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碌鎮
海南省西部昌江黎族自治縣下轄鎮
石碌鎮,隸屬於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地處昌江黎族自治縣東部,東與白沙黎族自治縣金波鄉接壤,南接七叉鎮,西與叉河鎮交界,北和白沙黎族自治縣邦溪鎮相鄰。鎮人民政府駐地距海口市291.41千米。總面積291.4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23253人(2020年)。
清末為昌化縣大村峒。1964年7月,縣政府駐地遷至石碌改稱石碌鎮。截至2020年6月,石碌鎮轄10個社區、12個行政村,另轄1個村級單位,鎮人民政府駐石碌鎮人民北路260號。石碌鎮是海南島西部工業重鎮,境內鐵礦石和石灰岩豐富,素有鋼鐵之城”和“水泥之都”之稱。黎族傳統文化豐富多彩,系典型的黎族鄉鎮。
2011年末,石碌鎮農民人均純收入3837元。截至2018年末,石碌鎮有工業企業12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石碌鎮
民國三年(1914年),屬昌江縣。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劃歸白沙縣第四區。
1952年,劃歸東方縣(時稱小縣)第二區。
1958年7月,東方縣撤區並鄉;同年10月設石碌公社。
1958年12月,昌感、東方、白沙3個縣合併為東方縣(時稱大縣),屬東方縣。
1959年,析置石碌、邦溪2個公社;同年8月又析置石碌、叉河、七差3個公社。
1961年5月,復置昌江縣石碌公社。
1964年7月,縣政府駐地遷至石碌改稱石碌鎮。
1983年,公社改區石碌鎮名稱沿襲。
2002年7月,太坡鎮併入,十月田鎮的山竹溝村委會划入。
區劃沿革
1958年7月,轄3個區、4個農場。
1961年5月,轄6個生產大隊。
1983年,轄1個居民委員會、3個管理區。
2002年7月,轄1個社區、4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1個農場。
2011年末,轄石碌社區和人民南路、東風路、人民北路一、人民北路二4個居委會,保梅、雞心、牙營、水頭、孔車、片石、尖嶺、保突、香嶺、山竹溝、水富11個;下設6個居民小組、113個村民小組。有33個自然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石碌鎮轄10個社區、12個行政村,另轄1個村級單位,鎮人民政府駐石碌鎮人民北路260號。
石碌鎮區劃詳情 | |||
社區 | 石碌社區 | 礦山社區 | 河北社區 |
礦建社區 | 人民北路第二社區 | 人民北路第一社區 | |
東風路社區 | 人民南路社區 | 城北社區 | |
紅林居社區 | / | / | |
行政村 | 水頭村 | 牙營村 | 雞心村 |
保梅村 | 孔車村 | 保突村 | |
片石村 | 尖嶺村 | 香嶺村 | |
山竹溝村 | 水富村 | 雞實村 | |
村級單位 | 華潤水泥(昌江)有限公司居委會 |
石碌鎮地處昌江黎族自治縣東部,東與白沙黎族自治縣金波鄉接壤,南接七叉鎮,西與叉河鎮交界,北和白沙黎族自治縣邦溪鎮相鄰。鎮人民政府駐地距海口市210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6.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7.3千米, 總面積291.41平方千米。
石碌鎮
石碌鎮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亞洲最大的富鐵礦——石碌鐵礦就處境內。鐵礦探明儲量4.04億噸,另有銅、鈷和石灰岩等,其中銅礦探明總儲量9800萬噸。
2011年,石碌鎮有耕地面積83636.8畝,人均3.5畝;林地面積84009.8畝。
2011年末,石碌鎮轄區總人口9696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0068人,城鎮化率79.42%。另有流動人口3000人。總人口中,男性49482人,佔51.03%;女性47482人,佔48.9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60957人,佔62.86%;黎族35064人,佔36.17%;壯、回、苗等其他少數民族共943人,佔0.97%。2011年,人口出生率6.0‰,人口死亡率2.9‰,人口自然增長率3.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41人。
2017年,石碌鎮戶常住人口60732人。
2018年末,石碌鎮戶籍人口61630人。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石碌鎮常住人口123253人。
2011年末,石碌鎮農民人均純收入3837元。2011年8月止(8月後劃歸昌江黎族自治縣財政局管理),財政總收入868萬元。
2011年,石碌鎮以種植水稻、玉米、芒果、龍眼、香蕉、蔬菜和橡膠、甘蔗為主。2011年,糧食作物總產量0.61萬噸,其中水稻0.49萬噸,玉米0.031萬噸;熱帶經濟作物種植面積7.6萬畝,其中橡膠種植面積2.2萬畝,開割面積1500畝,產量124噸;甘蔗種植面積3.2萬畝,總產量12萬噸。水果類總產量2.5萬噸,其中芒果0.45萬噸,龍眼0.02萬噸,香蕉1.82萬噸;蔬菜總產量1.7萬噸。
畜牧業以飼養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4.1萬頭,年末存欄2.01萬頭;牛飼養量0.65萬頭,年末存欄0.4萬頭;羊飼養量0.39萬隻,年末存欄0.12萬隻;家禽年飼養量26萬隻。
2011年,石碌鎮農業總產值1.058億元,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20%。有專業合作社2家。
石碌鎮以採礦、水泥、機械加工為主。其中年產值億元以上的大型工業企業有4家。鐵礦石主要銷往內地和東南亞以及日本。耐磨橡膠襯板等系列產品,銷往全國26個省市區。“海島牌”水泥專供國家重點工程。
2011年末,石碌鎮有商業網點5353個,從業人員980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為6.24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1.1億美元。集貿市場4個,年成交額1.6億元。
2011年末,石碌鎮金融機構各存款餘額52.21億元,各類貸款餘額11.25億元。
石碌鎮
2011年,石碌鎮郵政業務總量1373萬元。
2011年,石碌鎮已形成由鐵路、公路2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有鐵路、高速公路、國道各1條,省道縣道5條,總長85千米。2011年末,全鎮鄉村通車旅程104千米,有省汽車站、縣汽車站各1處,公交線路5條,大小橋樑15座。
2011年末,石碌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1個;各類圖書室13個,藏書近8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舞蹈等業餘隊伍200人。縣廣播電視台、海鋼電視台、太坡電視微波站3個,農村廣播電視入戶率90.5%。
2011年末,石碌鎮有幼兒園12所,在園幼兒1200人;小學20所,在校生480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9所,在校生7801人;高中2所,在校生6326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
2011年末,石碌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2個,另有個體門診24個,共有床位694張。專業衛生人員791人,其中執業醫師135人,執業助理醫師163人,註冊護士493人。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6.8%,農村安全飲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0%。
2011年末,石碌鎮有體育活動中心1個,學校體育場38個,村級籃球場11個。85%的村民安裝了健身器材。
2011年,石碌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025戶,人數7695人,月支出176.98萬元,月人均230元。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94戶,人數1112人,月支出15.56萬元,月人均140元。五保戶80戶,每月支出五保金4.2萬元。優撫戶46戶,每月優撫金1.06萬元,醫療救助130人次,救助金65萬元。敬老院2所,救助站1處。2011年,參加農村居民社會養老保險7169人,參保金額73.6萬元,參保率86%;參加城鎮社會養老保險4200人,參保率98%。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石碌鎮有郵政局1處,郵政網點11個,村村設有郵政投遞點。有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30個;固定電話2.5萬戶,電話普及率98%;行動電話用戶3.12萬戶,網際網路用戶11500戶。有C網基站9個,開通寬頻網1872個。
給排水
2011年,石碌鎮區有自來水廠1處,供水道主管道長8千米,年供水量1505.45萬立方米。設有排水管道總長13千米。設有污水處理場1個,年處理污水量1095萬噸。
供電
2011年末,石碌鎮鎮區有南石變電站、鵝毛嶺供電站2所,主變壓器5台,年供電量13515.9萬千瓦。
園林綠化
2011年末,石碌鎮鎮區主次幹道綠化普及率92%,園林綠化面積495.4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6.81平方米,公園綠地面積56.32公頃。
石碌鎮因該鎮區地處石碌嶺腳下而得名。
● 死難礦工紀念碑
死難礦工紀念碑位於昌江黎族自治縣石碌鎮鐵礦公園內。紀念碑為紅磚水泥結構,碑高7、寬5、基座高4米。碑座正面陰刻碑文共30行501字,其餘三面刻有人物及花卉浮雕圖案。此碑於1965年10月1日興建,現為昌江黎族自治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 紅林動物化石地點
紅林動物化石地點位於昌江黎族自治縣石碌鎮雞心村西南約3公里,分佈在紅林農場三隊北近500米的石山嶺上。2003年村民採石時發現該化石地點,採集的化石多為哺乳類動物,主要有熊貓、猩猩、象、中國犀、貘、野豬、鹿、牛等遺骨殘骸,有的屬滅種動物,化石程度較高。據初步分析,紅林化石地點發現的動物化石與信沖洞地點出土的動物化石年代大致相當,其地質年代也當在中更世中期。其中,熊貓化石是在海南島的首次發現,為了解更世時期熊貓的分佈及遷徙提供了一定的線索。
石碌鎮
● 牙營遺址
牙營遺址位於昌江黎族自治縣石碌鎮牙營村西約2公里的布蓋崗上。遺址為南北走向,分佈面積不大。1996年當地村民在挖土方時,於距地表深近0.5米處發現了一些磨製的石器,其中,有梯形石錛、有肩石錛、有肩石斧、石鑿等,另有打制的砍砸器。經對發現石器的製作、器形特點考察,這應是一處海南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