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3條詞條名為天台山的結果 展開
天台山
國家AAA級景區
天台山風景區(國家AAA級景區)位於七里坪鎮西北18公里處,與河南省新縣接壤,主峰海拔817米。風景區內,奇峰異石,層巒疊翠;花木繁茂,百態千姿;清泉潺潺,獸奔叢莽。這裡氣溫宜人,年平均氣溫15.5度,盛夏酷暑氣溫最高也僅26.6度。景區內文物勝跡、自然風光景點遍布,是廣大遊客避暑休閑、觀光探險的理想之地。
信陽市天台山
天台山奇峰突起,山形似台,環周皆石,峭立如壁,勢若接天。民謠云:“天台在天上,一步高一丈。人在雲中走,水在霧中望。抬頭望齊天,低頭望長江。”主峰由伯台、仲台、叔台、小台組成,伯台最大,上廣約五六畝。仲台、叔台、小台聯亘並立於伯台東南。四台降班並峙,如學子相倚而立,躬身向老師求教,又如兄弟親昵相聚,潛心研討學問。伯台、仲台、叔台、小台四座山峰由耿定向命名,喻意為耿定向、耿定理、耿定力、耿定裕四兄弟。
山上有10景:告天爐、坐忘台、卧龍洞、作霖池、探奇窟、了心關、留月岩、賓陽壁、撫松岩、披雲峰。從台腳上山,行150餘米至離垢門,又上180餘米至息緣門,再行70餘米,上50級石階,至達天門,抵伯台頂。三門皆為明戶部尚書耿定向題。意指登上天台,可離人間污垢,息世間俗緣,到達天堂,入仙境。
告天爐
天台山仲台與叔台之間,了心關西邊,有一道亮麗的風景,名為賓陽壁。
賓陽壁長十餘米,高四五米,面對東方,呈灰白色,鑲嵌在青山之上,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分外奪目。石壁上刻下的“賓陽壁”三個大字蒼勁有力,是四百多年前耿定向命名、麻城名士周思久所書。兩位名人匠心妙筆,點石成金,讓這面石壁熠熠生輝,成為天台山上一個極具文化品位的亮點。
坐忘台
卧龍洞
俗話說:山高水高。勢若接天的天台山頂,洞涓清泉常年不斷,說來也神,即使是百年不遇的大旱,也是如此。
卧龍洞前有一山泉,泉水從石穴中湧出,人們就石鑿池,積一夜,能積數十斛。泉水冬暖夏涼,清澈甘甜。傳說,有一年大旱,附近的農民來到山上焚香祈禱,取此池泉水回去拋灑,果然天降甘霖。明代任過戶部尚書的黃安名宿耿定向題名:作霖池。
名人命名,越傳越神。遊人非嘗作霖池水不可,說是喝了這泉水能祛病驅邪,心誠則靈。方圓幾百里的人一遇乾旱,不辭勞苦,來天台山取水回去祈雨。作霖池旁的石壁上,刻有文字依稀可見,據傳是清代河南一縣令所題,因祈雨應驗,以示敬意。
抱奇窟亦名探奇窟
壁立千仞的山腰間兀地探出一個石洞,洞口有塊稜角清晰的大石頭分明被上邊堅硬的石樑重重地壓著,承接它的卻儼然是軟土與雜草。而那個石塊似乎是無論來自哪個方向的力量都能使它晃動。石洞兩米見方,越過一道一米高的石坎可以入內。但此景之險,令人嘆為觀止,遊人無不感概造化神功。明代學者周子征來此後,驚嘆之餘,題了“抱奇窟”三個大字。同是明代學者的鄒善,為抱奇窟賦詩一首云:抱奇亦何為?可以荊山贌。寧老萬山中,毋動匠石琢。
了心關
明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曾客居黃安,后移居麻城的李贄登上天台山,與耿定向相會,“相抱大哭,各叩首互拜”,以謝往日相爭時的不敬,逗留數日,盡棄前嫌,暢敘舊情。這是這位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留給黃安最後的足跡,留下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留下了對這塊土地的一片深情,還留下了詩作《宿天台頂》,“明日三更誰共醉”,詩中對天台夜景的讚美,情景交融,使人陶醉。
天上的月亮,早已被天下的文人注滿情感,在文人的撮合下,多情的月光也落戶天台山,成為天台十景中的一景--留月岩。
人們常說“無巧不成書”。天台十景中有個撫松岩,看過後你會感嘆:有奇方稱景。撫松岩位於叔台南端,松岩相依,造型之奇妙,好像是精心設計、精工製作的。
天台山的四座峰,如兄弟相依,按照高低、大小,耿定向依次命令為伯台、仲台、叔台和小台。小台又名“披雲峰”,是另一位黃安名宿吳心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