出版了首本《中國產業地圖2003》。該書從行業的活躍程度出發,參考國際和國內的分類標準,依據行業經濟活動的性質和內容進行了產業劃分。九大領域涉及金融領域,貿易、零售、食品領域,信息技術領域,旅遊服務領域,交通運輸領域,能源、礦產領域,建築領域,製造領域,傳媒領域。為中國首本全面、客觀地介紹國內產業經濟發展的社會化讀物。
2004年:成立了“融天資訊”和中國產業地圖編委會,聘請康榮平、鄭韶等著名社會、經濟學界等的研究人員任編委,並組建了一隻專業團隊,開始對產業地圖的編寫、發行進行流程化運作。當年所出的產業地圖門類擴充到4種,主要是《中國產業地圖2004》、《中國金融產業地圖2004》、《中國房地產產業地圖2004》、《上海產業地圖2004》。其中中國、房地產和金融三本書遠銷日本和新加坡,上海產業地圖還曾被翻譯為日文出版。
2005年:“融天資訊”進行了職業化和規範化整合,並在產品門類上進一步擴充;並與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及重要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合作,增進了產業數據內容的正確性和來源的多樣性。除了原有的中國、上海、金融和房地產產業地圖,開始嘗試做《中國能源產業地圖2005》、《中國汽車產業地圖2005》、《長江三角洲產業地圖2005》、《中國醫藥產業地圖2005》和《中國IT產業地圖2005》。這些新產業地圖的出版,使得中國產業地圖書系得以極大地擴充,內容基本涵蓋中國最活躍的經濟部門。
2006年:作為中國資訊業獨樹一幟的新興企業,“融天資訊”開始了新的嘗試,除了對原有的9種產業地圖在內容上進行了完善,還進行了市場化運作。通過與企業和政府部門合作,對地方經濟也進行了產業描述。所以,當年不僅出版了9種常規的產業地圖,還出版了《長興縣產業地圖2006》、《上海軟體產業地圖2006》和《上海軟體產業地圖2006》英文版。
2007年:市場化進一步深入,除了常規產業地圖的出版,“融天資訊”還與中國資訊業另一巨頭——“和訊網”合作,出版了《中國上市公司產業地圖2007-2008》,為中國首本上市公司類產業地圖。這一年還進行了改版,對醫藥、能源、汽車和IT四本書的載體進行了調整,並出了電子版;當年還出版了《上海市信息服務業產業地圖2007-2008》、《上海市信息服務業產業地圖2007-2008》英文版。
2008年:“融天資訊”與地方合作,出版了《成都市產業地圖2008》中英文版、《上海市信用服務業產業地圖2008-2009》(為中國首本徵信產業類圖書);還與社科文獻出版社合作,出版了《數讀中國30年》,為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經濟劃清了脈絡,為中國產業經濟類首本研究改革開放30年的專業圖書。這一年,李小軍先生因故離開了“融天資訊”產業地圖團隊,但產業地圖的編寫和市場化運作仍以其特有的形式持續了下來。
2011年:團隊解散。

相關人員


創始人:李小軍
主創人員:張成(編審、流程),羅毅(研發),段彩玲(美工) ,cathy(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