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7條詞條名為張英的結果 展開
- 清朝著名文人
- 河南省曲劇團青年演員
- 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
- 曾任福州軍區副政委、民政部副部長
- 中共中央特科紅隊成員
- 石油儲運工程專家
- 國家三級演員
- 廣東梅州籍解放軍將領
- 遼寧蓋平籍解放軍少將
- 北京市燃氣集團公司董事
-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醫生
- 東漢末年武將
-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
- 原興寧縣自衛大隊長
- 黨委委員
- 福建仙游籍畫家
- 廣西靈川籍解放軍少將
- 中國殘疾人游泳運動員
- 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整復外科
- 四川省書法家
- 無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副局長
- 宜賓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
- 小說《武神主宰》的角色
- 《岳飛傳》中的人物
- 小說《三俠五義》、《七傑小五義》人物
- 吉林農業大學助教
- 武漢作家協會理事
- 原北京軍區後勤部軍事醫學研究所所長
- 烈士
- 國民革命軍少將團長
- 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安源新村
- 四川資陽市監察局原副局長
- 江漢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
- 長治市委宣傳部幹部科科長
- 清水河縣單檯子鄉政府工作人員
- 濱州學院副教授
- 河南大學教師
- 哈爾濱商業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 廣東景惠管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 嘉峪關市人大常委副主任
- 雲南省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幹部(畫家)
- 巴宜區委宣傳部主任科員
- 萬寧市公安局政工室科員
- 湖北工業大學經濟與政法學院教授
- 暨南大學翻譯學院講師
- 中國醫科大學副教授
- 蘇州大學材化部講師
- 山西大同大學教授
- 安慶市外事(僑務)辦公室副主任、黨組成員
- 寧波卓一工業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
- 南京華廈醫生
- 中國司法部裝備財務保障局副巡視員
- 小白電商及牛蛙網創始人
- 廣西科技大學生物與化學工程學院副教授
- 遼寧法庫縣三台籍衛生兵
- 中國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營業部團委書記
- 黨灣鎮中心幼兒園副園長
- 河北青縣實驗小學美術教師
- 山東煙台二中教師
- 1960年生北京市志願者
- 北京工業大學副教授
- 東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
- 北京大學教授
- 律師
- 中歐國際醫院管理學院研究員
- 長寧區錦屏居民區黨總支副書記
- 四川瀘州醫學院教授
- 陝西省核工業二一五醫院感染科護士
- 室內軟裝設計師
- 深圳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 西南政法大學人事處處長
- 中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工學博士
- 1956年生北京市志願者
- 武漢理工大學教授
- 膠東戰鬥英雄
- 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
張英
石油儲運工程專家
張英,石油儲運工程專家,教育專家。組織創建我國石油儲運教學工作,培養了大批人才。參加我國第一條長距離輸油管道建設工作,解決了重要技術難題。主持研製出水套加熱爐油氣集輸工藝流程,解決了我國大慶等油田高含蠟、高凝固點原油低溫集輸的難題。“單管密閉油氣混輸水套式加熱爐原油集輸工藝流程”成果獲國家發明一等獎。主持魏崗到荊門輸油管線的設計和建設工作,使之一次投產成功。
張英,石油儲運工程專家,教育專家。組織創建我國石油儲運教學工作,培養了大批人才。參加我國第一條長距離輸油管道建設工作,解決了重要技術難題。主持研製出水套加熱爐油氣集輸工藝流程,解決了我國大慶等油田高含蠟、高凝固點原油低溫集輸的難題。“單管密閉油氣混輸水套式加熱爐原油集輸工藝流程”成果獲國家發明一等獎。主持魏崗到荊門輸油管線的設計和建設工作,使之一次投產成功。
張英,1914年7月30日生於北京。在當時軍閥混戰的社會環境里,他從小學到中學,竟轉了七八個學校,飽嘗了顛沛驚悸之苦。
1931年,張英跳級考上了撫順大學礦冶系,后又轉入土木系。正當他無限憧憬未來的時候,日本侵略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大學停課了,他從大連輾轉到天津,剛聯繫好到北洋大學借讀,學校又被戰火燒毀,他只得到北平大學工學院借讀。在此期間,張英的愛國思想日漸成熟,立下了“讀書救國,驅除外侮”的遠大志向。他曾和同學們一道舉行罷課,要求國民政府抗日,還和當局軍警進行過面對面的鬥爭。殘酷的現實使他認識到“國之不強,科技不興,乃外侮不絕之根本”。由此造就了他“刻苦學習,為國為民不惜區區一身”的品格。
1932年,張英考入輔仁大學物理系。1935年12月9日,由北平學生髮起的“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得到全國人民的熱烈響應。他和同學們一起,衝破阻礙,走上街頭,遊行示威,查禁日貨,表現了極大的愛國熱情。在抗日的聲浪中,他仍堅持攻讀,準備將來走科學救國的道路。次年6月,他通過多項試驗,寫出了畢業論文《超聲波在不同介質中的速度》,此文在當時具有較為超前的學術價值,獲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好評。
1936年9月,張英進入美國密執安大學攻讀航空工程專業,四年後獲碩士學位。為了實現科學救國的意願,他謝絕了友人的挽留,懷著發展中國航空工業的熱情,回到了祖國。然而,等待他的卻是殘酷的戰爭和貧弱的國家。沒有航空工作可干,他只好去了江西的一個修車廠,后調到工礦調整處做技術工作。
1941年,為了支持中國政府抗日作戰,英國軍方幫助中國從印度經緬甸在國內修了一條野戰輸油管線。張英是工礦調整處派駐印度的技術人員,也參與做石油器材工作。在此期間,他利用工余時間,將早先學到的航空工程技術知識與石油工程技術進行對接,找到了兩者的相通點與不同點,研究了大量技術文獻,熟悉中國石油工業的狀況。這為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短期內參與編著《中國石油概況》一書,並成為原油集輸和油氣管線建設學科的創始人奠定了基礎。
1946年6月1日,中國石油有限公司成立,這是抗戰勝利后中國辦的第一個全國性石油工業企業。張英於1946年8月任中國石油公司青島營業所經理,從此開始了他畢生從事的石油事業。
1952年,張英參與籌建北京石油學院。在實驗設備和信息資料等都極其缺乏的困難條件下,他推辭了擔任學院教務長的職務,自願挑起這副重擔,白手起家,先後為學院創辦了油田建設系、儲運教研室和機械研究室,並擔任主任職務,成為當時這些學科教學的帶頭人。他參照當時蘇聯油氣集輸專業的相關資料,經常和我國石油儲運工程的主要開拓者翁心源等專家學者在一起,探討油氣集輸領域的具體問題。結合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的實際,將在國外學到的理論知識用於教學實踐中。1957年,他領導教研室老師和學生共同編寫出《輸油管的設計與管理》(上、下冊)作為專業教科書,為這一學科在專業教學理論體繫上開了先河。
在教學過程中,張英十分重視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努力將學術理論應用於生產實際。1958年他帶儲運專業學生的畢業實習,參加了新疆克拉瑪依至獨山子輸油管線的現場施工,對原設計提出了重大修改意見。1960年,他又帶領學生來到了大慶石油會戰工地,以實踐為課堂,指導學生用專業理論提高生產效率,為會戰解決了工程專業上的難題,並組織編寫出《石油集輸》講義。1964年,他參加了勝利油田會戰,擔任會戰指揮部副指揮。在他組織下,建起了大型油氣混輸實驗站,並主持了東營至辛店(83km)大口徑輸油管道的方案設計與施工。1966年,他參加四川石油會戰。“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衝擊和迫害,1968年至1974年被囚禁監獄。1974年出獄后,先後參加了川漢輸油管線及河南魏崗至荊門輸油管線的建設。1978年任北京石油規劃設計院總工程師。1982年調任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高級顧問,參與組建了海洋石油工程設計公司及國外海洋工程技術的引進等工作。1997年去世,享年83歲。
張英除任上述職務外,還擔任全國政協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屆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