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政縣

1975年在福建撤銷的縣

松政縣,位於福建省北部,由松溪縣和政和縣合併而來,歷經幾度合併,現已撤銷。民國23年(1934)8月,黃立貴率紅軍五十八團進駐政和東平,與當地中共黨組織匯合,建立以鳳池為中心的建(甌)松(溪)政(和)蘇區。

1960年2月1日,政和、松溪兩縣合併為松政縣,縣人民委員會駐原松溪縣城關。1962年8月1日,恢復兩縣建制。1970年7月,第二次合併為松政縣。1975年3月15日,再次拆分,恢復二縣建制。

目錄

正文


中華民國時期
松溪政和歷經幾度合併與撤銷,民國23年(1934)8月,黃立貴率紅軍五十八團進駐政和東平,與當地中共黨組織匯合,建立以鳳池為中心的建(陽)松(溪)政(和)蘇區。中共政和支部擴建為中共建松政中心區委,繼而擴建為建松政縣委。建松政蘇維埃政府成立,頒布土地法,開展土地革命。11月初,國民黨軍五十六師劉和鼎部會合各縣民團0.40萬多人,攻佔建松政蘇區。12月初,紅軍五十八團收復建松政蘇區。
民國24年(1935)
1月,楊則仕率100餘人隨紅軍五十八團到崇安閩北蘇區,被編入閩北紅軍正規部隊。
3月下旬,劉英、粟裕領導的工農紅軍挺進師在政和境內開展革命活動。
3月,楊則仕在崇安大安保衛蘇區戰鬥中被捕,於9月間在建甌縣城朝天門外英勇就義,時年26歲。
5月,洪水成災,浴龍河由下巷門口改道山邊。
中共政屏中心區委改建為政屏中心縣委。政屏蘇維埃政府同時建立。
7月,蘆溝橋事變,政和城關學生上街示威遊行,宣傳抗日救亡,全縣掀起第二次抵制日貨運動。
8月,閩東紅軍壽(寧)政(和)慶(元)獨立營在新康口建立。同時,在新康口建立壽政慶中心縣委,范振輝任書記。
政和縣舉行全縣小學生運動會。
11月30日,非常時期難民救濟委員會政和縣支會成立。
12月,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建松政中心縣委派陳貴芳為代表,在東平區公所同國民黨當局談判。
冬,楊源連續降大雪22天,大片森林毛竹被毀。
年底,建松政游擊隊改為“閩浙邊抗日義勇軍第二支隊”。
是年,國民黨軍旅長許文英在政和縣圍剿游擊隊。
民國縣政府奉命成立國民抗敵自衛團。
民國27年(1938)
1月,建松政游擊隊370多人編入新四軍第三支隊第五團北上抗日。政屏游擊隊90多人編入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二營六連,40多人編入六團一營六連,北上抗日。
年初,廈門戰地工作隊到政和各地演出以抗日為題材的話劇、歌劇近兩個月。政和中小學教師配合演出。
4月,中共政和中心區委改為中共政和縣委,陳貴芳任書記。
國民黨頑固派乘紅軍主力北上抗日之機,摧殘政屏蘇區。同時,大刀會頭子林乃導率“林營”襲擊壽政慶中心縣委駐地,製造“新康口事件”。范振輝等大批同志犧牲,壽(寧)政(和)慶(元)中心縣委遭破壞。
10月,建松政中心縣委改為建松政特委,游火明任書記。
民國30年(1941)
2月,國民黨頑固派第一次軍事“圍攻”建松政地區,建松政黨組織和游擊隊蒙受重大損失。
4月,民國縣政府行文禁止婦女纏足。
10月,政和縣接收松溪縣遂應場鄉(今鐵山鄉錦屏村)。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60年
2月1日,政和、松溪兩縣合併為松政縣,縣人民委員會駐原松溪縣城關。
4月,全縣開展新“三反”(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運動。
10月,松政縣機關精減機構,原有28個科局壓縮為23個,幹部下放勞動178人,企事業單位及城鎮居民壓縮11291人到農村第一線。
12月,松政縣人委成立接待山東移民辦公室,安置山東移民0.28萬人。
年底,松政縣委根據中央《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成立退賠辦公室,對全縣三級平調重新算帳退賠。
是年,由於“大躍進”期間盲目建立廠礦,松政縣招收農村勞動力共0.43萬人,嚴重影響農業生產,造成經濟困難,許多廠礦不得不下馬或壓縮編製,動員0.34萬名職工回鄉務農。
1961年
3月,福建省勞改局在政和創辦東平勞改農場。
5月10日至12日,松政縣委召開擴大會議,傳達貫徹中共中央《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開始對1958年以來一些“左”的做法進行糾正。
8月,松政縣撤消大公社,恢復區級建制。區以下設小公社,公社下設大隊、生產隊。實行“三級核算、隊(生產小隊)為基礎”的農村經濟管理體制。
9月8日至25日,松政縣委召開三級幹部會議,李子賢代表縣委對前三年的全縣工作中主要錯誤和經驗教訓作總結報告,指出違背農業基礎方針,抽調勞力過多;大刮共產風,大鍊鋼鐵,吃飯不要錢;在農業上亂指揮,搞移叢並丘;糧食統購過頭,放衛星;拋荒土地1萬畝等錯誤,及時進行糾正。
1962年
3月1日至5日,松政縣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
8月1日,松政縣分縣,恢復政和縣建制。
1970年
2月11日,全縣生產隊長以上黨員幹部會議召開,布置開展“一打三反”(打擊反革命,反貪污盜竊、反投機倒把、反鋪張浪費)運動。在“左”的思想指導下,全縣有0.20萬餘人被批鬥,造成一批冤假錯案,后在1979年落實政策中分別給予甄別處理。
7月,政和縣與松溪縣第二次合併為松政縣。松政縣革委會建立黨的核心小組。
城關星溪大橋擴建為石拱大橋。
12月,縣中隊改編為人民武裝警察移交公安局管轄。
1971年
1月2日至24日,全縣黨員幹部會議召開,傳達學習毛澤東主席《我的一點意見》,批判陳伯達,並在黨員幹部中開展整風。
2月17日至19日,中國共產黨松政縣第三次代表大會在松溪城關召開。縣委組織機構恢復。
1972年
2月4日至8日,松政縣舉辦三級幹部學習班,傳達《粉碎林彪、陳伯達反黨集團反革命政變的鬥爭》材料,組織全縣各級幹部、群眾開展批判林彪叛黨叛國的反革命罪行。
8月20日,政和地區部分群眾結集到松政縣城關,要求松政分縣,恢復政和縣建制。
1973年
3月,原松政縣武裝部長、政委、縣委書記、縣革委會主任孟傳忠因犯殺人罪被處決。
4月16日,建陽地區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松政縣革命委員會政和辦事處。
6月1日,派駐公檢法三家的軍事管制小組撤消。
6月13日,松政縣高等學校招生領導小組成立,實行“自願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複查”的十六字招生方針,從工人、農民中選拔生員。當年全縣推薦工農兵學員中,上大學的30名、中專的45名。
7月,鎮前公社郢地大隊一帶發生雹災,雹大如碗。
是年,鎮前公社試種蘋果成功。1978年,鎮前、澄源、外屯三個公社共種蘋果26萬株,種植面積0.53萬畝。
12月,“三支兩軍”接待站撤銷。
1974年
2月23日,中共松政縣“批林批孔”辦公室成立,全縣掀起“批林批孔”運動。
5月3日至7月3日,縣直機關開展“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學習運動。此後,全縣開展所謂割“資本主義尾巴”,農民種植的小宗雜糧和經濟作物等被錯誤地當“資本主義尾巴”割掉。
1975年
3月15日,松政縣再次分縣,恢復政和縣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