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人民政府

政府機構

慈溪位於東海之濱、杭州灣南岸,東離寧波60公里,北距上海148公里,西至杭州138公里,是滬、杭、甬經濟金三角的中心地帶。

全市總面積1361平方公里,下轄15個鎮、5個街道和374個行政村(社區、居委會),戶籍人口104萬,暫住人口超過90萬。

慈溪概況


慈溪市人民政府慈溪地域春秋時屬越,秦為句章縣地,自唐由東漢董黯“母慈子孝”傳說始稱“慈溪”,亦因現區域橫跨三縣北部而俗稱“三北”,文化積澱豐厚,孕育形成“圍墾、移民、青瓷、慈孝”等地域文化。

地理位置


慈溪市地處浙東杭州灣南岸,東、東南接鎮海區江北區,西、西南連餘姚市,介於北緯30°02'~30°24'和東經121°02'~121° 42'之間,為滬、杭、甬三角地區結合部。市境總面積1154平方公里(不含海域,未計入1954年後新成陸土地),海岸線北凸成弧形,長 66公里(1986年圖版量標為77.56公里)。2000年總人口101.09萬人。

地形地貌


慈溪地勢南高北低,呈丘陵、平原、灘塗三級台階狀朝杭州灣展開。南部丘陵屬翠屏山丘陵區,系四明山余脈,東西走向,綿延40餘公里,約佔全境面積的十分之二。東端低丘,海拔100米左右;中部300~ 400之間;至石堰鄉,地層下陷為東橫河;逾河西端,高100~200米。主要山峰有大蓬山、五磊山、大霖山、老鴉山、東栲栳山,最高峰 老鴉山塌腦崗海拔446米。地層成因單一,屬侵蝕剝蝕地貌。平原為 寧紹平原之一部,東西長55公里,面積約佔總面積的十分之七。地勢 自西向東緩緩傾斜,西部地區北高南低,東部地區南高北低,以大古 塘河為界分南北二部分,兩者面積之比為2:8。南部近山平原成陸於 900~2500年前,由全新世晚期湖海相沉積物淤積而成,組成物質多為粘土及亞粘土,局部夾有泥炭。北部濱海平原,系900年以來形成 陸地,組成物質為亞粘土、亞沙土和粉砂。平原以北為凸入杭州灣 的扇形三北淺灘,1986年圖版量標以理論基準面零米線計算,達433. 5平方公里,灘塗沉積物以粉細砂和沙質泥等細顆粒物質為主,東部 地區顆粒較粗。海岸帶升降有明顯的周期性,海岸線正繼續向北推移,土地資源在不斷增加中。
慈溪土壤為典型的組合型平原土壤,類型單一,成土年代晚近,分佈規則,土層深厚,肥力穩長,生產利用率高。近山平原母質複雜,多屬水稻土,結構層次分明,稜柱狀結構發育,潛育性現象普遍,土層 深厚、土質均細、粘粒含量高、蓄水量足,質地以重壤為主,丘陵區多為自然土壤,正逐步紅壤化中,有紅壤、潮土、水稻土3個土類,多石礫,粘粒含量高,質地為中壤至輕粘,酸性重,養分貧乏,保肥 保水性能差。濱海平原地區,母質均為海積物,自海邊向內依次有鹽 土、潮土、水稻土3個土類,顆粒勻細,質地均一,粉砂含量高,含可溶性鹽類,呈中性至微鹼性。七塘以南,多為中壤,耕層結構良好,蓄水保肥能力和耕性均好,七塘以北為新墾土地,成土歷史短,富 含石灰質,土質中壤至輕壤,團粒結構發育差,保肥保水能力弱。

現任領導


代市長:盛悠
常務副市長:胡海達
副市長:沈小賢、董維波、沈汝秉、勵映忠

政府部門


慈溪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慈溪市發展和改革局
慈溪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慈溪市教育局
慈溪市科學技術局慈溪市公安局
慈溪市民政局慈溪市司法局
慈溪市財政局慈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慈溪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慈溪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慈溪市交通運輸局慈溪市水利局
慈溪市農業農村局慈溪市商務局
慈溪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慈溪市衛生健康局
慈溪市應急管理局慈溪市審計局
慈溪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慈溪市統計局
慈溪市醫療保障局慈溪市綜合行政執法局
寧波市生態環境局慈溪分局市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
慈溪市政務服務辦公室慈溪市公共項目建築中心
慈溪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辦公室中共慈溪市委慈溪市人民政府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局
慈溪市國有資產管理辦公室慈溪市人民政府房屋徵收管理辦公室
市人民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