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釗庄鎮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下轄鎮

豐潤縣轄鎮。位於縣城西南,距縣城30公里。南部與天津市寧河縣接壤。行政區域面積63.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李釗庄鎮戶籍人口為24256人。境內西部有泥河,東部有黑龍河。新(軍屯)寶(坻)公路過境。1956年設大漫港鄉,1958年屬豐登塢公社,1961年析置大漫港公社,1971年駐地遷今址。1982年改名李釗庄公社,1984年復鄉,1993年改鎮。產小麥、紅麻、玉米、稻等。為區紅麻主產區。有農機修造、汽車修理等廠。唐寶公路經此。截至2020年6月,李釗庄鎮轄2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李釗庄村。 2011年,李釗庄鎮財政總收入3439.8萬元,比上年增長66.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50.07萬元,比上年增長30%。人均財政收入1485元,比上年增長15%。2018年,李釗庄鎮有工業企業30個,其中規模以上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6個。

建置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豐潤縣十區。
1958年,為豐登塢人民公社大漫港管理區。
1958年,劃歸玉田縣
1961年,設豐登塢人民公社,復劃歸豐潤縣。
1971年,人民公社駐地遷至李釗庄。
1982年,更名為李釗庄人民公社。
1984年5月,撤人民公社,置李釗庄鄉。
1993年3月,撤鄉,置李釗庄鎮;同時,李虎庄鄉併入。
2002年5月,改屬唐山市豐潤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李釗庄鎮地處豐潤區西南部,東鄰小張各庄鎮,南與天津寧河區岳龍鎮搭界,西鄰玉田縣窩洛沽鎮,北接豐登塢鎮,行政區域面積63.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李釗庄鎮境內地形大部分為平原,地勢略呈北高南低,東高西低。境內最高點位於大王莊村,海拔8米,最低點位於田鳳庄村,海拔3米。
水文
李釗庄鎮境內河道屬海河水系。最大的河流為泥河,從大王莊村東北入境,由北向南流出。
自然災害
李釗庄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澇、風災、低溫、霜凍、雷擊等。2006年8月10日早4時至下午15時,轄區出現強降雨,北部地區降雨140毫米,南部地區200毫米,因地勢低洼,毗鄰的玉田縣窩洛沽鎮境域的洪水也湧入南部低洼地帶,造成南部9個村嚴重洪澇災害,直接經濟損失約3000萬元。
土地資源
李釗庄鎮有耕地面積6.48萬畝,全部為水澆地。

人口


2011年末,李釗庄鎮總人口2316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986人,城鎮化率12.9%。另有流動人口897人。總人口中,男性12249人,佔52.9%;女性10915人,佔47.1%;14歲以下3451人,佔14.9%;15—64歲16632人,佔71.8%;65歲以上3081人,佔13.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2889人,佔98.8%;有少數民族275人,佔1.2%。2011年,人口出生率12.36‰,人口死亡率6.73‰,人口自然增長率5.6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64人。
2017年末,李釗庄鎮常住人口為24008人。
截至2018年末,李釗庄鎮戶籍人口為24256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為19543人。

交通


李釗庄鎮境內有509國道經過。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李釗庄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地位於李釗庄村而得名。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李釗庄鎮轄24個行政村:大王莊、於仙庄、李釗庄、小楊庄、馮家莊、楊胖庄、楊西庄、楊彬庄、趙辛庄、大漫港、小漫港、韓家莊、牛頭甸、趙官莊、劉宗鋪、小鋪、張官莊、李虎庄、大官沽堼、小官沽堼、王仙庄、后蒲泊、前蒲泊、田鳳庄。
截至2020年6月,李釗庄鎮轄2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李釗庄村。
轄李釗庄、大王莊、於仙庄、小楊庄、馮家莊、楊胖庄、楊西庄、楊彬庄、趙辛庄、大漫港、小漫港、韓家莊、牛頭甸、趙官莊、劉宗鋪、小鋪、前蒲泊、后蒲泊、王仙庄、田鳳庄、張官莊、李虎庄、大官沽堼、小官沽堼24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軋鋼、電線、電纜、化工、油漆、農具制修為主。農業主產小麥、玉米、水稻、紅麻、棉花、蔬菜。

經濟概況


農業

2011年,李釗庄鎮完成農業總產值2.95億元。
李釗庄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李釗庄鎮生產糧食1.6萬噸,人均690.7千克,其中小麥0.47萬噸,玉米1.1萬噸。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4萬畝,主要品種有地膜豆角、天鷹椒、大蔥、黃瓜、芥菜等,遠銷國內外;產量5.9萬噸,其中豆角3.6萬噸,大蔥1.5萬噸。
李釗庄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李釗庄鎮生豬飼養量1.03萬頭,年末存欄7700頭;羊飼養量4300隻,年末存欄4100隻。
徘徊階段
1
1
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便捷的交通,勤勞的農民,構成了李釗莊農業大鎮的基礎格局。多年來,祖祖輩輩生活在這方土地上的農民,雖然吃喝無憂,生產穩定,但農民生活也只能是填飽肚子,還談不上小康和富裕。特別是優越的生產條件和相對穩定的農家生活,也使當地百姓小富即安,不思進取,一度影響了全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進程。20世紀80年代,全鎮的農作物,主要是小麥和玉米,兩茬種植,靠天吃飯,雖然低洼地也種植少量經濟作物,但受市場制約,並沒有形成規模,加之農業生產周期長,農產品售價低,產銷量小,李釗庄鎮的農業經濟始終在全區的下游水平徘徊。
尋找出路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瞄準市場,調整結構,改善傳統的種植產業,讓農民在有限的土地中增產增收。從20世紀90年代初大力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挖溝修渠、排澇治鹼、治水,到21世紀初打井拓渠、涵養水源,李釗庄鎮在歷經十幾年的艱苦奮鬥后,伴隨農業基礎設施的大投入,大改善,這裡的農民也早已從傳統的種植模式中解脫出來,面對國內外日新月異的大市場,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合理利用水資源,加強上電、打井、擴渠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近幾年來,總投資達1200多萬元,實現了每百畝地一眼井,做到了地下、地上水兼用。虛心學習外地經驗,大力發展城市市場需求的蔬菜產業,靠現代的科技手段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為了儘快把自己的農產品推向大市場,通過中國農科院引進紫花油豆、綠龍架豆、日本天鷹椒等經濟作物,擴大棉花、地膜豆角、黃瓜、大蔥的種植面積,使全鎮農產品經濟作物成了主導產品。李釗庄雖然在中國地圖上找不到,但註冊的"可口舒"農產品商標在全國各大城市卻小有名氣,這裡生產的蔬菜銷往全國各大城市,有的已出口俄羅斯、韓國和日本。農民也從此靠土地生財,在同等畝數的土地上創造了比一般農作物高出幾倍的收入。
現狀
現在全鎮蔬菜種植面積已達4.2萬畝,人均2畝菜。農民在調整產業結構中所增加的收入,每年大幅度增長。過去全鎮農業產值只有7000多萬元,2008年已達到2.6億元,農業大鎮真正實現了向農業強鎮的跨越。

工業

改革開放前
李釗庄既不依山,也不傍海,地下地上都無礦產資源可言,工業基礎歷來十分薄弱,十多年前除了有幾家紅麻加工和小油漆廠外,全鎮帶鋼鐵字樣的沒有一家。當時,農民就靠土地維持生計,"有吃的,缺花的(錢)"是全鎮農村的真實反映。若把歷史的鏡頭推向十多年前,全鎮沒有一家像樣的企業,鎮財政收入不足百萬元,而且農業收入佔了大頭。
改革開放后
但是,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從南到北拂來之際,不甘寂寞的李釗庄人民紛紛走出黃土地,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齊心協力打了一個工業翻身仗。李釗庄鎮工業的全面發展和興盛起步於新世紀之初,這裡雖然沒有礦產資源,但佔據交通地理優勢,由於地處京、津、唐的核心地帶,人流、物流、信息流相對集中,李釗庄也同樣成了各界投資的熱土,這裡雖然不如大中城市人才濟濟,但有寬餘的土地,寬鬆的環境,熱誠的人民。當國家的經濟政策深入民心之際,許多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並沒有把發展的視角盯住大中城市,而是選擇了與市區毗鄰的重點城鎮,因為這裡的生產成本更低,人力更充裕,生產更方便,所以有許多工商界人士把發展的目光瞄準在李釗庄鎮。
現狀
李釗庄鎮從手工作坊式的紅麻加工,油漆生產,逐步發展為有幾家相當規模的金屬加工廠,使全鎮工業生產凸現起色,這是第一個跨越。第二個跨越是新世紀之初形成的投資熱潮。李釗庄鎮緊緊抓住國家產業政策調整和唐山鋼鐵強市的機遇,招商引資,借船出海,以市場為導向,以項目為載體,以效益為中心,多元投入,加快發展,進一步唱響了工業強鎮的主旋律。為了加快工業強鎮進程,建設了工業發展園區,主要以鋼鐵軋延企業為主。現在全鎮固定資產投資在千萬元以上的鋼鐵軋延企業已發展到6個,為增強市場競爭力,在鎮黨委、鎮政府參與下,由唐山富達鋼鐵有限公司牽頭,成立了富達鋼鐵集團,集團統一購進原料,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獨立核算,企業的效益明顯增強。大量事實證明,投資商靠這裡寬鬆的環境和充裕的人力資源,發展勢頭強勁,不但成為全鎮的納稅大戶,也使全鎮數以千計的農村富餘勞動力找到了工作出路。2008年全鎮年產鋼材達100萬噸,工業年產值達到16.8億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80%以上,比90年代末翻了6番。工業已成為李釗庄鎮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
2011年,李釗庄鎮完成工業總產值58億元,比上年增長149%。2011年,工業企業142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

社會事業


改革開放前

十幾年前全鎮大部分地塊只能種植耐澇耐鹼的紅麻和高梁,傳統單一的種植方式導致了低產、低效,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人民的生活處於全區的中下等水平。低矮的民房,坑窪不平的街道,簡陋的生活設施,成了全鎮人民的普遍現象。當時全鎮最大的難題,是交通不便,各村都是泥濘土道,每到雨季,道路泥濘不堪,出入困難,不要說機動車就連自行車都得人扛著入村。由於鎮財政拮据,文教衛生也比較落後,只有幾所簡陋的小學。
李釗庄鎮
李釗庄鎮

改革開放后

是改革開放給全鎮的經濟注入了活力,在上級黨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幾任鎮黨委、政府帶領全鎮人民的艱苦奮鬥,開發治理,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後,李釗庄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早已今非昔比:如今步入李釗庄,映入眼帘的是整齊寬敞的瓦房,筆直的街道,人們生活富裕,地方經濟欣欣向榮,省二級公路唐通公路穿鎮而過。2003年在區交通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資260多萬元修通了李釗庄至天津寧河高標準的柏油路,2004年地方政府又投資350多萬元,使全鎮24個村35公里的鎮域道路全部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柏油路,全鎮從此結束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的歷史。為了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吸引外來投資,在原來全鎮只有一個小型變電站的基礎上,2003年在區電力局的幫助下投資900多萬元,延長高低壓線路,增置變壓器。增建第二變電站,全鎮境內由原來的1萬千伏安的供電量,增加到了3.5萬千伏安,滿足了當地生產、生活的用電。地方財政充裕了,教育也有了快速發展,學校按現代化要求實現了新的布局,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中小學全部實現了現代化的教學,建立了微機室、多功能教室、語音室等。落實了農村衛生一體化制度,農村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和應急能力不斷提高。文明生態村建設成績顯著,全鎮已建成了17個高標準文明生態村。全鎮24個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民中心,為豐富廣大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每個村都成立了文藝演出隊伍,有秧歌隊、評劇社、皮影劇社、腰鼓隊等,大家利用農閑時間排練,並免費為群眾演出,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這裡雖然是平原,但林業發展初具規模,現在全鎮有林帶150條,總量達70多萬棵。一個綠色、環保、生活富裕的小康鎮已展現在冀東大地。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李釗庄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750人,專任教師26人;小學5所,在校生1198人,專任教師54人;初中1所,在校生475人,專任教師5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成人教育學校1所,專任教師5人。
李釗庄鎮
李釗庄鎮
2011年,李釗庄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954.4萬元,比上年增長6%。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岀的比例為40%,比上年提高了8.3個百分點。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李釗庄鎮有鎮級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4個;農家書屋24個,藏書4.5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21人。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950戶,入戶率63.3%。
2011年末,村級體育活動健身場所24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2.1%。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李釗庄鎮有鎮級衛生院1所,診所35個;病床100張,固定資產總值373萬元。專業衛生人員60名,其中執業醫師7人,執業助理醫師11人,註冊護士2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6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5%。
社會保障
2011年,李釗庄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戶,人數6人,支出2.62萬元,比上年增長15%,月人均364元,比上年增長1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08戶,人數459人,支出41.07萬元,比上年增長29%,月人均75元,比上年增長13%。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2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5.08萬元,比上年增長21%。居家養老服務站7個,床位35張。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6300元。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61萬人,參保率94.2%。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李釗庄鎮有郵政局1處。報紙、期刊累計期發行3745份(冊)。固定電話用戶4100戶;寬頻接入用戶2200戶。
基礎設施
● 給排水
2011年末,李釗庄鎮有深水井23眼及成套凈化設備。
● 供電
2011年末,李釗庄鎮有變電站2座,總容量35兆伏安。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李釗庄鎮有花壇2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