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姬

齊國歷史人物

蔡姬是個年輕活潑的姑娘,齊國又是沿海開放國家,商業尤其發達,甚至有紅燈區。蔡姬從那封閉保守的中原小國出來,呼吸這帶著海的味道的敞亮空氣,日子過得十分明媚。齊桓公老了點,足以當她父親,不過,他算個不古板的君王,看著蔡姬淘氣,他哈哈大笑,很欣賞的樣子,蔡姬就越發淘氣起來。

人物關係


史記


二十九年,桓公與夫人蔡姬戲船中。蔡姬習水,盪公,◇集解賈逵曰:“盪,搖也。”公懼,止之,不止,出船,怒,歸蔡姬,弗絕。蔡亦怒,嫁其女。桓公聞而怒,興師往伐。
三十年春,齊桓公率諸侯伐蔡,蔡潰。◇集解服虔曰:“民逃其上曰潰也。”遂伐楚。楚成王興師問曰:“何故涉吾地?”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若實征之,以夾輔周室。’◇集解左傳曰:“周公、太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也。”賜我先君履,◇集解杜預曰:“所踐履之界。”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楚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具,◇集解賈逵曰:“包茅,菁茅包匭之也,以供祭祀。”杜預曰:“尚書‘包匭菁茅’,茅之為異未審。”是以來責。昭王南征不復,是以來問。”◇集解服虔曰:“周昭王南巡狩,涉漢未濟,船解而溺昭王,王室諱之,不以赴,諸侯不知其故,故桓公以為辭責問楚也。”○索隱宋衷云:“昭王南伐楚,辛由靡為右,涉漢中流而隕,由靡逐王,遂卒不復,周乃侯其後於西翟。”楚王曰:“貢之不入,有之,寡人罪也,敢不共乎!昭王之出不復,君其問之水濱。”◇集解杜預曰:“昭王時漢非楚境,故不受罪。”齊師進次於陘。◇集解杜預曰:“陘,楚地,潁川召陵縣南有陘亭。”左傳曰:“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夏,楚王使屈完將兵扞齊,齊師退次召陵。◇集解杜預曰:“召陵,潁川縣。”桓公矜屈完以其眾。屈完曰:“君以道則可;若不,則楚方城以為城,◇集解服虔曰:“方城山在漢南。”韋昭曰:“方城,楚北之?戹塞。”杜預曰“方城山在南陽葉縣南”是也。○索隱按:地理志葉縣南有長城,號曰方城,則杜預、韋昭說為得,而服氏雲在漢南,未知有何憑據。江、漢以為溝,君安能進乎?”乃與屈完盟而去。過陳,陳袁濤塗詐齊,令出東方,覺。秋,齊伐陳。◇集解左傳曰:“討不忠也。”是歲,晉殺太子申生。
——《史記·卷三十二》

左傳


僖公三年:
經:三年,春,王正月,不雨,夏,四月,不雨。
徐人取舒。
六月,雨。
秋,齊侯,宋公,江人,黃人,會於陽谷。
冬,公子友如齊蒞盟。
楚人伐鄭。
傳:三年,春,不雨,夏,六月,雨,自十月不雨,至於五月,不曰旱,不為災也。
秋,會於陽谷,謀伐楚也。
齊侯為陽谷之會,來尋盟,冬,公子友如齊蒞盟。
楚人伐鄭,鄭伯欲成,孔叔不可曰,齊方勤我,棄德不祥。
齊侯與蔡姬乘舟於囿,盪公,公懼,變色,禁之不可,公怒,歸之,未絕之也,蔡人嫁之。

人物生平


蔡侯嫁妹

蔡國是很“菜”的國家,位於河南的上蔡一帶。中原有幾十個小國家,比如管、蔡、霍、魯、衛、毛等等,當初分封時,是很神氣的,大都是西周王族家門的子弟(全都是姬姓)才能分到這樣的好地方。但是這點土地,他們越來越守不住了。反倒是分封得遠的異姓國家,比如齊國、楚國、越國、秦國等等,地盤越來越大,力量越來越強。中原小國不得不在夾縫裡生存,蔡國就源源不斷地向周遭的國家輸送媳婦。蔡穆侯看齊桓公作為春秋五霸之一勢力強盛,於是就趕緊挑了個好看的妹妹蔡姬,給齊桓公送去做姨太太。

蔡姬戲水

有一天,蔡姬和齊桓公在湖上泛舟,蔡姬見了水,就頑皮起來,向齊桓公潑水,齊桓公也笑著回敬幾下,好像在鄉野荷塘中初戀的少男少女似的,還蠻開心的。一陣玩鬧,船猛烈搖晃起來,齊桓公害怕,大聲道:“好啦好啦,不要鬧了啦!”
蔡姬覺得齊桓公害怕的樣子還蠻好玩的,乾脆故意讓船搖晃得更劇烈一點。齊桓公大聲喊:“好啦!不要鬧啦!我不會游泳!”
蔡姬說:“沒事的,你淹水了我救你!”蔡姬是熟悉水性的,天知道她什麼時候學的游泳,難以想象春秋時候的公主穿著高叉泳衣是什麼模樣。齊桓公年齡大了點,嚇得緊緊抓住船幫,臉色煞白,好像第一次在坐過山車的老漢,他越是害怕,蔡姬越是開心,把船搖得像遊樂園的海盜船。
齊桓公一臉陰沉地上了岸,對蔡姬說:“明天就把你退回蔡國!”
蔡姬怎麼也想不通:從前也玩鬧過,這老頭怎麼說翻臉就翻臉哩?
跟老頭玩鬧,是要小心的。有些玩鬧,讓老頭很高興,覺得自己還很年輕;有些玩鬧,讓老頭很氣惱,覺得自己老得很沒用,受了欺負——比如出老頭的洋相。

齊侯退女

齊桓公不是說著玩的,第二天就派一輛馬車,把蔡姬載著,退回蔡國。蔡姬覺得自己沒犯什麼大錯,卻遭到退貨,十分丟臉,一路哭泣,一路顛簸,灰頭土臉地回到蔡國。
蔡穆侯看妹子嫁了齊國,竟這樣狼狽地被攆回來。十分惱火:你齊國有什麼了不起哩?我妹子青春無敵,又不是嫁不出去。

蔡姬轉嫁

一轉手,又把蔡姬嫁給了別人。
齊桓公本來只是要蔡姬回家反省反省,怕助長了她的嬌氣,也就沒有跟蔡姬斷絕夫妻關係,沒想到蔡穆侯卻讓蔡姬改嫁了。這一下這可氣壞了齊桓公。
齊桓公一怒之下,就帶著八國聯軍討伐蔡國,蔡國也不經打,一打就投降了。齊桓公氣還沒消就順便揮師南下,去討伐楚國。
齊軍到了楚國,楚國人十分驚訝,因為兩地實在隔得太遠,而且一向沒有什麼往來,楚國用了“風馬牛不相及”的生動說法,本意是“即使發情的馬和牛相逐也跑不到這(另外一種翻譯是:馬和牛走失都到不了這)”。齊桓公不好說“是來打蔡國然後就順便打一下楚國”,於是就亂扯了一些陳年舊賬,比如“楚國為什麼不給西周上貢了呀(其實那時諸侯國都不怎麼上貢了)?”“周昭王南巡到楚國的時候,為什麼死在楚國了呀?(其實是楚國人使壞,把他乘坐的船搞漏,讓他淹死了)”楚國人的回答也很有意思:“周昭王死了,問我們做什麼?你們問漢水去!”
這場戰爭,就是以軍前罵架的形式進行的。雙方都派出了最強的國嘴上陣,齊國是管仲,楚國是屈完。最終齊國理屈詞窮,被罵走了。

後記


齊桓公回師經過蔡國的時候,各路諸侯又幫著蔡侯求情,齊桓公因為划小舟引發的莫名惡氣,終於消了。這場戰爭就結束了。
——這就是春秋時期的戰爭,起因比較無厘頭,過程比較兒童化。到春秋末期,特別是戰國時候,出現了一些偉大而可怕的軍事家,他們服務於太有野心和霸氣的君王,便瞧不起從前小兒科的無聊戰爭,發明了很多詭詐和殘酷的戰爭技術。動輒幾萬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地圍殲對手。“可愛的戰爭”一去不復返了。
——另一說是齊桓公退蔡姬是因為借口攻蔡而目的在於順勢伐楚。作為一國之君必然不會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就興兵討伐,如果真的嗜戰如命的話國家必然不會長久。
二十九年,桓公與夫人蔡姬戲船中。蔡姬習水,盪公,公懼,止之,不止,出船,怒,歸蔡姬,弗絕。蔡亦怒,嫁其女。桓公聞而怒,興師往伐。
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
——《左傳(僖公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