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橋鎮

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下轄鎮

樂橋鎮隸屬於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

歷史沿革


“樂橋”由境內同樂、磙橋兩地尾字得名,1950年建樂橋區公所,1992年分屬樂橋鎮、大化鄉。2004年5月,樂橋鎮與原大化鄉再度合併為樂橋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樂橋鎮位於安徽省廬江縣西南端,南依樅陽,西靠桐城,介於東經117°15'、北緯30°01'之間,東西橫跨11.5公里,南北距12.5公里,總面積128.6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樂橋鎮地貌主要是低山低丘、崗畈相間地形。

行政區劃


樂橋鎮現轄11個村,1個社區:
老院社區楊崗村金橋村檀巷村浮槐村樂橋村黃山村桂元村
詹店
鰲山村

政治


現任主要領導:
鎮黨委書記朱同生
鎮黨委書記:朱同生
鎮黨委書記:朱同生
黨委副書記、鎮長:蔡聖抗
黨委副書記、鎮長:蔡聖抗
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蔡聖抗

經濟


綜述

樂橋鎮始終堅持“生態旅遊、工業強鎮、教育興鎮、農業產業化”的工作主線,經濟社會事業快速健康發展。2008年通過了集鎮總體規劃,2011年全鎮經濟總量2.38億元。

第一產業

農業
樂橋鎮
樂橋鎮
樂橋基礎堅實、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美譽,是廬江及合肥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擁有優質稻米、苗木花卉、畜禽養殖、棉業油料四大基地。隨著現代種植養殖及農副產品加工業興起,一個以農業為主導,特種種養及農產品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立體型農業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第二產業

工業
樂橋鎮工業經濟擁有機械加工、服裝玩具、農副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民營、私營個體經濟似雨後春筍,生機勃發,發展迅速。

交通


樂橋鎮距廬江縣城22公里,位於“合銅公路”、“合九鐵路”兩大動脈之間,距“滬蓉高速”、“合銅黃高速”出口僅距5公里,市級廬樅公路穿境而過,鎮內村村通有柏油水泥路,交通十分便利。

社會


教育

樂橋中學創辦於1958年,原地級巢湖市重點中學,曾多次被評為市、縣級文明單位,自2001年以來教育教學質量居原地級巢湖市同類學校前茅。優質的教育為樂橋發展帶來名氣,集聚人氣,做濃商氣。

旅遊


綜述

樂橋鎮地貌主要是低山丘、崗畈相間地形。境內植被茂盛、花開四季,是休閑的好地方。地處廬江、樅陽、桐城三縣交界的岱鰲山,風景秀麗,聞名遐邇。既有龍王頂、平頂山、馬鞍寨、獅子峰等自然景點,也有龍王寺、三貞庵等人文景觀。岱鰲山正以得天獨厚的生態、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越來越彰顯生機與活力,是人們旅遊休閑及開發利用的好去處。
樂橋鎮正以創建省級生態優美鄉鎮為契機,建成土地合理利用、人口規模適宜、經濟穩建發展、環境狀況良好、景觀格局優美的可持續生態型小城鎮。

岱鰲山

地處廬西南的樂橋鎮岱鰲山,風景秀麗,聞名遐邇,它以獨天獨厚的生態自然旅遊資源和極為濃厚的文化底蘊,越來越彰顯它的生機與活力,成為人們旅遊、休閑及開發利用的寶地。
樂橋鎮
樂橋鎮
岱鰲山風景區,景點盛多,環境幽雅。整個風景區由龍王頂、平頂山、馬鞍寨、獅子峰、石婆嶺景區和水上運動區、休閑娛樂健身區等,規劃的區域內共有景點70處,其中自然景區43處,人文景觀15處,健身娛樂等景區12處,2006年開發的平頂山景區面積為1.8平方公里,以高效農業、生態農業、觀光休閑為農業和生態莊園產業區,集“生產、觀光、投資”功能於一體的生態園區。此外,龍王頂景區已建成華東地區有名的龍天寺5座大殿,年遊客上萬人,給當地帶來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隨著旅遊產業的迅速提升,樂橋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從加快地方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建設生態旅遊強鎮,培育支柱產業出發,不斷加快岱鰲山的開發和利用,通過項目推介、招商引資、媒體宣傳等手段,使岱鰲山生態旅遊知名度不斷擴大。岱鰲山生態旅遊區正積極融入黃山、九華山、萬佛湖三大旅遊區內,與湯池金孔雀旅遊度假區連成一片。

龍王頂

樂橋鎮相關圖片
樂橋鎮相關圖片
龍王頂坐落在風景秀麗、景色宜人的廬江縣樂橋鎮東南邊,西鄰桐城,南與樅陽接壤,相連的獅子峰,是清朝宰相張英夫人姚香姑的墓地。西邊有座蓮花峰,山腳下有個蓮花洞,洞內有容40餘人,石壁上刻有蓮花,亭亭玉立,洞內有潺潺流水,冬暖夏涼。龍王頂上有龍王廟,下面有百廟村,在古時這個村莊有一百座廟宇。龍王頂上的龍王廟,每逢農曆初一、十五,善男信女上山祈禱求佛絡繹不絕。

代表人物


周新民(1897—1979),原名周駿,別名振飛,安徽省廬江縣大化鄉(已併入樂橋鎮)陡崗村人。早年曾在家鄉興辦兢存小學(後為縣立陡崗小學),後到外地工作,一直關心學校的建設和教學,常寄圖書、教具資助該校,暮年常以書信詢問辦學情況。著述有:《民法根論》、《親屬繼承》、《物權》、《債權》、《民事訴訟法》、《婚姻法講話》、《中國民主同盟簡史》等。

獲得榮譽


2008年通過了集鎮總體規劃,2011年全鎮經濟總量2.38億元,水利興修工作受合肥市政府表彰,獲市防範和處理邪教工作先進集體、市信訪工作先進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