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說

病說

作品原文

客有患郁湮之疾者(1),龍子過而問焉,見其兀然而坐(2),偃然而息(3),日飯三鬴(4),食之盡器。龍子曰:“子病乎?”曰:“病矣。”“然則子何病?”曰:“吾苦腹疾而事圊焉(5),醫者治之,三月而不效,吾憂之不知所出,輟吾業以治之,則疾益以劇。”

龍子喟然嘆曰:“吁!吾乃今知子之誠病也。夫子之所謂腹疾者,是特飲食寒熱之為患也(6)。而豐而食焉(7),而華而色焉(8),乃其根柢固,莫之能蠹也(9),俟之而已;而遂廢而事,而日稿而形(10)。熒而心(11),終日慱慱(12),若大難之將至者,是子之神先敝也。疾何與焉?夫萬物生於神,養於神,故神聚則強,神王則昌(13),神衰則病,神散則亡。是以啜糟之夫(14),卧之顛崖之側而不墮者,其神全也;嫛婗之子(15),遇猛虎則折三尺之莛以毆之(16),虎猶不害。何則?心忘乎物,則物莫之能賊也。今子未甚病也,而日以病為憂。夫憂者,實病之所從集也。子盍朝作而于于(17),夜瞑而蘧蘧(18),無懷無惟(19),以寧子居,疾其庶有瘳乎(20)!“

客曰:善!將從子之言。”三日試之,其病良已。

作品註釋

翻譯


客人有得了鬱積病的,啟瑞去探望。見到他昏昏沉沉地坐著,或仰卧休息,一天三鍋飯,吃飯都能把碗盤的食物吃盡。啟瑞說:“先生有病啦?”答說:“病了。”“那麼先生得的甚麼病?”回答說:“我苦於肚子有病而總跑廁所,醫生治了,三個月不見效,我苦惱不知道怎樣把病排除,停止了我的工作加以治療,病越發厲害了。”
啟瑞長嘆一聲說:“噢!我現在知道先生確實病了。先生之所謂肚子有病,只是飲食冷熱不當造成的。你把飯吃飽,保養你的氣色,就能使體質堅固,疾病也就不能傷害你了,只要等待就可以了。你放棄你的工作,一天天漸漸使你的身體枯瘦,心神惶惑,整日懮心仲仲,好像大難將至,這是先生的精神先壞了。生點病有甚麼關係呢?天地萬物生成於精神,保養於精神,所以精神飽滿身體就強壯,精神旺盛生命力就旺盛,精神衰落則會得病,精神散失就會死亡。所以吃糟糠的人,躺在懸崖旁邊而不至於掉下去,這是因為精神健全。一個小孩子,遇到猛虎就折來三尺的草莖打老虎,老虎也不傷害他。為甚麼?他心裡忘了害怕,就沒有能傷害他,現在你沒有甚麼病,但每天以生病為懮。害怕懮慮,實在是疾病得以集於身的原因。先生何不早晨起床去輕鬆散步,夜間舒舒服服睡覺,不念不想,以安定先生的生活?這樣的疾病就接近治癒了!”客人說:“好!我要按先生的意見辦。”試了三天,他的病好了。

註釋


(1)郁湮:即郁病,因心氣鬱結引起的病癒。
(2)兀然:昏沉的樣子。
(3)偃然:仰卧的樣子。
(4)鬴(fú):同釜,古代的一種鍋。一說鬴是量器,一說鬴是六斗四升。此處言其食慾旺盛。
(5)事圊(qīng):愛上廁所。圊,廁所。
(6)特:僅,只。
(7)而:通“爾”,你。
(8)色:氣色。
(9)蠹(dū):損壞,侵蝕。
(10)稿:通“槁”,枯槁
(11)熒:眩惑。
(12)慱慱(tuán tuán):憂苦不安。
(13)王:通“旺”。
(14)啜糟:以糟糠為食。
(15)嫛婗(yǐn lí):嬰兒,此處指小孩子。
(16)莛(líng):草莖。
(17)于于:行動緩慢自得的樣子。
(18)蘧蘧(qú):自得的樣子。
(19)惟:思。
(20)瘳(chōu):病癒。

作品賞析


這篇文章強調精神心理因素對於治病養生的作用。有一點小病就整天憂心忡忡,萎靡不振,小病也會變成大病。如能“無懷無惟”,不以病為意,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反而有助於把病治好。該文說的是養病,在生活工作中,怎樣對待困難,怎樣面對人生,文中所講道理都有借鑒意義。

作者簡介


關於作者

龍啟瑞(1814—1858),字輯五,號翰臣,廣西臨桂人,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后因在廣西鎮壓太平天國“有功”,升侍讀學士,累官至江西布政使。善詩文,通音韻。常與廣西桐城派作家呂璜、朱琦、王拯等一起切磋古文,並師事梅曾亮。著有《經德堂詩文集》等。

史事逸聞

龍啟瑞一向同情農民,在任江西布政使的時候,他就說過:“竊念粵西近日情事,如人滿身瘡毒膿血所至,隨即潰爛”,“草莽之間狡焉思逞者,即無事之區,亦將乘間竊發。”他認為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就是在這種形勢下給逼出來的,因為,從表象上看農民活不下去,除了“造反”別無出路;而從實質上看,則是清王朝成為歷史發展的阻礙,社會停滯,只有自下而上發動武裝起義,推翻腐朽王朝統治,社會才有前進的可能。道光三十年(1850年),龍光甸(龍啟瑞的父親)去世后,龍啟瑞以“丁父憂”回籍廣西桂林。當時正值金田起義,廣西巡撫鄒鳴鶴奏辦廣西團練,龍啟瑞於是“總其事”。咸豐二年(1852年),太平軍桂林,龍啟瑞率團練守城頑抗。於是,後人有說龍啟瑞靠反對太平天國義軍而陞官調任,沒什麼值得一談的政績。其實,龍啟瑞在任上,還是做了許多為老百姓謀利益的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