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莪鎮
廣東省信宜市轄鎮
安莪鎮位於信宜市西北部,距市區東鎮30公里。東與硃砂鎮交界,南與池洞鎮相連,西與徑口鎮毗鄰,北與廣西容縣接壤。地處北緯22°2932.8”~22°3531.2”,東經110°5025.2”~110°572.7”。總面積74.981平方公里。
安莪
圩集
安莪圩位於硃砂河上游,清道光以前(1850年前)名安鵝,后改安莪。清同治九年(1870年)開始建成數間店鋪;至民國7年(1918年)正式建成安莪圩,圩期為每旬的二、五、八日。安莪鎮政府駐此,街道已增加了800多米,有商業戶100多戶。
安莪鎮地貌為變質岩丘陵和部分低山。年平均氣溫20℃,年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主要礦藏資源有金、鐵、硅、螢石、紅石、黑石、葉臘石、石棉、花崗岩、黃磷土、瓷土等;植物有紅椎、馬尾松、荷木、杉、楠木、竹子等;野生動物有山豬、龜、石蛤、黃猄、穿山甲、果子狸、狐狸等;水能資源可開發水電裝機容量800千瓦。全鎮山地5398公頃,耕地526.47公頃。
安莪鎮
2000年,全鎮總戶數6105戶,總人口24357人,其中漢族23222人,少數民族1135人(壯族、瑤族、黎族、苗族、布依族等5個少數民族,其中壯族佔1023人),總人口中,農業人口23481人,非農業人口876人。此外,有旅居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35863人。
安莪鎮
2000年安莪鎮工農業總產值2.67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19億元,農業總產值1.48億元;糧食總產量1.03萬噸;鄉鎮企業總收入2.17億元。
工業企業主要有採礦、陶瓷、竹木加工、糧油加工、服裝加工、紡織、建築等,安莪琶垌陶瓷業有200多年歷史。2000年全鎮有工業企業675個,從業人員2378人,總產值19210萬元,納稅金162萬元,利潤304萬元。
2000年有林面積4514公頃,活立木蓄積量12.7萬立方米,除馬尾松、杉、紅椎、楠木、荷木外,還有其他經濟林。
2000年全鎮有商業企業180多家,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032萬元,集市貿易成交額300多萬元。
安莪鎮
安莪鎮行政轄10個村委會,50個自然村。2003年11月,安莪鎮與旺沙鎮一起撤銷,併入硃砂鎮。
安莪 | 大六 |
古令 | 三南 |
文科(應為文料) | 龍埠 |
華山 | 石印 |
琶垌 | 柳村 |
安莪鎮鎮區面積0.3平方公里,街道長1000米,全部硬底化;有年供水量100噸的自來水廠1座;有35千伏變電站1座;開通千門程式控制電話;鎮區建有4000平方米綜合貿易市場1座。全鎮電話裝機容量1240門。
安莪鎮有中學1所,小學10所,分教點3個,在校中小學生500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2000年全鎮擁有各種黑白或彩色電視機4686台。
安莪鎮
2000年鎮有文化站1個,電影放映隊1個,文體活動室25個,標準化燈光水泥籃球場2個。
該鎮有綜合衛生院1所,醫療衛生站所48個,全鎮從事醫務工作人員82人;2000年鎮衛生院門診病人21658人次。
國道207線從安莪鎮邊境通過,鎮內有縣道太平線通過全境,與廣西容縣連通。全鎮10個村委會均已通水泥公路。安莪鎮每天有往來東鎮、高州、茂名、羅定、廣州和廣西容縣的客運班車20多車次。
安莪鎮
歷史事件
何名科起義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十一月,信宜天地會首領何名科與廣西北流縣天地會首領梁二十合謀組織3000多人集中安莪舉行起義。義軍轉戰岑溪、西寧、茂名、化州、陽春等地,堅持一年之久。
安莪之戰1949年11月26日傍晚,國民黨魯道源兵團五十八軍南逃至信宜,其二二六師開抵安莪橋頭鋪附近,二六五師開至黎竹崗及金垌、米場一帶。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十五兵團四十三軍的一二七、一二八、一二九等3個師於同日13時挺進東鎮、排田、硃砂一帶,20時開始包圍國民黨軍。27日拂曉,解放軍一二七、一二九師分別向黎竹崗和橋頭鋪之敵二六五師和二二六師發動進攻,殲滅國民黨軍千餘,國民黨軍分別向廣西容縣的黎村和楊村方向潰逃。
紅椎境內紅椎木資源豐富,林地面積有1334公頃,活立木蓄積量3萬立方米。紅椎是優質珍貴樹種,木質堅硬,木紋細嫩,是加工各種高級傢具的上乘原料。
瓷製品產品生產歷史悠久,始於清代末,造型美觀,輕巧玲瓏,產品暢銷粵桂各地。
安莪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