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7條詞條名為張英的結果 展開
- 清朝著名文人
- 河南省曲劇團青年演員
- 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
- 曾任福州軍區副政委、民政部副部長
- 中共中央特科紅隊成員
- 國家三級演員
- 廣東梅州籍解放軍將領
- 遼寧蓋平籍解放軍少將
- 北京市燃氣集團公司董事
- 原興寧縣自衛大隊長
-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醫生
- 東漢末年武將
- 黨委委員
-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
- 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整復外科
- 福建仙游籍畫家
- 廣西靈川籍解放軍少將
- 中國殘疾人游泳運動員
- 宜賓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
- 四川省書法家
- 無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副局長
- 小說《武神主宰》的角色
- 《岳飛傳》中的人物
- 廣東景惠管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 小說《三俠五義》、《七傑小五義》人物
- 吉林農業大學助教
- 武漢作家協會理事
- 原北京軍區後勤部軍事醫學研究所所長
- 烈士
- 安慶市外事(僑務)辦公室副主任、黨組成員
- 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安源新村
- 四川資陽市監察局原副局長
- 江漢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
- 長治市委宣傳部幹部科科長
- 清水河縣單檯子鄉政府工作人員
- 濱州學院副教授
- 河南大學教師
- 哈爾濱商業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 嘉峪關市人大常委副主任
- 雲南省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幹部(畫家)
- 巴宜區委宣傳部主任科員
- 萬寧市公安局政工室科員
- 湖北工業大學經濟與政法學院教授
- 暨南大學翻譯學院講師
- 中國醫科大學副教授
- 蘇州大學材化部講師
- 山西大同大學教授
- 石油儲運工程專家
- 國民革命軍少將團長
- 寧波卓一工業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
- 南京華廈醫生
- 中國司法部裝備財務保障局副巡視員
- 小白電商及牛蛙網創始人
- 廣西科技大學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副教授
- 遼寧法庫縣三台籍衛生兵
- 中國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營業部團委書記
- 黨灣鎮中心幼兒園副園長
- 河北青縣實驗小學美術教師
- 山東煙台二中教師
- 1960年生北京市志願者
- 北京工業大學副教授
- 東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
- 北京大學教授
- 律師
- 中歐國際醫院管理學院研究員
- 長寧區錦屏居民區黨總支副書記
- 四川瀘州醫學院教授
- 陝西省核工業二一五醫院感染科護士
- 室內軟裝設計師
- 深圳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 西南政法大學人事處處長
- 中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工學博士
- 1956年生北京市志願者
- 武漢理工大學教授
- 膠東戰鬥英雄
- 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
張英
清朝著名文人
張英(1637—1708年),字敦復,又字夢敦,號樂圃,又號倦圃翁,安徽省桐城人,先祖世居江西。清朝大臣,張廷玉之父。康熙六年進士,選庶吉士,累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先後充任纂修《國史》、《一統志》、《淵鑒類函》、《政治典訓》、《平定朔漠方略》總裁官。康熙四十七年,卒,謚號文端。
1637年(明崇禎十年農曆十二月十六日)張英出生。
1646年(順治三年)母吳氏去世(出自張廷玉《先考予告光祿大夫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謚文端敦復府君行述》)。
1654年(順治十一年)應童子試,時年18歲學使者山左藍公潤深加賞識,拔置府庠第四,補博士弟子員。
1657年(順治十四年)食餼,后“稟氣素弱,患疾歷三載不愈”,經其妻調治,至順治十七年始痊(出自張廷玉《先考予告光祿大夫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謚文端敦復府君行述》)。
1663年(康熙二年)27歲的張英考中舉人,列第十二名。次年應會試,不第。
1667年(康熙六年,丁未年)中二甲第四名,賜進士出身。大學士李霨見張英卷,“激賞不置,有國士之目”。改內弘文翰林院庶吉士,進入庶常館學習滿、漢課程,教習師公顏保、范承謨。十一月,父張秉彝離世,離館回鄉喪居。
1670年(康熙九年)服闕入都,補原官。習清書,盡心研究,每遇館試,輒褎然居首。
1672年(康熙十一年)壬子秋散館,欽定第二,授翰林院編修(出自張廷玉《先考予告光祿大夫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謚文端敦復府君行述》)。
1673年(康熙十二年)四月,聖祖幸南苑,英扈從,試河源考、南苑賦各一篇,大閱恭紀詩二十韻,名列第三。聖祖令“選文學之臣醇謹通達者入侍左右,講論經史”,掌院學士傅達禮、熊賜履推舉張英、李光地等四人,聖祖欽定張英。五月,充《孝經衍義》纂修官。七月,充任日講起居注官。每進講,常令英為之。十一月,命同學士熊賜履、編修葉方藹、修撰韓炎等各撰《太極圖論》一篇。聖祖每幸南苑,張英必從,久在左右,是以,聖祖深識其人。
1677年(康熙十六年)十月張英與高士其入職南書房。在任職期間,張英還充任過皇太子胤礽的師傅。
1679年,張英升為侍讀學士。
1680年四月,康熙以張英“勤慎可嘉”,命吏部從優議敘。張英遂又得授翰林院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1681年,張英乞假回鄉重新安葬父親。回鄉安葬父親后,又在家鄉龍眠山構築房屋,居住數載。
1686年初,張英返朝。三月,翰林院掌院學士缺人,康熙認為,“張英為人厚重,不干預外事,補授此缺十分合適。”張英遂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職。閏四月,康熙諭示吏部:“張英和內閣學士徐乾學學問淹通,宜留在朝中辦理文章之事,嗣後不要將他們列為巡撫人選。”。九月,張英與侍讀學士德格勒撰寫起居註失誤,被吏部題革職降級,康熙帝從寬處理。數月後,康熙帝命內閣學士李光地接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張英改任兵部右侍郎。
1687年正月,張英和內閣學士韓菼奏進纂成《孝經衍義》。六月,張英調任禮部右侍郎。李光地此時離職回鄉省親,康熙又命張英兼翰林院掌院學士。九月張英轉任禮部左侍郎,仍兼翰林院掌院學士銜,又兼管詹事府詹事事務。
1689年張英升任工部尚書,仍兼管詹事府。
1690年六月,張英奉旨兼管詹事府外再兼翰林院掌院學士。七月,張英調任禮部尚書,仍兼翰林院掌院學士。擔任禮部尚書三個月後,康熙斥一等公佟國綱所寫的祭文為“極為悖謬“,張英則因未能詳審祭文而被免去了禮部尚書職務。後來,張英因教習庶吉士不嚴有曾被連降三級。
1692年十月,康熙恢復了張英禮部尚書的職務,命其仍兼管翰林院、詹事府。康熙還先後讓張英充任纂修《國史》、《一統志》、《淵鑒類函》、《政治典訓》、《平定朔漠方略》總裁官。
1697年三月,張英受命充任了會試正考官。七月,張英以年老上疏辭去了兼管翰林院、詹事府事務。
1699年,康熙將張英提拔至相位,任命其為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張英以衰病再次乞休致,被允准以原官致仕。
張英[清朝著名文人、大臣]
《篤素堂詩集》 | 《篤素堂文集》 | 《篤素堂雜著》 | 《存誠堂詩集》 |
《南巡扈從紀略》 | 《易經衷論》 | 《書經衷論》 | 《四庫著錄》 |
《聰訓齋語》 | 《恆產瑣言》 |
清代康熙年間,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因兩家宅地都是祖上基業,時間又久遠,對於宅界誰也不肯相讓。雙方將官司打到縣衙,又因雙方都是官位顯赫、名門望族,縣官也不敢輕易了斷。於是張家人千里傳書到京城求救。張英收書後批詩一首云:“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家人豁然開朗,退讓了三尺。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讓出三尺,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
張英60歲大壽時,他的夫人計劃專門雇一個戲班子唱一場”堂會“,並設宴款待那些前來賀壽的親朋好友。張英得知后,堅決不同意他勸說夫人放棄這一計劃,並用這筆錢做成了100件絲綿衣褲,施捨給行走在路上的窮人們。
《大清首輔張廷玉》提及張英從政齊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