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符節的結果 展開
符節
革命烈士
原名符戴徐,字寶初。海南文昌縣(今文昌市)東郊鎮下田村人。1899年出生於一個窮苦的農民家庭,全家7口人。他幼年在村中私塾讀書。初小畢業后,於1914年考上東郊宏文高小學校。符節勤奮好學,聰穎靈敏,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喜歡打排球,是班上排球隊的主攻手。他也很愛好瓊劇,唱得滿口動聽的瓊劇板腔。他生活克勤克儉,下飯的菜,大多都是煎幹了的“椰子鹽”。就在他高小還未畢業時,勞累過度的父親突然病亡了,家中的“頂樑柱”一下子倒塌了。他意識到繼續讀書無望了,正準備捲起鋪蓋回家時,幸好得到校長符香庭竭力安慰和挽留,許諾他免費上學,且長兄符戴經也籌措了一些錢作為生活費用,他才勉強讀到畢業。
1917年,原宏文小學校長符香庭的家鄉調炳村需要聘請一位小學教師,經符校長推薦,符節便到調炳村達才小學當教員。由於他授課有方,學費又少,因此鄰近鄉里的家長都願意送孩子給他培養。在學校里,他除了教授學生外,還繼續刻苦認真自學,他的酬金不多,除去生活費用,剩下的幾乎全部拿來購買書籍和學慣用具。兩年時間過去了,經過縣中學教師義務出題檢查,他的各科成績都超過了中學學生的水平。他還寫得一手蠻漂亮的毛筆楷體字,逢年過節,村中的百姓都喜歡請他寫對聯。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后,馬列主義在海南各地得到進一步傳播。符節通過各種渠道,閱讀各種進步雜誌和刊物,思想發生了質的變化。他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和抵制日貨運動,向學生和村民宣傳抵制日本貨物的意義,利用課餘時間寫大字標語、印發傳單,擴大政治影響。在他的影響下,不少愛國師生也都這樣做。他還利用空餘時間自編自演反帝反封建的劇本,在瓊劇新劇《愛國青年學生郭軟光》中他扮演郭母,演來感情親切,動作逼真,唱腔諧和,惟妙惟肖地塑造了一個富有正義感的農村婦女的形象。
1920年,經朋友介紹,符節和徐成章、馮平相識。後來彼此往來頻繁,關係密切,志同道合。
1920年上半年他和徐成章、馮平、王器民等人在海口鎮創辦《瓊崖旬報》,通過報刊向瓊崖人民介紹馬列主義,宣傳革命思想。符節對改革國家現狀非常關注,並對國家光明美好的未來充滿了信心。他常到各縣農村了解現狀,體察民情,回來后寫文章在報刊上發表,報道農村見聞,喊出農民的呼聲,闡明自己擁護共產主義的政治觀點。
1924年夏,符節到嘉積農工職業學校任教。
1925年考入廣州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學習。同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受中共黨組織委派到國民革命軍北伐部隊葉挺部工作,歷任營長、團長。作戰中,符節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屢立戰功。在攻打武漢時,他英勇作戰,身負重傷后入院治療。在他治療養傷期間,《武漢日報》曾介紹了符節英勇作戰的事迹,並在報紙的顯目位置上發表了他的《答全軍官兵對我關心的感謝信》。符節痊癒后,奔赴新的戰鬥崗位。
1927年初,符節奉命回廣州,在軍隊中秘密從事黨的工作。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公開叛變革命。4月15日,事變擴延到廣州,符節作為被懷疑者在汕頭被捕,幸好沒有暴露身份,被陳常健(符節同鄉)保釋出來,繼續在軍隊中秘密從事黨的工作。後來他在南昌參加“八一起義”。同年12月,他又參加了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失敗后,符節被派回瓊崖負責黨的武裝領導工作。
中共瓊崖特委召開的第二次代表大會上,改選了新的特委。會後決定整編革命武裝,將“瓊崖工農革命軍”改稱“瓊崖工農紅軍”,馮平為司令,符節為政治部主任,加強了對各路革命武裝的領導。
1928年4月初,西路紅軍在澄邁縣北芳村(現太平村)召開紅軍幹部擴大會議,討論擴大紅軍部隊和研究作戰計劃。為了交流紅軍鬥爭經驗,符節從別處趕去參加會議。會議正在進行時,得知敵人進攻逼近,便宣布休會,符節暫留西路指揮戰鬥。會後不久,大股敵人向西路紅軍指揮部駐地北芳村大舉進犯。馮平和符節沉著鎮定,有效地指揮部隊與國民黨軍周旋,伺機打擊敵人。戰鬥自早上持續到黃昏,敵人無法接近一步。翌日,敵人繼續調兵遣將。我部隊面臨的處境更困難了。在馮平主持下,西路紅軍召開緊急軍事會議,符節、王文宇、鄺裕泰、劉青雲等20多名幹部參加了會議,共同商討新的對策,最終一致認為: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不宜跟敵人硬拼,應集中力量避強打弱,出敵不意,攻其不備,並決定讓西路紅軍迅速撤出澄邁縣,向臨高縣進軍。作戰部署確定后,馮平、符節便率部向臨高縣開去。到達臨(高)瓊(山)交界地方,遇上地方民團,打了一仗,消滅了三四十名敵人。但因路口被堵,行進受阻,我軍被迫退回澄邁縣下嶺、大方一帶駐紮,然後轉移到澄邁西昌、坡尾一帶休整。
4月下旬,國民黨部隊及反動民團1000多人氣勢洶洶地又來進犯。我軍休整還未結束,被迫投入戰鬥。在此種艱難的時刻,符節和馮平同甘共苦,密切配合,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符節作為紅軍政治部主任,時刻沒有忘記自己的責任,經常在駐地和行軍途中做政治鼓勵工作,以提高戰士的鬥志,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他常對各分隊的指揮員說:“環境越是困難,幹部越要關心戰士,官兵患難與共,是鼓舞戰士齊心抗敵的強心劑,這樣才能同心協力,保持一致,共同克服困難,增加部隊的戰鬥力。”一個多月過去了,敵人圍殲我軍的陰謀沒有得逞。5月9日的夜晚,由於叛徒告密,國民黨軍突然包圍西路紅軍指揮部。符節、馮平兵分兩路強行突圍,但終因寡不敵眾,部隊被打散,在一個山坳里因子彈耗盡而被捕。
在監獄里雖然遭受威脅利誘、嚴刑拷打,但是都無法使他屈服。當局曾派人到澄邁縣審訊符節,企圖誘騙他屈膝投降,說他是黃埔軍校蔣介石的高材生,應歸順過來。符節回答:“我為黃埔軍校學生是事實,但蔣介石叛變革命,屠殺人民,罪惡累累,同我們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沒有什麼情誼可說。”此人碰了一鼻子灰,看軟的不行,便改變口吻,威脅說:“當然,各人的信仰不可強迫,但是,你應該清楚今天的處境。北伐時,你是鐵軍的幹部,現在情況已經不同了,鐵心總得變軟一點吧!如果不痛改前非,回頭是岸,那結局將是不堪設想的。”符節聽后坦然大笑:“共產黨人心志已決,堅定的信念是任何人也改變不了的,要關就關,要殺就殺,怕死就不是共產黨員。”
敵人看在馮平、符節身上撈不到什麼,決定將他們在原地殺害。1928年7月4日,符節在澄邁縣金江鎮與馮平一起英勇就義,年僅29歲。符節留下一個四歲的女兒,這位烈士的遺孤叫符愛花。
1957年澄邁縣人民委員會在金江鎮烈士就義的地方修建了馮平、符節烈士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