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仁橋

河北省安國縣境內橋樑

伍仁橋,原名萬壽橋,位於河北省安國市區南15千米的伍仁橋村南,始建於明代。清乾隆九年(1744年)曾對伍仁橋進行過一次修繕,對橋上的少數望柱、欄板進行過修補。

伍仁橋為五孔聯拱石橋,橋長65米,寬6.7米,橋面拱券和橋墩之間都有鐵腰和鐵鋦加固。每一拱券中央雕有大型獅頭一個。橋基為柏木樁、山炭、石板築成。伍仁橋是鄭貴妃為給萬曆皇帝祈福修建的。伍仁橋既是具有實用價值的科學建築,也是具有藝術價值的文化寶庫。

2006年5月25日,伍仁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伍仁橋原名萬壽橋,后因地名改稱伍仁橋。
明萬曆戊戌(1598年)歲之仲春,特差朴賚帑金前來伍仁橋督工建造,擇本月吉日興工選曲陽黃山運石,晝夜傳輸。”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竣工,至庚子歲終,翌年辛丑仲夏,橋工告成。
伍仁橋
伍仁橋
橋中券北壁上有一石刻,俗稱“貴妃石”,上有“萬歲爺皇貴妃鄭敕賜修建伍仁橋…大明萬曆歲次庚子秋季月立”等文字,故而此橋又名“貴妃橋”。
清乾隆九年(1744年),對伍仁橋進行修繕,對橋上的少數望柱欄板進行過修補。
伍仁橋自建成以後,一直是南北交通要道,近現代以來也一直作為公路橋使用,時有大型機動車輛從橋上通過。
1989年,在橋西側9米處新修建了一座公路橋后,伍仁橋停止其作為交通要道的通行功能。

建築格局


伍仁橋為五孔聯拱石橋,橋面中間寬691米,橋長65米。拱券矢高由中拱券至稍拱券分別為376米、3.61米和321米,橋面中間高6.5米,兩端高5.9米,橋面平緩。券臉石用漢白玉製成,高0.64米,厚0.46米,石上隨拱券弧度雕刻凸起的兩道裝飾性線條,正中的一塊券臉石雕有吞水獸,橋面順橋身方向鋪設橋面石,橋面兩側施望柱、欄板,欄望置於地栿石上,欄板兩側雕飾陰刻裝飾線。望柱均為方形,柱頭雕飾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石獅子,橋南口緊接抱鼓石處雕冇大型石獅一對,高1.8米;北口兩側雕有石象一對,長14米,高0.85米。
伍仁橋的橋體主要用青白石砌築,以白灰和粘士為粘接材料。橋券採用橫聯式的砌券方法,券體下部為條石橫聯砌置,券頂部分則採用分段並列式砌築,使整個拱券成為一體。在券的兩側各設單獨的券臉石一道,為了防止券臉石外坍,各拱均用8塊長條石與券臉石交砌結構上接近框式橫聯排列。拱背上平鋪伏石層,厚20厘米,將券石進一步縱向拉結,增強了橋體的整體性與穩定性。

文物遺存


● 石獅
石獅子是伍仁橋的重要雕刻藝術品,曾有“伍仁橋的獅子數不清”的古老傳說。據傳,清朝末年,伍仁橋鎮兩座當鋪的帳房先生們,奉東家之命,手拿算盤,帶領夥計,多次到橋上清點獅子數目,結果數字各異。難數之處,在於母獅子身上雕有數目不同,神態百出的小獅子,有的大如拳頭,有的小如核桃,有的趴在背上,有的蹲在身上,有的挑逗戲耍,有的則只露出半個頭部,數起來,稍不留神就會漏掉。望柱石獅現存完好的有27個。

歷史文化


● 藝文
祁州州牧張光詐撰“救修萬壽橋碑記”中作了這樣的描述“橫亘百尺,高可數尋,直若弦,折若罄,流若布,平若抵。望之若垂長虹跨紫虛,履之若徙明河趣閣道。”
● 相關人物
鄭貴妃,據傳祖籍伍仁橋村南南馬村人。14歲被選入宮,明神宗朱翊均登基后,便由淑嬪冊封為德妃。當鄭貴妃從太監王朴得知伍仁店修橋之事後,戀鄉之情使她格外欣喜,於是便奏明聖上,請求敕建萬壽橋。鄭貴妃為說服明神宗,還同其回顧起一次南巡時,途經伍仁店時所看到的橋窄人多,車馬行人相擠,交通十分不便的景象。於是明神宗批准奏摺,下了詔書,欽命巡撫汪應蛟和保定知府汪治領辦修橋事宜,派鄭貴妃的太監王朴親臨督造,首批撥銀1.8萬兩作為建橋之資。伍仁橋遂於明萬曆二十六年(1619年)建成。

文物價值


伍仁橋既是具有實用價值的科學建築,也是具有藝術價值的文化寶庫。

保護措施


清乾隆九年(1744年)對伍仁橋進行過一次修繕,對橋上的少數望柱欄板進行過修補。
1982年7月,伍仁橋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伍仁橋
伍仁橋
2006年5月25日,伍仁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伍仁橋,位於河北省安國市區南15千米的伍仁橋村南。
交通信息
公交線路:安國5路,全程約15.3公里。
安國市內自駕車路線:沿保衡南大街行駛2.1公里,右轉進入義豐大路;沿義豐大路行駛790米,左轉進入S233公路;沿S233行駛12.1公里,到達伍仁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