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範式
研究範式
美國社會學家裡爾茨區分了社會學三種不同的研究範式:社會事實範式、社會定義範式和社會行為範式,這種劃分主要是表明社會學家看待社會現象的不同方式或不同的觀察角度。
研究範式是通過研究方法、論述方法、學術評價標準體現出來的學科範式。學科範式是學科內容和方法的統一,研究範式就是學科範式中的方法部分。
經濟學研究範式就是通過經濟學研究方法、論述方法、學術評價標準體現出來的經濟學範式。經濟學範式是經濟學內容和方法的統一,經濟學研究範式就是經濟學範式中的方法部分。如形式邏輯思維方式、還原論方法、假設方法、一般均衡方法、邊際效率分析方法、數理模型方法、可證偽方法、刊物級別與論文引用率排名的學術評價標準,就是體現西方經濟學範式的西方經濟學研究範式。根據西方經濟學研究範式的最本質特徵,可以把西方經濟學研究範式簡稱為線性思維研究範式。對稱邏輯思維方式、還原論與整體論相統一的方法、公理方法、對稱平衡方法、規範與實證相統一方法、邏輯與歷史相統一方法、抽象與具體相統一方法、複雜系統論方法、邊際效益分析方法、典型分析方法、原創理論與經世致用的學術評價標準,就是體現中國經濟學範式的中國經濟學研究範式。根據中國經濟學研究範式的最本質特徵,可以把中國經濟學研究範式簡稱為對稱思維研究範式。在經濟學範式中,經濟學研究範式決定經濟學內容,西方經濟學線性思維研究範式產生一般均衡理論、理性經濟人假設、帕累托改進理論、價格經濟學、增長經濟學;中國經濟學對稱思維研究範式產生對稱平衡理論、主體性理論、平等理論、人與社會全面發展理論、價值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總體上,中國經濟學研究範式是科學的經濟學研究範式,體現了科學的方法論;西方經濟學研究範式是不科學的經濟學研究範式。體現了不科學的方法論。科學的經濟學研究範式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科學,不科學的經濟學研究範式使經濟學成不了一門科學,只能使經濟學成為假說或有用的工具。這也就是為什麼西方經濟學者不承認經濟學是一門科學的方法論上的根本原因。西方經濟學研究範式的產生有歷史的局限性,也有歷史的必然性,是歷史局限性與歷史必然性的統一。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研究範式的演變與啟示
宏觀經濟學和傳統的微觀經濟學進行了新古典綜合的保羅·薩繆爾森(1998年)認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這兩個領域一度界限分明,但是近年來,這兩個子學科已逐漸融合起來,因為經濟學家們已經運用微觀經濟學的工具來分析諸如失業和通貨膨脹這類屬於宏觀經濟學領域的問題”。
1936 年凱恩斯《通論》的發表使西方經濟學由一分為二: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並且傳統宏觀經濟學的研究範式造成了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隔離。七十年代,發達國家“滯脹”問題的出現使經濟學家們更多地注意到了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八十年代以來,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家們成功地在拉姆齊模型這一動態一般均衡模型內由技術衝擊生成了較完美的經濟周期的努力奠定了當代西方宏觀經濟學的標準研究範式。凱恩斯宏觀經濟學在當代範式內的復興進一步證明了微觀基礎對宏觀經濟理論的重要性。經濟學家們尋找西方宏觀經濟學微觀基礎的努力使得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在理論研究上的一體化成為當代西方宏觀經濟學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經濟學家們都傾向於從微觀層面的經濟當事人的行為出發來解釋宏觀經濟現象,從而使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界限越來越不明顯。
(二)、在統一的研究範式內,西方宏觀經濟學的兩大流派有實現微觀基礎互補的必要。經過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古典主義宏觀經濟學與新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爭論,西方經濟學已有實現新的綜合的可能,這就需要西方宏觀經濟學的兩大流派: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和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在統一的研究範式內有實現微觀基礎的互補。實際經濟周期理論在微觀問題上採用的是純粹抽象的演繹,完全競爭的假設使其以動態一般均衡的模型統一微觀基礎成為可能。新凱恩斯主義則在微觀假設上更貼近實際,但其假設的選取和模型的構建就有些隨意,缺乏一個統一的分析框架。由兩者在微觀基礎上的差異可以看出兩者理論上可以存在互補性。薩繆爾森(1998年)斷言:“經過20年的爭論,對新舊理論的綜合過程已開始啟動。”他認為這種綜合在宏觀經濟學中主要表現在:勞動力市場和產品市場具有工資和價格剛性的特徵而金融市場的價格和數量可以迅速調整以適應經濟衝擊和預期的變化,這樣價格的粘性和彈性則可以通過市場的分割得到統一,也就是說,凱恩斯主義和新古典主義的微觀基礎可以在同一經濟中得到調和。近幾年,一些實際的經濟周期模型已經引入名義剛性假說,並承認貨幣變動對產出和就業的短期影響。另一些經濟學家試圖在實際的經濟周期模型和IS-LM模型之間找到某些聯繫,通過吸收IS-LM模型的一些思想,然後用實際的經濟周期模型來取代IS-LM 模型,使之成為主流經濟學的核心內容。因此斯諾登和文(1999年)預言,如果實際經濟的其他重要的特徵,如貨幣因素、價格剛性和實際經濟周期模型融合為一體,將會產生一種“新新古典綜合”。
範式:是指某一特定學科的科學家所共有的基本世界觀,它是由其特有的觀察角度、基本假設、概念體系和研究方式構成的,它表示科學家看待和解釋世界的基本方式。
(1)社會事實範式(結構功能學派、衝突學派、新馬克思主義學派)。以杜爾克姆的方法論思想和現代的結構功能理論為代表的,強調社會現象的客觀性,認為社會現象是客觀的事實,他們不能還原為個人的事實。強調對宏觀的社會結構、社會制度、文化規範進行研究,在社會結構層次和文化層次探討社會的本質屬性。
(2)社會定義範式(符號互動論、現象學、民俗方法學)。以韋伯的思想為代表,強調社會現象的主觀性質,認為一些宏觀的社會現象(如國家、制度、階級等)都不是有形的實體,它們是由人們的主觀定義建立的,因此社會現象是不可能與個人的動機、態度和行為相分離的。這也是個體主義方法論的主要論點。社會定義範式強調在微觀層次研究人們是如何建立社會、如何在社會中行動的。
(3)社會行為範式(行為理論、交換理論)。以行為科學的方法論為代表,強調對個人的社會行為進行客觀精確地分析,主張用經驗的或實證的方法研究社會現象。只有通過對人的外部行為進行經驗觀察,才能認識社會現象的因果關係,才能像自然科學那樣客觀地解釋社會現象。
以上幾種研究範式都只是強調社會現實的某一側面,但他們對於全面認識社會都是必不可少的。儘管這幾種範式使用的基本假設、概念和研究方式各不相同,不過在實際研究中,他們又是相互聯繫的。各種範式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