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土家織錦的結果 展開
- 民俗文化
- 2008年學苑出版社出版書籍
土家織錦
民俗文化
土家織錦是武陵山區土家族人的西蘭卡普,歷史源遠流長。為我國少數民族織錦之一。土家織錦民間稱為“打花”,傳統織錦多作鋪蓋用,土家語稱為“西蘭卡普”,意思為土花鋪蓋。《大明一統志》稱之為“斑布”。宋代稱“溪布”、“溪洞面”。土家錦的主要原料是絲線、棉線和毛絨線。它的織造方法是,沿用古代斜織機的腰機式織法,把經線全拴在腰上,以觀背面,織出正面。
西蘭卡普以絲、棉、麻為原料,以紅、藍、黑作為織錦經線的棉線顏色,緯線則由織者自己決定,各種顏色均可。在古老的木質腰式 機上,眼看手背,手織 正面,採用“通 經 斷緯”的方法挑織而成。西蘭卡普是從土家人的歷史文化中衍生出來的,但在發展的過程中,無論從工藝還是紋樣上都融入了各民族的先進文化因素,弘揚了中華民族多元化的民族特徵。
土家織錦應用種類
關於“西蘭卡普”的起源和發展,史籍中只有零零碎碎的記載。《後漢書·西南蠻夷傳》所說哀牢夷“織文革綾錦”的“蘭干細布”,就是土花鋪蓋的前身,稱“武陵蠻”有著“織績木皮,染以草實”,“好五色衣服”,“衣裳斑斕”的習尚,“武陵蠻”就是歷史上對土家族使用過的一種稱呼。土家族長於織作的悠久傳統一直保留下來,直到改土歸流前後,不論男女還保持著“喜斑斕服色”的習俗。一般文獻上對於土花鋪蓋給予了諸種不同的名稱:同治年間修的《龍山縣誌》云:土錦“績五色線 為之,色彩斑斕可愛。俗用以為被,或作衣裙,或作巾,故又稱崗巾。”《永順府志》云:“斑布即土錦。”“土人以一手織緯,一手用細牛角挑花,遂成五色。”所謂“崗巾”“土錦”以及“土絹、崗錦”等相似稱謂皆指土花鋪蓋。
另一種傳說西蘭是人名,卡普是她織的花布。相傳西蘭是土家山寨最漂亮最聰明的姑娘,她把山裡的百花都綉完了,就沒見著半夜開花半夜謝的白果花(銀杏)。為了綉出白果花,她半夜獨自爬上高高的白果樹與白果花兒對話,不料被又丑又壞的嫂嫂發現了,哥哥聽信嫂嫂讒言,用板斧砍斷了白果樹,西蘭摔死了,她的繡花藝術卻被土家人傳下來了。
土家織錦是土家族文化的精粹,歷史源遠流長。它起始於商周,初雛在秦漢,基本成型於兩晉,成熟在唐宋,明清臻於完美。歷代以來,土家織錦都被土司土官作為上等貢品或著名土特產向朝廷納貢。
土家織錦[民俗文化]
土家孩子出生時外婆要送織錦,嬰幼兒時要蓋織錦,女孩子自小學習織錦,結婚時父母親戚要用織錦陪嫁,陪嫁織錦鋪蓋的多少甚至代表著新娘高貴的程度。更有甚者,當男女雙方感情破裂時,女方必定要將陪嫁的織錦收回來。由此可見織錦在土家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舍巴日是土家族的重要節日,節日的重要內容是跳擺手舞。舊時土家山寨都有擺手堂,擺手前必祭祀祖先,神龕上掛著精美的織錦用於供奉。跳擺手舞時男女老幼都頭戴織錦身披織錦在咚咚的鼓聲中跳起歡快的舞蹈。古詩中“紅燈萬盞人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再現了當時的熱鬧場面。
新中國成立以後,土家織錦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重視。1957年土家被確定為單一民族,土家族織錦隨之正式被稱之為“土家織錦”。隨後土家織錦被隆重推出亮相全國,走出國門,為世人所關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少數民族政策的落實,土家織錦再一次得到應有的重視。1984年,龍山縣創辦“民族織錦廠”,聘請了土家織錦老藝人葉玉翠為顧問,1988年,葉玉翠被授予“全國工藝美術大師”的榮譽稱號。1989年,土家織錦曾作為國禮贈送給美國前總統布希及夫人,受到美國客人的喜愛。同年,土家織錦在南斯拉夫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土家織錦是土家族傳統文化中的傑出代表,在整個民族工藝文化中佔主要地位,對見證中華民族多元文化有獨特的價值。
第一、文化藝術價值:土家織錦體現了湘西北土家族的文化傳統和文化淵源,充分反映了土家民族的審美情操和民族意識,敬重先祖英雄,崇拜天地自然,以獨特的方式顯露出土家人的物質文化屬性。成為世人了解土家民族的品牌形象,研究土家文化的重要窗口。
第二、社會歷史價值:土家織錦的歷史淵源和其發展也是湘西北土家地區社會發展歷程的縮影,是酉水兩岸土家社區生產力發展的寫照。它以豐富的圖紋形式講述著古老文明的歷史進程,被稱之為“寫”在織物上的土家歷史。
第三、民族學價值:土家織錦與土家語言、土家民俗共同構成了土家族最顯著的標誌,影響著整個土家社區。而土家織錦又是其中唯一能固定時空,跨越歷史長河的平面直觀的視覺形象。
第四、科學價值:“經花”是中國最古老的織花工藝,早被時代所取代,而土家花帶卻給現代展現了一個“通經通緯”的“經花”典型,有織造“活化石”之稱。西蘭卡普的腰式斜織機與二千多年前漢代的斜織機驚人相似,其槓桿的原理,綜線的運用等都為今天研究織造科學的進程提供了現實依據。
第五、傳承利用價值:土家織錦在中國工藝文化中佔據重要地位,它集各類織錦之長,兼容包納,有著極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傳承利用價值。
土家織錦有兩大品種、兩大流派和數百種圖紋表現形式。主要有“西蘭卡普”(即土花鋪蓋)和花帶兩類。
西蘭卡普在土家織錦中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採用“通經斷緯”的挖花技術,分為“數紗花”“對斜”平紋素色系列和“上下斜”斜紋彩色系列兩大流派。 “數紗花”“對斜”平紋素色織錦是在普通平紋布面上,以緯線挖花而成。原生地主要在永順縣的對山、和平及首車一帶。“上下斜”斜紋彩色織錦是西蘭卡普中的主導品種。它是在“對斜”平紋素色織錦上發展起來的,質地較厚,非常結實。它的圖紋構成和色彩都更趨成熟,單個紋樣複雜,且完整豐滿。原生地主要於龍山縣的撈車河兩岸的苗兒灘、坡腳、靛房及保靖普戎一帶。
土家花帶是土家織錦中的一個小品種,主要用於背帶、腰帶、裙帶等。寬約3-4厘米,長約1米,有素色和彩色兩種,但多以素色為主,主要採用“通經通緯”起“經花”手段,一切在織造人的雙膝間完成,因此往往成為學習西蘭卡普的基礎和前奏,是中國最古老的織造方式之一。土家花帶的工具極為原始而簡單,由牛骨或竹制的挑子和篙筒組成。原生地主要以永順為主。
土家織錦的傳承靠口傳心授的“摹仿記憶”,主要以家庭(家族)為主,有家庭內直線式傳承,也有家族、親戚之間相互學習的族內網狀式傳承。因此,形成了一個家庭、一個村寨為同一傳承體系,或多條傳承線並存的複雜現象。改革開放以後,出現師傅授徒,同時也有集體學習培訓等方法。
從現代紡織學角度上看,織物組織由平紋、斜紋和緞紋三種基本組織構成。西蘭卡普有著複雜的織物組織結構,它從平紋和斜紋兩種基本組織上變化形成了兩種變化組織。並且在同一織物的不同位置上,這兩種迥然不同的變化組織可根據圖案需要任意更換。這在眾多的傳統民間織錦中,是十分罕見的。這三種基本組織分別是:
陰底緯起花通經斷緯斜紋變化組織----這種變化組織由基本斜紋組織變化而來。由並捻為兩股的黑色或紅色棉線作為經緯線,形成通經通緯的素色斜紋布底,布面織入不同顏色的絲或棉紗色緯。色緯依據圖案要求,在緯向可任意截斷,以形成布面不同色彩的斜紋圖案(色緯斷頭在布底)。這類組織的緯線密度相對較大,達到90道/分米,經線密度為30道/分米。由於這類組織用的色緯線較細,織物手感相對較後者薄,加工效率低,但圖案細膩精緻。如傳統圖案《四十八勾》。如《陽雀花》、《岩牆花》、《椅子花》等
陰地緯起花通經斷緯斜紋複合組織----這種複合組織是平紋和斜紋的混合組織,它是在“陰底緯起花通經斷緯斜紋變化組織”的基本組織上,根據圖案需要,為避免“陰底緯起花通經斷緯斜紋變化組織”,在表現畫面垂直線出現齒鋸形的缺陷時,少量採用的一種緯向工藝改變而形成的組織。這種複合組織的實際應用,使得工藝製作難度大大增加。所以一旦有人問起土家織錦藝人哪種圖案最難織時,她們會異口同聲的告訴你,《陽雀花》、《岩牆花》、《椅子花》最難織。
陰地緯起花通經短緯平紋變化組織----這種變化組織是由基本平紋組織變化而來。它的底組織由並捻的經緯線組成基本平紋,布面織入不同顏色的絲或棉紗色緯,色緯依據圖案要求,在緯向可任意截斷,以形成布面不同色彩的平紋圖案(色緯斷頭在布底)。這類組織的緯線密度相對較小,為45道/分米,經線密度與上兩者相同。用這種組織進行生產,其效率較前兩者高出十餘倍,且織物手感厚實,圖案粗獷。在土家織錦傳統圖案的生產中,多用於被面的上下兩方連續花邊裝飾,如《螃蟹腳》等花邊圖案。在現代土家織錦的商品化生產中,大多採用這種生產效率高的織物組織進行生產。
土家織錦織作
西蘭卡普的三種織物組織的共同特點是採用了“通經斷緯”工藝,所謂“通經斷緯”,是指貫穿整個織物的經線是通的(另組成素底,不參與顯花的緯線也是通的,但從布面上完全看不見。),而在同一根緯線起花的位置上,緯線可以根據需要無數次地斷掉。
由此,圖案需要多少種顏色變換,它就可以斷多少次,這樣它可以使用無限的色彩來表現畫面,表現空間特別寬廣。大多數靜態平面視覺藝術形式的風格,它都能表現,如:古典的、民間的、現代的,攝影風格的、國畫風格的、裝飾畫風格的、西方繪畫風格的等。
工藝特性
土家織錦
再者,西蘭卡普拋開了常規意義上的織布梭,色緯全靠手工喂進、斷開、變換且色緯織入毫無規律,這樣使現代機械加工手段的滲透,形成了工藝障礙。另外由於織物組織選用的科學合理,雖然緯線是斷掉的,但被陰地組織牢牢地固定住,整體織物強度沒有受到破壞。所以有“土家人的一床打花鋪蓋可以用幾代人”一說。
土家織錦
土家織錦
《 台台花》----這個圖案在土家人的心目中具有驅白虎、避邪的神奇力量。它主要用於兒童的服飾、童被裝飾。土家人相信夜晚只要有了“台台花”的保護,小孩就不會被驚嚇。為此,在土家人的家中,這個圖案的土家織錦是家家必備的。“台台花”整個圖案由極度變形的“虎頭”和“船”這兩種基本圖案組合而成。其中虎頭的嘴、鼻、眼和虎鬚,均“適合”在一個菱形框內,並簡練到無法再簡練的地步,給人一種神秘威嚴的感覺。圖案整體布局構成複雜,是土家織錦中製作難度最大的圖案之一,也是唯一一件具有強烈意識傾向的圖案。
其他圖案----這類圖案反映的題材面廣,但均有自然原形作依據,如《粑粑架》、《豆腐架》、《貓腳跡》、《狗腳跡》、《岩牆花》、《椅子花》、《稱勾花》、《蛇皮花》、《馬畢花》等。所有這些圖案均用橫線、豎線、斜線這三種基本線條進行造型。而不用曲線造型的原因,是因為傳統土家錦的生產過程,只有圖案記憶生產和圖案看樣生產兩種,從來沒有圖紙生產,所以在傳承、製作、生產過程中,所有圖案都依照“對稱、循環、有規律、便於記憶”的原則進行,而曲線滿足不了上述要求,同時這也形成了傳統織錦的另一種獨特藝術風格。
西蘭卡普手工製作凝聚了工匠們的心智和經驗,同時還有製作中的特殊情感。它以圖紋命名,一般可分成七個大類,360餘種。其主要代表有:動物類:有陽雀花、蛇花、實畢等41種。植物類:有麻葉花、棱羅樹紋、九朵梅等66種。生活用品類:有船船花、椅子花、神龕花、土王一顆印等38種。天象地屬類:有岩牆花、千丘花、太陽花等11種。勾紋幾何類:有八勾、二十四勾、四十八勾等16種。文字類:有喜字花、萬字流水紋、福祿壽喜紋等13種。綜合類:有鳳穿牡丹、老鼠嫁女、台台花等24種。現代作品有張家界風光、岳陽樓等百餘種。
在色彩上,傳統土家錦均為自己用植物染和礦物染來獲取顏色,色彩配置上本著“相鄰兩色,分冷熱見深淺。”的民間裝飾色彩原則設色,強調冷暖和黑白對比。並且在配色上,從不固定,不同的藝人均根據自己的喜好配色,相同的圖案常有不同的色彩效果,比如“四十八勾”,在民間就可以收集到不同配色的數十個版本。
土家織錦亮相成都國際非遺節
2013年6月15日至23日, 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主辦的第四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在成都非遺博覽園舉行,龍山縣土家織錦作為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在非遺節上亮相,受到觀眾熱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