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莧

莧科白花莧屬植物

白花莧(拉丁學名:Aerva sanguinolenta (Linn.) Blume),是莧科白花莧屬植物,和少毛白花莧相近,區別為:葉片卵狀橢圓形、矩圓形或披針形,長1.5-8厘米,寬5-35毫米;花序有白色或帶紫色絹毛;苞片、小苞片及花被片外面有白色綿毛,毛較多;花被片白色或粉紅色。花期4-6月,果期8-10月。根及花供藥用,生用可破血、利濕,炒用補肝腎、強筋骨,治紅崩、跌打損傷、老年咳嗽、痢疾。

產於中國四川、雲南、貴州、廣東(海南島)。生長於山坡灌叢,海拔1100-2300米。越南、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有分佈。

形態特徵


白花莧[白花莧]
白花莧[白花莧]
多年生草本,高達lm。莖直立或稍披散,有白色柔毛,后漸脫落。葉對生或互生,卵狀橢圓形、長圓形或披針形,長1.5-8cm,寬5-35mm,頂端具小芒尖、基部楔形,兩面有白色伏柔毛,老時無毛;葉柄長2-10mm。
穗狀花序腋生和頂生,密集在莖頂端成總狀;花兩性或雜性;總花梗和花梗有白色長絹毛;苞片和小苞片卵形,外有白色柔毛;花被片5,白色或粉紅色,長圓形,外被白色長絹狀毛;雄蕊短,退化雄蕊條形;柱頭2淺裂。
胞果卵形,不開裂。花果期4-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低海拔的山坡疏林下。

分佈範圍


資源分佈:分佈於中國海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越南、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有分佈。

主要價值


藥材基源:為莧科植物白花莧的根或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erva sanguinolenta(L.)B1.[Achy-ranthes sanguinolentaL.]
【摘錄】《中華本草》
【性味】辛;性微寒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清熱除濕。主月經不調;血瘀崩漏;經閉;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濕熱黃疸;痢疾;角膜雲翳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
【注意】孕婦禁服。《全國中草藥彙編》:"本品泡酒,忌服酸、冷,孕婦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