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魯·傑克遜

美國第7任總統

安德魯·傑克遜(英語:Andrew Jackson,1767年3月15日─1845年6月8日)男,出生於南卡羅萊那州蘭開斯特縣。美國第7任總統、首任佛羅里達州州長新奧爾良之役戰爭英雄、民主黨創建者之一,傑克遜式民主因他而得名。

在美國政治史上,1820年代與1830年代的第二黨體系(Second Party System)以他為極端的象徵。1828年11月4日當選為總統。1832年11月6日又蟬聯總統。1837年卸總統。

任職期間簽署之重大法案、否決梅斯維爾道路法案、簽署1830年印地安人遷移法案、否決展延合眾國第二銀行、簽署軍力動員法、行政命令:使用金屬通貨公告。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親筆簽名
親筆簽名
1767年3月15日出生在北卡羅來納和南卡羅來納交界地的一個新開拓的邊遠地區。13歲時就在軍隊里當通信員。17歲時,他決定學習法律,後來成為律師。
出生之前,父即去世。他少年時期住在西部邊遠地區,在那裡度過了獨立戰爭年代。他從一名邊區律師起家。

從政經歷

安德魯·傑克遜總統畫像
安德魯·傑克遜總統畫像
1796年成為田納西州在國會中的一名眾議員。後來,又當過6個月的參議員,六年高等法院法官。
1798年獲聘為田納西最高法院大法官。
1814年被任命為志願軍少將。1815年1月成為美國在戰爭中取得最偉大勝利的指揮官。1818年他率部隊對佛羅里達的印第安人進行了一次遠征,從此聲望大增。
1825年提名為1828年總統候選人。
1828年11月4日當選為總統。
1832年11月6日又蟬聯總統。
1837年卸總統。

政治舉措


經濟方面

抵制中央銀行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設立該行的前身——美利堅合眾國第一銀行(First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以整理聯邦政府財政。其聯邦特許狀於1811年失效,詹姆斯·麥迪遜在1816年於任內授權成立合眾國第二銀行取而代之,時效20年,以“減輕1812年戰爭所導致的經濟問題”。兩個銀行皆有助美國經濟成長,但傑克遜因意識型態而反對此一概念。他認為,該行因下述原因應予廢止:違憲、國家財力過度集中於單一機構中、政府因此暴露於“外國利益”的控制下、國會議員過度監控、利於東北部各州,而不利於南部與西部(今中西部)各州、傑克遜極度厭惡該行總裁尼古拉斯·畢多(Nicholas Biddle)的個性與政治立場。
安德魯·傑克遜黑白照
安德魯·傑克遜黑白照
傑克遜追隨傑弗遜“以農立國”的理想,相信中央銀行是犠牲勞農階級以增進工商業菁英人士的財富。在奮力一搏后,傑克遜於1832年否決國會的展延聯邦特許狀案,復於1833年自該行抽走國家基金,成功地摧毀央行。該行的貸款業務,由州立銀行與地區性銀行所組成的銀行團接管。這些銀行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為信貸與投機買賣提供資金。國家經濟在商業進程上顯著倒退。
拒行聯邦法規危機
關稅而起的區域性衝突。批評者聲稱,對自歐洲進口的一般製品課徵高關稅(“令人嫌惡的關稅”),使得價格高於來自北方的國產品,並迫使南方的大農場主以高價購買。南方的政治人物因而論斷,高關稅犠牲南方的農業以補貼北方的工業。
1828年,該項爭議浮出檯面。副總統約翰·C·卡爾霍恩(John Caldwell Calhoun)當時在南卡羅萊那州說明與抗議(South Carolina Exposition and Protest)中支持家鄉無效論的主張,即州府有權“撤消”(nullify,即宣告其為非法)1828年的關稅法案,以及廣泛地撤消損及各州利益的法條。傑克遜在關稅爭議上雖同情南卡羅萊那州,卻也強烈支持由具實權的中央政府所領導的聯邦。他打算就此與考宏攤牌,二人為此艱苦對抗。1829年4月13日的傑弗遜日中,晚餐后的祝酒為最出名的事例。傑克遜首先舉杯揚聲,他雙眼炯炯的凝視著考宏,高喊道:“我們的聯邦:必須保存。”明擺著挑戰考宏;考宏直視傑克遜,聲音發抖但同樣地昂揚:“此聯邦:次於我們的自由,敬愛的長官!”急智反應人驚詫。
國會於1833年通過軍力動員法(Force Bill)以回應南卡羅萊那的威脅。傑克遜矢言派軍至南卡羅萊護法,他於1832年12月發表馳名的宣言,反對主張聯邦法規於州府無效者,宣言中稱:“我視…單一州份僭取撤廢合眾國法規之權,為現行之聯邦政府所不許,明顯違背美國憲法,逾越憲法精神,不見容為制憲原則,實摧殘制憲之偉大目標。”總統宣稱,南卡羅萊那的立場已在“叛亂賣國之邊緣”。他要求南卡羅萊那州民重新宣誓效忠其先祖經奮戰所建立的聯邦。傑克遜同時否定脫離聯邦的權利:“憲法…所組織的是‘政府’而非聯盟…若說各州可隨意脫離聯邦,則意同美利堅合眾國並非國家。”
危機於1833年解除,南卡羅萊那州接受由輝格黨政治家亨利·克萊所精心制定的協議。協議中實質降低關稅,並暗示中央政府在面對州政府的堅決反對時並不具強而有力的實權。雖說協議本身僅意味著撤廢關稅法,州議會卻洋洋自得地畫蛇添足以堅持自身觀點,公開宣布軍力動員法無效作廢。於是南卡羅萊那州議會既避開了與聯邦政府的大規模衝突,又得以重申考宏所鍾愛的,州府有權拒行聯邦法規的學說。

政治方面

安德魯·傑克遜雕像
安德魯·傑克遜雕像
任職期間簽署之重大法案、否決梅斯維爾道路法案(Maysville Road Veto)、簽署1830年印地安人遷移法案、否決展延合眾國第二銀行(1832年)、簽署軍力動員法(1833年)、行政命令:使用金屬通貨公告(Specie Circular,使用金銀兩種金屬為通貨)(1836年)
遷移印地安人
時至今日,安德魯·傑克遜總統在職期間最受人爭議者,或為其印地安人相關政策。傑克遜為印地安人排除政策之倡議者,他於1830年簽署印地安人排除法案,成為一項法律。與公眾的誤解相反的是,該項排除法案並未下令遣走任何印地安人,而是授權總統與印地安部落洽商購地條款,即以東部的部落所有地,交換當時已有州界以外之西部遙遠國土。據傳記作家羅伯特·雷米尼(Robert V. Remini)所言,傑克遜因主要是因見及大英帝國與西班牙於之前數次戰爭中招募美國境內的印地安人,而為國家安全的理由推行此政策。史學家安東尼·瓦列斯(Anthony Wallace)說,傑克遜未曾公開倡言強行搬遷印地安人,而是以商訂條約為優先:他在職期間批准近九十四條的印地安條約─其中許多為購地案─數量冠於歷屆政府。
排除法案在美南大受歡迎。該處人口暴增,且於卻洛奇族(Cherokee)的土地內發現黃金,在在都增加了索求部落土地的壓力。喬治亞州與卻洛奇族在管轄權上不斷發生衝突,直1832年告終。當年最高法院在烏斯特對喬治亞州(Worcester v. Georgia)一案中,裁定喬治亞州不準於卻洛奇族的土地上行使州法。
傑克森拒絕清潔英國軍官的軍靴
傑克森拒絕清潔英國軍官的軍靴
實際上,傑克遜利用喬治亞危機對卻洛奇族施壓,迫使酋長們簽下遷移條約。由傑克遜的老戰友之一瑞及少校(Major Ridge)所領導的一群卻洛奇族人與傑克遜政府簽下約耶寇塔條約(Treaty of New Echota),該約因遭大部分的卻洛奇族人否決而在合法性上具有異議。然而傑克遜的繼任者馬丁·范布倫嚴格執行條約內的條文,導致數以千計的卻洛奇族人身死於“淚水小徑”(Trail of Tears)上。傑克遜執政期間,向西遷移了超過45,000名的印地安人。傑克遜政府當時耗資六千八百萬美元,及三千兩百萬英畝(十三萬平方公里)的西部國土,購下了一億英畝(四十萬平方公里)的印地安人土地。搬遷的進程普受美國人歡迎,卻使印地安人各族受苦,甚至死亡。傑克遜當時因在這些事件之角色而遭非議,批評逐年增長。羅伯特·雷米尼稱這段搬遷印地安人的時期為“美國歷史中最令人不快的一章”。

軍事方面

克里克戰爭與1812年戰爭
傑克遜成為田納西民兵上校。自他1801年從軍起,即領導這支民兵。1813年,彼得·麥昆酋長率其北克里克部落(Northern Creek Band)展開閔士堡大屠殺(Fort Mims Massacre,閔士堡今位於阿拉巴馬州境內),男男女女約400人遇難,包含小孩在內。傑克遜率部出戰阿拉巴馬與喬治亞州境內,人稱紅棍(Red Sticks)的北克里克印地安人。克里克首腦們,於1812年戰爭中與英軍結盟的威廉·崴者福(William Weatherford,即“紅鷹”)、彼得·麥昆、以及緬那瓦(Menawa)等,與其他克里克族部落的酋長們,以及合眾國的印第安執法代表本傑明·郝京斯(Benjamin Hawkins)所管理的“開化”計劃,在白人所侵吞的克里克土地上爆發激烈衝突。在克里克戰爭中,即1812年戰爭里的一個戰區,傑克遜於蹄鐵灣之役(Battle of Horseshoe Bend)中,打敗紅棍克里克人。傑克遜得力於與南克里克族結盟。該族及若干與美國人結盟的卻洛奇部落,因求助於傑克遜而被視為紅棍中的“叛徒”。800名北克里克紅棍印地安人於戰爭中陣亡,但傑克遜饒過崴者福一命,未進行任何報復。日後成名於德克薩斯的山姆·休士頓與大衛·克羅基特(David Crockett)當時即服役於傑克遜麾下。傑克遜戰勝后,與敵對的北克里克族,連同結盟的南克里克族,迫簽傑克遜堡條約(Treaty of Fort Jackson),自所有克里克族人手中強取2000萬英畝(81,000Km²)的土地,作為白人的墾殖區。
傑克遜於1812年戰爭中驍勇善戰,人所共知。他御下嚴謹,戰績卓著,人稱其作戰時“強韌如老山胡桃”,這成為他日後的綽號。傑克遜一戰成名,在1815年1月8日的紐奧良之役中的卓越指揮,更令他名揚全美,他也因功擢升為少將。傑克遜於此役中率領5,359名民兵,以棉捆為柵,以作掩體,對抗由愛德華·帕肯漢(Edward Pakenham)將軍所率,8,392名越過開闊地來犯的英軍。英軍死傷兩千人,傑克遜所部共13人陣亡,58人負傷或失蹤。
第一次塞米諾爾戰爭
美國納什維爾市Jackson故居官方統計數字
美國納什維爾市Jackson故居官方統計數字
塞米諾爾戰爭爆發后,傑克遜再度投身軍旅。詹姆斯·門羅總統於1817年12月的指派他至喬治亞率兵出戰塞米諾爾族與克里克族印地安人,並防止西屬佛羅里達成為“逃奴庇護所”。後來的傳言指稱,傑克遜不負使命,而門羅總統與民意皆期求兼并佛羅里達。傑克遜行前上呈門羅總統道:“職有意以一切手段(兩人共同之密友約翰·瑞亞所言)據有合眾國值得擁有的佛羅里達之地,六十日可成。”門羅下達給傑克遜的命令蓄意模糊,足以引發國際聲討。
傑克遜在所部田納西志願軍遭塞米諾爾人攻擊后,進襲後防空虛的印第安村落,連同農作物一火焚之。傑克遜於調查后發現,西班牙人與英國人“暗助”印第安人。他認為,在西班牙與大英帝國鼓動印第安人戰鬥到底的情況下,美國處境不穩。傑克遜在其後所自稱的“自衛行動”中,靠著警示性射擊及其他作為,俘虜並廢黜西屬佛羅里達的州長潘薩科拉(Pensacola);又逮捕兩名支援印第安人並提供建議的英國公民,加以審訊並處死。傑克遜的這些為,連同其作戰中毫不手軟的話語傳開后,在塞米諾爾部落中造成恐慌。安德魯·傑克遜雕像
傑克遜的這些作為造成國際事件,詹姆斯·門羅總統的多名閣員要求通過對傑克遜的譴責案,但時任國務卿的約翰·昆西·亞當斯為傑克遜的行為辯護。當西班牙高級官員要求“適度懲處”傑克遜時,亞當斯回復道:“西班牙必須馬上(決定)派遣足夠的兵力保護其佛羅里達屬土,…或割讓西班牙僅名義上據有的一省予合眾國,而該省其實…是一處煩擾西班牙的小據點。”亞當斯利用傑克遜已征服該地的現實,及西班牙自身的弱點,來說服西班牙在亞當斯─歐尼斯條約(Adams-Onís Treaty)中割讓佛羅里達予美利堅合眾國。傑克遜其後成為該州州長。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傑克遜一生收養過兩個兒子,一為瑞秋兄長謝佛倫·唐尼爾森(Severn Donelson)之子,小安德魯·傑克遜(Andrew Jackson Jr.);另一為傑克遜於克里克戰爭后所收養的克里克族(Creek)養子林科雅(Lyncoya)。林科雅在1828年死於肺炎或肺結核,得年16。
安德魯·傑克遜總統就職典禮
安德魯·傑克遜總統就職典禮
傑克遜家另監護有其他八名子女。約翰·山繆·唐尼爾森(John Samuel Donelson)、丹尼爾·唐尼爾森(Daniel Donelson)、及安德魯·傑克遜·唐尼爾森(Andrew Jackson Donelson)為瑞秋之兄山繆·唐尼爾森(Samuel Donelson)之子,唐尼爾森於1804年身故;德魯·傑克遜·哈群斯(Andrew Jackson Hutchings)為瑞秋侄孫,自幼父母雙亡;卡洛琳·巴特勒(Caroline Butler)、依萊莎·巴特勒(Eliza Butler)、愛德華·巴特勒(Edward Butler)、以及安東尼·巴特勒(Anthony Butler)為家族友人愛德華·巴特勒之子女,他們在父親身故之後與傑克遜婦共同生活。
鰥居的傑克遜后邀瑞秋的外甥女愛蜜莉·唐尼爾森(Emily Donelson)作為白宮之女主人,以及非正式的第一夫人。愛蜜莉后嫁給當時擔任傑克遜私人秘書的安德魯·傑克遜·唐尼爾森。總統先生與愛蜜莉於桃色事件(Petticoat Affair,一件涉及傑克遜政府多名閣員的醜聞)后變得關係緊張,兩人疏遠了好幾年。他們最終和好,愛蜜莉重拾白宮女主人之職責。小安德魯·傑克遜夫人,莎拉·約克·傑克遜(Sarah Yorke Jackson),自1834年起成為白宮共同的女主人。這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有兩名女士同時擔任非正式的第一夫人。愛蜜莉於1836年逝世后,莎拉接管第一夫人的所有職責。

情感生活

傑克遜之妻,雷切爾·丹納爾遜·傑克遜(Rachel Donelson Robards Jackson),於其就總統職兩個月後身故,原因不明。許多人聲稱她死於嚴重心臟病,但無從證實。

健康狀況

1845年6月8日在田納西州他的家中去世,享年78歲。

後世紀念

最新版20美元紙幣正面就是:安德魯·傑克遜
最新版20美元紙幣正面就是:安德魯·傑克遜
傑克遜的紀念物包含三座一模一樣的騎馬雕像,分立於三地:一座在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市的傑克遜廣場、一座位田納西的納什維爾,樹立於田納西首府建築地面、另一座在華盛頓特區,位近白宮。
無數的郡縣以他為名。包含佛羅里達的傑克遜維爾港;密西根、密西西比、田納西三州都有傑克遜市;佛羅里達與密蘇里各有傑克遜郡。
美金20元鈔票上有傑克遜的肖像。美金五元、十元、五十元、及一萬元鈔票上也曾使用傑克遜像。美利堅聯盟國的一千元鈔票也用過他的肖像。
傑克遜之墓
傑克遜之墓
黑傑克郵票上有傑克遜的肖像。
1951年最暢銷的小說,爾運·史東(Irving Stone)的,《總統夫人》(The President's Lady)講述傑克遜夫婦的故事;1953年改編為同名的電影,由亨利·李文(Henry Levin)導演,蘇珊·海華(Susan Hayward)、查爾頓·赫斯頓(Charlton Heston)、約翰·麥堅泰(John McIntire)、與卡爾·貝茨(Carl Betz)主演。公共電視網(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 PBS)成功的紀錄片《瑞秋與安德魯·傑克遜:一個愛的故事》也以兩人的關係為藍本。
查爾頓·赫斯頓於1958年版的電影大海賊(The Buccaneer)中,飾演傑克遜。該片講述海盜珍·拉菲特(Jean Lafitte)在紐奧良之役中的角色。在1938年該片初版中,傑克遜一角由休·薩森(Hugh Sothern)飾演。

人物評價


托馬斯·傑弗遜:“我對傑克遜將軍任總統職之前景感到驚恐。就我所知,他是最不適合擔當此職者之一。他對法條與制度少有重視,而實際上他是個稱職的軍事首長。他火氣衝天。在我任議長時,他是個參議員,因脾氣急躁,他就是不能條理分明地說話。有太多次,我看他是想好好的講,卻因為狂怒而嗆咳。他的火氣現在無疑是小多了;自我認識他起,他就一直試著控制自己的脾氣,但他實在是個危險的人物。”

人物事件


1828年大選中,其競選對手稱他為“驢蛋”(Jackass)。傑克遜喜歡這個稱呼,有一段時間甚至以驢子作為自己的象徵,但過後無疾而終。然而,民主黨日後便以驢子作為政黨象徵。
一說(但無實據)安德魯·傑克遜為“OK”一詞的創造者,並引動潮流。據推測,這是他對“Oll Korrect”一詞的縮寫,為“all correct”(全對)之誤拼。他可能也認識巧克陶語(Choctaw)中相近的字眼。
1806年5月30日,星期五,在肯塔基州哈里森米爾斯的紅河岸邊一片林中空地,他在田納西州的與納什維爾著名的神槍手查爾斯·迪金森決鬥。傑克遜胸口距心臟不及一吋之處中彈,這顆子彈終其一生留在體內。傑克遜中彈后還擊,殺了對手。
安德魯·傑克遜頭像
安德魯·傑克遜頭像
遇刺未遂
1835年1月30日,國會山莊發生刺殺傑克遜總統未遂事件這是美國史上首次有人意圖暗殺在職總統。傑克遜當時正自一處葬禮動身離開,一名叫做理查·勞倫斯(Richard Lawrence)的男子趨身近前,在完全瞄準距離(point-blank range,在此距離內,槍枝無須調整仰角便確定可擊中目標之某部分)內,持手槍對傑克遜射擊,但槍枝卡彈。刺客立即拔出另一枝手槍,傑克遜趁空以手杖制伏刺客。勞倫斯日後被診斷出身患精神疾病,並遭拘留於瘋人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