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迴畫派

以克拉姆斯柯依為代表的畫派

19世紀60年代民主運動的高漲,對俄國繪畫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1863年,一批有才華的美術學院學生同只准畫神話和聖經題材的學院傳統相絕裂,退出美術學院,單獨組織起來,研究現實主義繪畫藝術,成立了彼得堡的“自由畫家協會”,後來在1870年改組為“巡迴展覽派畫家協會”。六十至八十年代俄國最著名的畫家大多屬於這一派。“巡迴畫派”畫家提倡面對現實,主張藝術要有思想性,繪畫藝術參加改造:現實生活的鬥爭。他們的繪畫不但諷刺俄國統治階級,表現城鄉貧民的苦難生活,而且創造了一批為爭取新生活而鬥爭的革命者形象。

產生背景


19世紀上半葉古典主義開始讓位於浪漫主義,而浪漫主義又遇到現實主義學派日益強勁的衝擊。19世紀早期,俄羅斯國內的各種矛盾日趨嚴重,外有拿破崙的進攻,內有統治階級的腐化教會的專橫、十二月黨人的起義。貧富差距的拉大和社會的不平已成為難以掩蓋的事實,因而俄羅斯的批判現實主義藝術,雖較其他各國晚,卻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19世紀60年代民主運動的高漲,對俄國繪畫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歷程回顧


伏爾加河拉縴夫
伏爾加河拉縴夫
1863年,一批有才華的美術學院高年級學生不滿只准畫神話和聖經題材的學院傳統,退出美術學院,單獨組織起來,研究現實主義繪畫藝術,成立了彼得堡“自由畫家協會”,1870年由莫斯科畫家米亞索耶道夫、彼羅夫發起成立,並得到聖彼得堡畫家克拉姆斯科依等人的響應,成立全俄巡迴藝術展覽協會。
該組織在創建之初有15位畫家在協會章程上簽名,其中包括彼羅夫、克拉姆斯柯依、米索耶道夫、希什金、蓋依等人。這個協會打破了當時美術展覽只在彼得堡和莫斯科展覽的格局,不斷到外省展出,因而被稱為“巡迴展覽畫派”。1871年10月在聖彼得堡他們舉辦了首次畫展,以後在其存在的53年中,幾乎每年在不同地區舉辦巡迴展覽。
“巡迴畫派”畫家提倡面對現實,主張藝術要有思想性,繪畫藝術應該參加改造:現實生活的鬥爭。他們的繪畫不但揭露和諷刺俄國統治階級,表現城鄉貧民的苦難生活,而且創造了一批為爭取新生活而鬥爭的革命者形象。
70~80年代,巡迴展覽畫派經歷了最繁榮的時期。有作為的畫家都參加了這個組織,俄國繪畫史上的代表人物如列賓蘇里科夫、瓦斯涅佐夫、亞羅申科等都是它的成員。巡迴藝術展覽協會成為俄國繪畫界舉足輕重的機構,而學院藝術完全退居到十分次要的地位。

藝術主張


巡迴畫派的基本主張是:堅持車爾尼雪夫斯基“美就是生活”的藝術思想,反對俄羅斯藝術上的西歐化,強調民族特點,以反映本國人民的生活與人民的苦難為自己的責任,堅持民主主義的現實主義精神。巡迴畫派畫家憑藉其堅實的學院美術的專業背景,在民主主義精神和現實主義美學觀的影響下,實踐著他們的創作理念。

創作特點


從題材上看,巡迴畫派致力於多種題材的繪畫創作,具體有:
巡迴畫派作品
巡迴畫派作品
歷史體裁繪畫:巡迴畫派在歷史題材中進行了改革,在藉助歷史題材反映民主思想和倡導新生活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對發展民族美術有重要意義。
現實(風俗)體裁繪畫:巡迴畫派在接受過去畫家揭露性傳統的同時,使主題更加深化和開闊。他們從表現壓迫者與被壓迫者個別人之間的社會衝突,轉向表現整個階層之間的衝突,吸引著人們去探求被描繪者的思想感情,從而引起對資本主義新的剝削形式的反抗。
肖像體裁繪畫:巡迴畫派肖像畫家在擅長刻畫人物面貌特徵的同時更注重對現實生活中人物性格和內心活動的生動再現,對勞動人民的現實生活狀況與諸多現象都有所觸及,取得了肖像畫的較高成就。
風景體裁繪畫:巡迴畫派畫家描寫簡樸、雄偉的大自然,著意表現自然內在的詩意和美。與印象主義不同,巡迴畫派風景畫家不僅僅局限在對光和色的追逐上,而是更強調對形象的概括。

代表作品


巡迴藝術展覽協會到1923年結束,存在了53年,其間開過48次展覽,展出地點遍及俄羅斯各地,受到了廣大人民的熱烈支持。巡迴展覽畫派畫家們的創作,為俄羅斯美術史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代表畫家有克拉姆斯柯依、列賓、蘇里科夫、彼羅夫、薩維茨基、雅羅申科、薩甫拉索夫、希施金、瓦斯涅佐夫、列維坦等人。

創始人


蓋依

(1831-1894)巡迴畫派創始人之一,他的創作成為該畫派在歷史題材上的奠基之作,他的《彼得大帝審詢阿力克賽王子》一畫(1871)是在俄國歷史畫中首次將兩種社會力量對抗的衝突場面表現出來的傑作。

彼羅夫

作為一位具有民主主義思想的美術家,在反對農奴制度的運動中,他堅決站在民主主義者的一邊,對周邊的現實作了毫不留情的批判,揭露著俄羅斯黑暗統治下人民的苦難,尖銳地控訴了沙皇的統治,成為俄羅斯第一位反映農民苦難的畫家。70年代開始積極參加巡迴展覽畫派的活動,;80年代進入了肖像畫時期。《三套車》和《送葬》反映了他傑出的藝術成就。
前者表現的是窮人家的孩子們在父親病重時,不得不拖著沉重的水車賣水為生。兩幅畫得出的結論只有一個,那就是生活在俄羅斯沙皇統治下底層的窮人沒有絲毫希望,只有絕望的命運。

克拉姆斯柯依

巡迴畫派的組織者和思想領導
克拉姆斯柯依
克拉姆斯柯依
克拉姆斯柯依(Kramskoyhan,1837—1887)在彼得堡美術學院中受過嚴格的基本功訓練,有著觸類旁通的智慧。認為藝術應為人民服務,作為一位有見解的人物他很快就成為要求進步的青年美術家的領袖。巡迴展覽協會第二次展,他展出了反映俄羅斯知識分子悲劇性追求的《荒漠中的耶穌》。
無名女郎》展示的是一位典型的俄羅斯上層具有思想的知識女性形象。她坐在馬車上,似笑非笑的面容里隱藏著拒人於千里之外的高傲。她穿著名貴而典雅的時髦外套,頭戴做工精緻裝飾著羽毛的帽子,這是她身份的象徵,也是她心理和性格的反映。遠方隱約可見的彼得堡亞歷山大歌劇院的巨大建築的輪廓,似在告訴人們,她,就是這個著名歌劇院的明星。然而,她的高貴和自尊的神態,卻也會使人聯想到托爾斯泰巨著《安娜·卡列尼娜》中悲劇的主人。
克拉姆斯柯依的肖像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他的《托爾斯泰像》,使人看到的是沙皇統治下,知識分子的憂慮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雅羅申柯

“現實生活傑出的解剖者”:(1846-1898)
巡迴畫派的領導者之一。1876年被吸收為巡迴展覽畫派成員,並被選為協會的理事會理事。接著在1878年,展出了《鍋爐工》,第1次出現了俄國的新興階級──工人階級的形象;后一張描繪的是一位被囚禁的革命者。這張畫,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亞羅申科對刻畫當代先進人物形象的關心和他明確的藝術語言。雖然是一件肖像式的作品,但它吸引著人們去探求被描繪者的思想感情,從而引起對資本主義新的剝削形式的反抗。
亞羅申科作於1888年的《生活無處不在》一畫,有深刻的社會內容和人道主義精神,藝術感染力也很強,是俄國繪畫史上有影響的作品。亞羅申科的作品,有深刻的思想內容,表現手法也比較新穎。列寧在讀過他的畫幅以後,稱他為“現實生活傑出的解剖者”。

代表人物

列賓(RepinllyaYefimovich,1844—1930)善於揭露專制制度,表現社會各階層人民生活和人物心理刻畫等繪畫內容的發掘上,被公認為批判現實主義的泰斗。
蘇里科夫(SurikowVasily,1848—1916)蘇里科夫的創作充滿了對俄羅斯人民始終不渝的信心。他相信自己幸福的基礎是祖國的強大和興盛。
瓦連京·謝洛夫: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現實主義畫派中成就最高的一位大師,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現實主義畫派中成就最高的一位大師,“巡迴畫派”的成員,但後期創作上已逐漸脫離巡迴畫派的傳統,以畫肖像著名。

主要影響


對於油畫作品而言,沒有哲理的作品是蒼白的作品;沒有哲理,就如同一個人沒有思想和靈魂。巡迴畫派的現實主義藝術家並沒有將藝術形象局限和停留在感性形式上,而是通過具體可感的形象(如線條、色彩、明暗等直接的、具體的、表層的圖像),再現深刻的理性內容——也就是畫中間接的、深層的、本質的哲理,,從以上看到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
在創作上,巡迴畫派的畫家遵循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美學思想,以純熟的油畫技巧和具有鮮明個性的繪畫語言,力求真實地反映俄國的社會生活,其作品具有強烈的民主思想傾向。由於其作品中表現出的現實與理想的巨大差異和劇烈的碰撞,巡迴畫展也就成為19世紀後期俄國文藝中批判現實主義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受人民群眾的熱愛與支持。巡迴畫派藉助其作品豐富而發人深省的思想內涵,傳播了革命的種子,也深遠地影響了蘇聯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藝術發展。
在當下,西方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片面張揚主觀性而排斥客觀性,必然會走進死胡同。而對於我們,中國現當代藝術的接收者和參與者來說,從有著深厚歷史文化積澱和現實主義傳統的國度出發,通過對19世紀下半期巡迴畫派為代表的現實主義藝術作品的重新認識,構建自己的審美價值觀是極為緊迫和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