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白牛膝的結果 展開

白牛膝

白牛膝

白牛膝又稱太極草、狗奪子、藤牛膝、短瓣石竹、狗京蔓、土牛膝抽筋草、扣仁盪、生煙葉、松筋藤。分佈於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主治血瘀痛經;經閉;倒經;熱淋;血淋;白濁;白帶;痹痛入絡;經脈拘攣;跌打損傷;癰腫瘡毒;乳蛾;白喉。一年生披散草本。莖攀援在灌木上,高達2m,常有4棱,偶有6棱,光亮,上部疏生柔毛,下都無毛。

中藥基源


【科屬】石竹科
【基源】為石竹科植物短瓣花的根或全草。
【資源分佈】分佈於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700m以下的山地林緣。
【生物形態】短瓣花:單葉對生;葉柄長2-6cm;葉片卵狀披針形至寬披針形,長3.5-7.5cm,先端尖,基部圓形或漸狹成柄,全緣,兩面無毛或疏生柔毛。聚傘花序頂生,排成圓錐狀;花梗長2-5mm;苞片及小苞片披針形,疏被柔毛;萼片5,狹卵形,近膜質,半透明,有5脈;花瓣5,白色,披針形,全緣;雄蕊10,和花瓣對生的5枚退化,花絲基部寬且合生;子房球形,無毛,花柱2,絲形,有長柱頭。蒴果球形,比宿存萼片短,4瓣裂,具1種子。種子大,腎狀球形,有突起。
白牛膝
白牛膝
白牛膝
白牛膝
【採收加工儲藏】夏秋季采,洗凈,曬乾。

中藥鑒別


性狀鑒別

乾燥根細長圓柱形,長12-45cm,直徑3-6mm,以皮色灰黃、心細、柔軟、味甜者為佳。

鑒別用藥

滇南本草》:白牛膝,強筋骨功勝川牛膝,但有孕者忌服,其性能墜胎故也。

異名


小九占牛(《滇南本草》),九股牛膝、長深根(《雲南中草藥》)。

來源


為石竹科植物狗筋蔓的根。植物形態詳"小被單草"條。

採集


夏末秋初採挖,除去莖葉,洗凈曬乾。

藥材


乾燥根細長圓柱形,長12~45厘米,直徑3~6毫米,灰黃色。表面多縱皺,略扭曲,有時有分歧,有橫向皮孔。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蠟質樣,皮部灰白色,木質部黃色。氣微,味甜微苦。以皮色灰黃、心細、柔軟,味甜者為佳。
產於雲南。

化學成分


根含多種低聚糖(三至八個單糖組成),都是蔗糖的半乳糖甙,中有剪秋羅糖、異剪秋羅糖和棉子糖;此外,還含蔗糖。種子含少量剪秋羅糖和異剪秋羅糖的衍生糖類。

性味


苦淡,涼。
①《滇南本草》:"性溫,味苦酸。"
②《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性涼,味淡微苦。"

功用主治


涼血,活血,利濕,消腫。治婦女經閉,倒經,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淋病,水腫,瘰癧,癰疽腫毒。
①《滇南本草》:"補肝,破瘀塊,涼血熱。治月經閉,濕腹痛,蓐癆,室女逆經,衄、嘔、吐血,紅崩,白帶,尿急淋漓,寒濕氣筋骨疼痛,強筋舒筋,攻瘡癰熱毒紅腫,痄腮,乳蛾,男子血淋赤白便濁,婦人赤白帶下。""舒通筋絡,破血。
②《雲南中草藥》:"利尿消腫,催產。治疝氣,水腫,肺結核,難產,死胎不下。"
③《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清熱解毒。攆瘡毒。"
④《雲南中草藥選》:"除濕利水,舒筋活血。治跌打損傷,骨折,慢性腰腿痛,風濕性關節痛,腎炎水腫,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浸酒或燉雞。
白牛膝 - 宜忌
《滇南本草》:"孕婦忌服。"

選方


①治跌打筋骨痛:小兒股牛五錢,小紅參三錢,茜草二錢,小楠木香:二錢。泡酒三兩。每服三錢,日服二次。(《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②治肝家虛熱,或筋熱發燒,午後怯冷,夜間作燒,四肢酸軟,飲食無味,虛汗不止:白牛膝二錢,地骨皮二錢。水煎,點童便水酒服。(《滇南本草》)
③治婦人肝腎虛損,任督虧傷,不能孕育,以及白帶淋漓:白牛膝三錢,小公雞一隻(去腸)。將葯入雞內,亦可入鹽,煨爛,空心服之,每月經行后服一次,或單煎,點水酒亦可。(《滇南本草》)
④治瘡毒癤腫,瘰癧:小九股牛,配藥泡酒或水煎服。(《昆明民間常用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