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叉鎮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下轄鎮

七叉鎮,隸屬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地處昌江黎族自治縣東南部,東臨日沙縣,四瀕昌化江,南與王下鄉交界,北與石碌鎮相鄰。鎮人民政府駐地距昌江黎族自治縣城23千米。 總面積128.13平方千米。 

清末時期為昌化縣大員峒。2002年7月,改稱七叉鎮。 截至2020年6月,七叉鎮轄9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重合村。 

2011年末,七叉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000元。 截至2018年末,七叉鎮有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七叉鎮常住人口為13813人。

歷史沿革


清末為昌化縣大員峒。
民國三年(1914年),歸昌江黎族自治縣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劃歸樂東縣。
1952年,劃歸東方縣(時稱小縣)第二區。
1958年10月,石碌公社成立,併入石碌公社。
1958年12月,昌感、東方、白沙3個縣合併為東方縣(時稱大縣)歸屬東方縣。
1959年8月,石碌公社析分成立七差公社。
1961年5月,復置昌江黎族自治縣,重新置七差公社。
1967年,改稱紅衛公社。
1983年,改稱七差區公所。
1987年,又改稱七差鄉。
2002年7月,王下鄉併入,改稱七叉鎮。
2006年10月,王下鄉重新復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8年12月,轄6個生產大隊。
1961年5月,轄6個生產大隊。
1983年,轄9個鄉。
1987年,轄9個村。
2011年末,轄七叉、乙勞、乙在、重合、紅峰、大仍、大章、乙洞、尼下共9個村;下設32個自然村,74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七叉鎮轄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重合村。
七叉鎮區劃詳情
七叉村乙勞村乙在村
重合村紅峰村大仍村
大章村乙洞村尼下村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七叉鎮境內四面環山,地勢四周高、中間低,形成盆地,最大盆地是七差盆地。轄區平均海拔高度500~700米。

水文

七叉鎮境內屬昌化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南澆河、南陽河、郎代界河、乙勞河4條,境內總長度83千米。

自然資源


七叉鎮境內主要以石灰岩和金礦為主,石灰岩儲量1.2億噸,金礦儲量5.2噸。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七叉鎮轄區總人口1692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19人,城鎮化率1.3%。另有流動人口1775人。總人口中,男性9159人,佔54.10%;女性7768人,佔45.89%。總人口中,黎族16652人,佔98.37%;漢族、苗族共275人,佔1.62%。2011年,人口出生率13.13‰,人口死亡率3.5‰,人口自然增長率9.6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5人。
2017年,七叉鎮常住人口19154人。
截至2018年末,七叉鎮戶籍人口12813人。
根據昌江黎族自治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七叉鎮常住人口為13813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末,七叉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000元。2011年,七叉鎮財政總收入691.4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31萬元。
2018年,七叉鎮有工業企業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農業

2011年,七叉鎮有耕地面積26058畝,人均1.6畝,以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為主。2011年,糧食產量294噸,甘蔗產量26153噸,橡膠產量164萬噸,芒果產量1612噸,香蕉產量10105噸。畜牧業以飼養豬、牛、羊、家禽為主。2010年,生豬存欄量12935頭;羊飼養存欄量2716頭;羊存欄量2426隻。家禽年飼養量41500羽。七叉鎮境內有專業家禽養殖場4家。2011年,農業總產值2963萬元。

商業

2011年,七叉鎮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220萬元。有商業網點55個,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30萬元。土特產有芒果、白藤、花梨格等。

交通


七叉鎮境內有縣道石松線、霸七線公路2條,總長25千米。有橋樑2處。
2011年末,七叉鎮鎮區設有公路1條,可通往縣城。日發客運汽車車10班次,運送旅客日均400人次。

社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七叉鎮有鎮文化站1個,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9個,各類圖書室10個,藏書3.2萬冊。七叉鎮鎮內設有廣播站、有線電視站各1個。2011年末,七叉鎮有線電視用戶110戶,入戶率90%。

教育事業

七叉鎮第二屆歌詠比賽
2011年,七叉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90人,專任教師11人;小學5所,在校生1534人,專任教師12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5%;初中1所,在校生609人,專任教師44人。全鎮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95%。2011年,財政教育經費支出16萬元。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七叉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9個,其中鄉鎮級1個,村級8個,共有床位30張。專業衛生人員18人,其中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10人。9個行政村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4849人,參合率達91.3%。

體育事業

2011年末,七叉鎮有學校體育場1個,鄉村球場8個。3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

社會保障

2011年末,七叉鎮城鎮低保戶17戶,共58人,財政低保支出1.334萬元。農村低保戶264戶,共914人,財政低保支出87.744萬元。五保戶102人,收養五保戶102人,共總支出36.72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6人,撫恤金6.9504萬元。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5599人,參保率98%。參保金額56.6萬元。
七叉鎮
七叉鎮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七叉鎮有郵政所2處,郵政網點3處,郵政投遞6處。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6個,固定電話用戶100戶,行動電話用戶206戶。
給排水
2011年末,七叉鎮鎮區自來水塔3處,有水井3眼,排水管道總長1500米,鎮區主要水泥路面兩側設暗溝,排水溝長2000米。
供電
2011年末,七叉鎮鎮區設有供電站1處。高壓輸電線路1條,總長2千米。
園林綠化
2011年,七叉鎮鎮區有花壇25個,綠化面積10平方千米。
七叉鎮
七叉鎮

文化


地名由來

七叉鎮因鎮政府駐地坐落於七叉盆地而得名。原稱七差鄉,2002年改稱七叉鎮。

風俗民情

七叉鎮境內習俗有黎族服飾、黎族織錦、船形茅草屋、隆閨房、情歌對唱、婚禮儀式等,黎族傳統節日“三月三”。
七叉鎮
七叉鎮

旅遊


景點

七叉鎮境內旅遊景點有七叉溫泉、燕窩嶺、母娘洞(革命洞)、雅加瀑布、保山村和大章村木棉花景觀、霸王嶺國家級森林保護區7處。有省、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
七叉鎮
七叉鎮
七叉鎮
七叉鎮
七叉鎮
七叉鎮

獲得榮譽


2020年11月,七叉鎮入選2020年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鄉(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