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過海

天南星科隱棒花屬植物

八仙過海(學名:Cryptocoryne yunnanensis H. Li)是天南星科徠隱棒花屬植物。多年生草本。根莖圓柱形,長3-4厘米,粗5-10毫米,分叉,節間短,長0.1-2厘米,節上於花期萌生圓錐形芽眼。葉叢生,綠色,無柄,線形,連鞘長10-20厘米,寬5-10毫米,銳尖,全緣,邊緣波狀起伏或否,中部漸狹,寬3-4毫米,向下漸擴大成白色膜質葉鞘,基部寬1.5厘米(葉鞘大部分埋沒於沙土中);中肋表面不顯,背面強度隆起,淡綠色,,寬達2毫米,側脈2-3對,極細弱,上升,幾與中肋平行。花序1-3,腋生。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圓柱形,長3-4厘米,粗5-10毫米,分叉,節間短,長0.1-2厘米,節上於花期萌生圓錐形芽眼。葉叢生,綠色,無柄,線形,連鞘長10-20厘米,寬5-10毫米,銳尖,全緣,邊緣波狀起伏或否,中部漸狹,寬3-4毫米,向下漸擴大成白色膜質葉鞘,基部寬1.5厘米(葉鞘大部分埋沒於沙土中);中肋表面不顯,背面強度隆起,淡綠色,,寬達2毫米,側脈2-3對,極細弱,上升,幾與中肋平行。花序1-3,腋生。
花序柄長5-10毫米,粗2-4毫米,白色,下細上粗。佛焰苞長6-7厘米(旋卷狀態),管部長1.5厘米,粗1厘米,淡青色,無縫筒狀(埋於沙土中),含花序,不分為2節,內面頂部下垂一淡紫色的倒卵狀隔片,隔片長、寬3-4毫米,蓋抱著雄花序;檐部旋卷狀,長4.5-5.5厘米,下部邊緣靠合併扭轉,上半部張開並旋卷,人為展平時橢圓形,長漸尖,寬1.4厘米,外面暗青紫色,暗淡,內面淡紫色,密布暗青紫色斑點和曲紋,光亮。
肉穗花序:雌花序淡黃色,圓錐狀,光滑,高3毫米,下部粗5毫米,上部粗3毫米;雌雄花序之間的間隔長7-8毫米,白色,細圓柱形,光滑;雄花序略呈圓錐狀、橢圓狀或球狀,黃色,長2.5毫米,粗1.5毫米,雄花序軸肥大,肉質,向上延伸為長1-2毫米的球形附屬器,附屬器白色,光滑,與佛焰苞管頂部相接。雌花10,分2輪,內輪5,不育,柱頭淡黃色,無柄,扁球狀,具淺槽;外輪5,能育,略具柄,柱頭大,盾狀,外向,具淺槽,1室,胚珠多數,珠柄短,排列於室內近軸一側的線形側膜胎座上。雄花無柄,花藥2-4室,葯室球形,花粉黃色。
聚合果卵球形,長粗約1厘米,黃棕色;種子多數,下部的角狀,上部的倒錐狀,長3-4毫米,粗1-1.5毫米,淡褐色,密生暗紫色斑點。花期11-12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無霜地區的河灘沙地,雨季埋沒於河沙中,冬季出露。

分佈範圍


我國特有,分佈於雲南西雙版納,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勐臘縣勐侖羅梭江河灘。

主要價值


全草入葯,治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炎、痧症、急性腸胃炎(雲南思茅)。

本種提示


本種佛徠焰苞管部僅15節;雌花10,2輪,內輪不育;葉片較寬而厚,皆與旋苞隱棒花C. retrospiralis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