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河鎮

叉河鎮

叉河鎮是昌江黎族自治縣轄鎮,依傍昌化江,與東方市大田鎮隔河交界,距縣城石碌12公里,海榆西線公路,環島西線高速公路、粵海鐵路貫穿全鎮,2008年,隨著叉河高速公路出口處的打通,該鎮已成為全縣第一個交通工業重鎮。常住人口10930人(2020年)。

基本概況


鄉情簡介

全鎮共有14個自然村,3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5200人,主要居住黎族和漢族。總面積100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22688畝,其中水田5017畝、旱田3062畝,坡園地14609畝,林地面積27000畝。農民經濟收入主要以水稻、甘蔗、劍麻、瓜菜為主。
叉河園區是全國循環經濟示範園區,也是全省唯一一家循環經濟示範區,2006年以來,叉河工業園區基礎的建設目漸完善,先後建成園區3.2公里二縱路和發展一橫路,完善園區供水、供電、通訊基礎設施建設。2011年,園區內有國投、華盛、叉河鴻啟等水泥企業和金林天然橡膠加工廠、鈷銅冶鍊廠等規模以上企業。

建置沿革

清末時期歸昌化縣大村峒。
民國三年(1914年),歸昌江縣。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劃歸白沙縣第四區。
1952年,歸屬東方縣(時稱小縣)第二區。
1958年10月,東方縣撤區並鄉設立叉河公社。
1958年10月,昌感、東方、白沙3個縣合併為東方縣(時稱大縣),叉河併入石碌公社。
1959年5月,石碌公社析置石碌、叉河、七差3個公社。同年東方縣(大縣)人民政府駐叉河。
1961年5月,復置昌江縣歸屬昌江縣,同時將叉河公社析置叉河、十月田2個公社。
1983年,改為叉河區。
1987年,撤銷區改為叉河鎮。
2002年7月,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將原保平鄉的紅陽村劃歸入。

領導分工

文艷書記、人大主任主持黨委、人大全面工作
吳成元副書記、鎮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
符成昌副書記、紀委書記協助書記抓黨委工作;負責紀委、政工、政法、綜治、司法、節能減排、工青婦
吳傳信黨委委員、副鎮長農、林、水、農經、扶貧、財貿、畜牧、國土、農業服務中心、經濟發展辦公室、沼氣、農村交通
符旭光黨委委員組織工作、黨政辦公室
符振陽黨委委員、武裝部長武裝、民政、殘聯、新農保、森林防火、社會服務中心、社會發展辦公室
黃麗珠黨委委員宣傳、文化站、廣播站、統計、文明生態村建設、統戰
王勤人大副主席人大工作、計劃生育、小城鎮建設
符壽利副鎮長教育、衛生、科普、合作醫療、安全生產、食品安全、勞動就業
廖政才紀委副書記協助紀委書記抓紀委工作、政(村)務公開、信訪
符第竺副主任科員農業技術推廣、惠民政策補貼、商務、紅十字會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8年10月,轄5個生產大隊。
1961年5月,轄5個生產大隊。
1987年,轄1個居委會、6個村委會。
2011年末,叉河鎮轄叉河社區和老宏、叉河、排岸、坎頭、唐村、老羊地、紅陽7個村;下設1個居民小組、32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叉河鎮轄1個社區、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老羊地村。
叉河鎮區劃詳情
叉河社區叉河村排岸村唐村村
老宏村老羊地村坎頭村紅陽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叉河鎮地處昌江黎族自治縣西南部,東接石碌鎮,南以昌化江為界與東方市交界。西、北與十月田鎮相鄰。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石碌20千米。總面積98.8平方千米。
叉河鎮人民政府
叉河鎮人民政府
水文
叉河鎮境內河道屬昌化江水系。經石碌河自水尾村南入境,由北而南,於叉河村注入昌化江。境內河道長29千米。
自然資源
2011年末,叉河鎮有耕地面積38460畝,人均3.1畝。

人口


2011年末,叉河鎮轄區總人口14392人。另有流動人口174人。總人口中,男性7612人,佔52.89%;女性6780人,佔47.11%。總人口中,黎族9675人,佔67.22%;漢族4628人,佔32.15%;其他少數民族89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5.49‰,人口死亡率5.50‰,人口自然增長率9.9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45.5人。
2017年,叉河鎮常住人口為14962人。
截至2018年末,叉河鎮戶籍人口14951人。
2021年7月,昌江黎族自治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發布,截至2020年,叉河鎮常住人口數為10930人。

交通運輸


叉河鎮境內有環西鐵路、西線高速路、225國道等3條公路和鐵路幹線交會構成交通網路,距洋浦港95千米。
2011年,叉河鎮區設有公交停車場1處,日發客運公交車25班次,年客運量6萬人次。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叉河鎮因鎮政府地處昌化江和石碌河交叉口處北岸的叉河村而得名。

榮譽稱號


叉河鎮是海南島西部工業重鎮,素有“建材之都”之稱,是典型的黎族聚居鄉鎮。

經濟發展


綜述
2011年末,叉河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723元。2011年,叉河鎮財政總收入569.15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27.94萬元。
截至2018年末,叉河鎮有工業企業9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個。
農業
縣人大主任何順勁一行到叉河鎮檢查
2011年,叉河鎮種植業有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甘蔗、橡膠、劍麻、芒果為主。2011年,糧食產量0.8萬噸,甘蔗產量3.36萬噸,橡膠產量0.1萬噸,劍麻產量2萬噸,芒果產量0.75萬噸。畜牧業以飼養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3萬頭,年末存欄1.6萬頭;羊飼養量1萬隻,年末存欄0.65萬隻;家禽飼養量5.6萬羽。香蕉和花卉為新興種植產業。2011年,香蕉種植9050畝,花卉種植490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7340.47萬元。
工業
叉河鎮境內有昌江循環經濟工業園區,以水泥、鋼鐵、橡膠加工、石料加工為主。有工業企業28家,大型工業企業有3家,共有職工2760人。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14900.89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4.9億元。
商業
2011年末,叉河鎮有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420萬元。有商業網點68個,職工83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728.68萬元。
金融
2011年,叉河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984萬元,各項貸款餘額516萬元。
郵政業
2011年,叉河鎮郵政業務總量1.45萬元。
電信業
2011年,叉河鎮電信業務收入15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叉河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89人,專任教師4人;小學4所,在校生671人,專任教師119人;初中1所,在校生336人,專任教師49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年末教育財政預算經費支出1093萬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叉河鎮有鎮文化站1個,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7處,各類文化專業8戶,各類圖書室9個,藏書5萬冊。有廣播站、有線電視站各1處,廣播電視實現村村通。
叉河鎮廉政書畫巡迴展
叉河鎮廉政書畫巡迴展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叉河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8個,其中鄉鎮級衛生院1個,村級7個,共有床位35張。專業衛生人員14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註冊護士6人。2011年,全鎮14個村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0472人,參合率92.6%。
體育事業
2011年末,叉河鎮有鎮體育活動中心1處,共有座位3000個。村級籃、排球場7個。8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
社會保障
2011年末,叉河鎮城鎮有低保戶74戶,共214人,農村低保戶272戶,共669人,醫療救助15戶,五保戶86人,軍烈屬5戶。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211人,參保率99%。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叉河鎮有郵政所1處,代辦點3處,村村設有郵政投遞點,通郵率100%。電信企業2家;固定電話用戶75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65%;行動電話普及率72.3%;網際網路用戶320戶。
● 給排水
2011年末,叉河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個,水塔2個,自來水普及率98%,年供水83.58萬立方米。
● 供電
2011年末,叉河鎮鎮區有供電站1個,年供電量1431萬千瓦。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叉河鎮鎮區有花壇15個,園林綠地面積2.6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