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國研究叢書
海外中國研究叢書
《海外中國研究叢書》是1988年江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東。
海外中國研究叢書是由學者劉東創辦並主編、並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叢書,自1988年起開始出版發行,海外中國研究的學術名著150餘種,囊括了費正清、魏斐德、史華茲、杜贊奇、謝和耐、宇文所安、易勞逸、韓書瑞、瓦格納、杜維明、斯波義信、溝口雄三等海外著名學者的代表性著作,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持續的貢獻,在學術界、出版界享有盛譽,成為公認的圖書品牌。目前每年出版新書十餘種,並推出了女性系列、海外學子系列、環境系列等子系列。
序號 | 書目 | 作者 |
1 | 《詩經》原意研究 | 家井真 |
2 | 十八世紀中國的官僚制度與荒政 | 魏丕信 |
3 | 擺脫困境:新儒學與中國政治文化的演進 | 墨子刻 |
4 | 北美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名家十年文選 | 樂黛雲 |
5 | 纏足:金蓮崇拜盛極而衰的演變 | 高彥頤 |
6 | 城市裡的陌生人:中國流動人口的空間、權力與社會網路的重構 | 張鸝 |
7 | 傳統中國日常生活中的協商:中古契約研究 | 韓森 |
8 | 從理學到樸學: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面面觀 | 艾爾曼 |
9 | 從民族國家拯救歷史:民族主義話語與中國現代史研究 | 杜贊奇 |
10 | 大分流 | 彭慕蘭 |
11 | 大象的退卻:一部中國環境史 | 伊懋可 |
12 | 大蕭條時期的中國 | 城山智子 |
13 | 道與庶道:宋代以來的道教、民間信仰和神靈模式 | 韓明士 |
14 | 德國思想家論中國 | 夏瑞春 |
15 | 德國與中華民國 | 柯偉林 |
16 | 帝國的隱喻 | 王斯福 |
17 | 東亞文明:五個階段的對話 | 狄百瑞 |
18 | 東亞之鋒 | 小R·霍夫亨茲 |
19 | 都市裡的農家女 | 傑華 |
20 | 翻譯的傳說:中國新女性的形成 | 胡纓 |
21 | 繁盛之陰:中國醫學史中的性 | 費俠莉 |
22 | 佛教征服中國 | 許理和 |
23 | 改良與革命:辛亥革命在兩湖 | 周錫瑞 |
24 | 革命與歷史: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起源 | 德里克 |
25 | 工程國家:民國時期的淮河治理及國家建設 | 戴維·艾倫·佩茲 |
26 | 功利主義儒家:陳亮對朱熹的挑戰 | 田浩 |
27 | 古代中國的思想世界 | 史華茲 |
28 | 閨塾師:明代才女文化 | 高彥頤 |
29 | 漢代農業 | 許倬雲 |
30 | 漢哲學思維的文化探源 | 郝大維 |
31 | 洪業 | 魏斐德 |
32 | 胡適與中國的文藝復興:中國革命中的自由主義 | 格里德 |
33 | 虎米絲泥:帝制晚期華南的環境與經濟 | 馬立博 |
34 | 華北暴力與恐慌 | 狄德滿 |
35 | 皇帝和祖宗:華南的國家與宗族 | 科大衛 |
36 | 回應革命與改革:皖北李村的社會變遷與延續 | 韓敏 |
37 | 毀滅的種子:戰爭與革命中的國民黨中國 | 易勞逸 |
38 | 技術與性別 | 白馥蘭 |
39 | 假想的滿大人:同情現代性與中國疼痛 | 韓瑞 |
40 | 間諜王:戴笠與中國特工 | 魏斐德 |
41 | 姐妹們與陌生人:上海棉紗廠女工 | 艾米莉·洪尼格 |
42 | 近代日本的中國認識 | 野村浩一 |
43 | 近代中國的犯罪懲罰與監獄 | 馮客 |
44 | 近代中國的漁業戰爭與環境變化 | 穆盛博 |
45 | 近代中國的知識分子與文明 | 佐藤慎一 |
46 | 近代中國與新世界:康有為變法與大同思想研究 | 蕭公權 |
47 | 近代中國之種族觀念 | 馮克 |
48 | 經學、政治和宗族:中華帝國晚期常州今文學派研究 | 艾爾曼 |
49 | 競爭的話語:明清小說中的正統性、本真性及所生之意義 | 艾梅蘭 |
50 | 開放的帝國:1600年前的中國歷史 | 韓森 |
51 | 孔子:即凡爾聖 | 赫伯特·芬格萊特 |
52 | 孔子哲學思微 | 郝大維 |
53 | 跨太平洋位移 | 黃運特 |
54 | 萊布尼茲和儒學 | 孟德衛 |
55 | 禮物、關係學與國家:中國人際關係與主體性建構 | 楊美惠 |
56 | 理解農民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的案例研究 | 李丹 |
57 | 歷史寶筏:過去、西方與中國婦女問題 | 季家珍 |
58 | 歷史三調:作為事件、經歷和神話的義和團 | 柯文 |
59 | 梁啟超與中國思想的過渡 | 張灝 |
60 | 另類的現代性:改革開放時代中國性別化的渴望 | 羅麗莎 |
61 | 六朝精神史研究 | 吉川忠夫 |
62 | 美國的中國形象 | 傑斯普僧 |
63 |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國日常生活 | 謝和耐 |
64 | 明代江南土地制度研究 | 森正夫 |
65 | 明代鄉村糾紛與秩序 | 中島樂章 |
66 | 明清時代東亞海域的文化交流 | 松浦章 |
67 | 墨梅 | 畢嘉珍 |
68 | 內闈:宋代的婚姻與婦女生活 | 伊沛霞 |
69 | 男性特質論 | 雷金慶 |
70 | 歐幾里得在中國:漢譯《幾何原本》的源流與影響 | 安國風 |
71 | 千年末世之亂 | 韓書瑞 |
72 | 清代內河水運史研究 | 松浦章 |
73 | 清代上海沙船航運史研究 | 松浦章 |
74 | 權力關係:宋代中國的家族、地位與國家 | 柏文莉 |
75 | 饒家駒安全區 | 阮瑪霞 |
76 | 人物、角色與心靈:《牡丹亭》與《桃花扇》中的身份認同 | 呂立亭 |
77 | 認知諸形式 | 勞埃德 |
78 | 儒家思想新論 | 杜維明 |
79 | 儒家之道:中國哲學之探討 | 倪德衛 |
80 | 儒教與道教 | 馬克斯·韋伯 |
81 | 儒學與女性 | 羅莎莉 |
82 | 山東叛亂:1774年王倫起義 | 韓書瑞 |
83 | 上海罷工:中國工人政治研究 | 裴宜理 |
84 | 施劍翹復仇案 | 林郁沁 |
85 | 獅龍共舞:一個英國人筆下的威海衛與中國傳統文化 | 庄士敦 |
86 | 十八世紀中國的官僚制服與荒政 | 魏丕信 |
87 | 十八世紀中國社會 | 韓書瑞 |
88 | 矢志不渝:明清時期的貞女現象 | 蘆葦青 |
89 | 私人領域的變形:唐宋詩歌中的園林與玩好 | 楊曉山 |
90 | 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 | 包弼德 |
91 | 宋代江南經濟史研究 | 斯波義信 |
92 | 他山的石頭記:宇文所安自選集 | 宇文所安 |
93 | 饕鬄之欲:當代中國的食與色 | 馮珠娣 |
94 | 天潢貴胄:宋代宗室史 | 賈志揚 |
95 | 鐵淚圖:19世紀中國對於饑饉的文化反應 | 艾志端 |
96 | 王弼《老子注》研究 | 瓦格納 |
97 | 危險的邊疆:游牧帝國與中國 | 巴菲爾德 |
98 | 危險的愉悅:20世紀上海的娼妓問題與現代性 | 賀蕭 |
99 | 為權力祈禱:佛教與晚期中國士紳社會的形成 | 卜正民 |
100 | 衛生的現代性:中國通商口岸衛生與疾病的含義 | 羅芙芸 |
101 | 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24年的華北農村 | 杜贊奇 |
102 | 文書行政的漢帝國 | 富谷至 |
103 | 五四運動:現代中國的思想革命 | 周策縱 |
104 | 西學東漸與中國事情 | 增田涉 |
105 | 先賢的民主:杜威、孔子與中國民主之希望 | 郝大維 |
106 | 現代的誘惑:書寫半殖民地中國的現代主義 | 史書美 |
107 | 現實主義的限制 | 安敏成 |
108 | 嚮往心靈轉化的莊子:內篇分析 | 愛蓮心 |
109 | 新政革命與日本 | 任達 |
110 | 行善的藝術:晚明中國的慈善事業 | 韓德林 |
111 | 性別、政治與民主:近代中國婦女的參政 | 李木蘭 |
112 | 血路:革命中國的沈定一傳奇 | 肖邦奇 |
113 | 尋求富強:嚴復與西方 | 本傑明·史華茲 |
114 | 尋求正義:1905—1906年的抵制美貨運動 | 王冠華 |
115 | 尋求中國民主 | 馮兆基 |
116 | 一個中國村莊:山東台頭 | 楊懋春 |
117 | 一江黑水:中國未來的環境挑戰 | 易明 |
118 | 義和團運動的起源 | 周錫瑞 |
119 | 銀線:19世紀的世界與中國 | 林滿紅 |
120 | 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王韜與晚清改革 | 柯文 |
121 | 章學誠的生平及其思想 | 倪德衛 |
122 | 中國:傳統與變革 | 費正清,肖賴爾 |
123 | 中國北方村落的社會性別與權力 | 朱愛嵐 |
124 | 中國大眾宗教 | 韋思諦 |
125 | 中國的經濟革命:二十世紀的鄉村工業 | 顧琳 |
126 | 中國的捐納制度與社會 | 伍躍 |
127 | 中國的女性與性相:1949年以來的性別話語 | 艾華 |
128 | 中國的思維世界 | 溝口雄三,小島毅 |
129 | 中國的現代化 | 吉爾伯特·羅茲曼 |
130 | 中國的亞洲內陸邊疆 | 拉鐵摩爾 |
131 | 中國婦女與農村發展:雲南祿村六十年的變遷 | 寶森 |
132 | 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清末海關財政與通商口岸市場圈 | 濱下武志 |
133 | 中國近代思維的挫折 | 島田虔次 |
134 | 中國美學問題 | 蘇源熙 |
135 | 中國農民經濟:河北和山東的農民發展 | 馬若孟 |
136 | 中國人的幸福觀 | 鮑吾剛 |
137 | 中國善書研究 | 酒井忠夫 |
138 | 中國社會史 | 謝和耐 |
139 | 中國社會中的宗教與儀式 | 武雅士 |
140 | 中國詩畫語言研究 | 程抱一 |
141 | 中國食物 | 尤金·安德森 |
142 |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 | 余英時 |
143 | 中國現代思想中的唯科學主義 | 郭穎頤 |
144 | 中國現代文學與電影中的城市:空間、時間與性別構形 | 張英進 |
145 | 中國鄉村的基督教:1860—1900年江西省的衝突和適應 | 史維東 |
146 | 中國與達爾文 | 浦嘉珉 |
147 | 中國政治 | 詹姆斯·湯森 |
148 | 中國制度史研究 | 楊聯升 |
149 | 中國轉向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轉向 | 劉子健 |
150 | 中華帝國的法律 | 布迪·莫里斯 |
151 | 中華帝國晚期的慾望與小說敘述 | 黃衛總 |
152 | 重讀中國女性生命故事 | 游鑒明,胡纓,季家珍 |
153 | 朱熹的思維世界 | 田浩 |
154 | 轉變的中國:歷史變遷與歐洲經驗的局限 | 王國斌 |
155 | 綴珍錄:十八世紀及其前後的中國婦女 | 曼素恩 |
156 | 自貢商人:近代早期中國的企業家 | 曾小萍 |
157 | 最後的儒家 | 艾愷 |
書目列表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