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許光文的結果 展開

許光文

瀋陽化工大學校長

許光文,男,漢族,1966年4月生,致公黨,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畢業於清華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863計劃先進能源技術領域潔凈煤技術主題專家,中國科學院優秀“百人計劃”入選者,《化工學報》《過程工程學報》編委,中國顆粒學會理事會理事,中國城市生物質燃氣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煙氣脫硝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會理事,瀋陽化工大學“騰飛學者”等。

現任瀋陽化工大學校長。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許光文生活照
許光文生活照
199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獲得化學工程系工學學士學位和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學學士學位。
1991—1996年中科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現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獲工學博士學位(碩博連讀)。
1996.06—1998.09就讀於日本群馬大學,獲博士後學位。

工作經歷

1998.10—2000.03任東京Mugen公司電廠安全分析師。
2000-04—2003-03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NEDO工業技術研究員。
2003-04—2004-05 Technical University Hamburg-Harburg Alexander von Humboldt Research Fellow.
2004-06—2006-08任日本IHI株式會社Senior Engineering Researcher.
2006年通過中科院“百人計劃”歸國,任中科院過程研究所,研究員,先進能源課題組組長。
2009年3月—2011年5月任上海碧科清潔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副總。
2014年4月任中科院過程研究所,所長助理。
2015年6月加盟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任院長,17年初離開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
2017—2018年聘請許光文研究員為瀋陽化工大學“騰飛學者”(2月),任瀋陽化工大學副校長(8月) 。
2018年9月至今任瀋陽化工大學校長。

獲得榮譽


許光文參加活動
許光文參加活動
1996獲中科院研究生院長獎學金、寶鋼教育獎。
2001年獲中科院科技發明一等獎。
2003年獲中國專利優秀獎。
2010年獲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8年1月"瀋陽化工大學能源與化工產業技術教師團隊(作為負責人)"入選教育部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2020年6月,入選遼寧省2020年度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擬推薦人選名單。
2021年8月,關於2021年度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評選結果的公示,許光文入選“成就獎”擬授獎名單。

主要成就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能源轉換過程中的多相流、熱物理、炭化學與環境保護方面的科學技術問題,具體包括流化床流體動力學、煤及生物質流化床燃燒與氣化、炭氫化合物改質、氫及炭材料製備、廢棄物利用和煙氣脫硫脫硝等。
與日本產業技術研究所(AIST),群馬大學,著名重工業技術公司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會社(IHI),和德國漢堡技術大學(TUHH)保持國際合作關係。
在煤炭熱解及分級轉化技術領域,許光文教授及其團隊正在形成世界頂級科技成果,其發明的“內構件移動床熱解”技術創新了煤炭、油頁岩等碳資源熱解反應調控的機制和方法,有望突破傳統熱解技術重質組分生成多、粉塵夾帶嚴重、連續穩定運行困難的領域性難題。

科研成就

經過回國10年的拼搏,團隊已經取得了較顯著的創新成果,切實貢獻了所服務領域或行業的科技和產業的升級發展。提出了燃料熱化學轉化的“反應解耦”過程調控與技術創新思想,開展了系統的研發工作,在轉化工藝、環境保護、反應測試等方面形成了創新性明顯的眾多成果。發表300多篇學術論文,其中SCI索引約230多篇,被他人SCI論文引用3000多次。創辦由Elsevier與科學出版社聯合出版的英文雜誌Carbon Resources Conversion (CRC),提出“工程熱化學”新型學科方向,撰寫《解耦熱化學轉化基礎與技術》專著,獲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際專利10餘項、國家發明專利70餘項,多項燃料熱轉化能源/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功能催化劑、反應分析儀等方面的新技術新裝備實現產業化。
在固體生物質廢物利用、潔凈煤技術、科學儀器等領域築起了較高的個人影響和聲譽。因此,他作為首席科學家、牽頭組織了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劃(973)項目,被推薦為863計劃先進能源技術領域的主題專家、國家“十三五”重點科技專項計劃煤炭高效清潔利用重點專項總體專家專家、全國煤化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煤制化學品分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際流態化會議“Advisory Board”委員,國際氣化及應用研討會“AdvisoryCommittee”主席等。
解決了高N燃料NOx排放高和生物質氣化焦油生成多的難題,成功應用於四川、河南、山東等地的白酒糟、中藥渣的輕工過程生物質廢物,形成了多套5萬噸/年級產業化應用工程, 2018- 2019還將在瀘州老窖建設運行20萬噸/年白酒糟資源化利用工程。
針對燃料解耦(分級)熱轉化過程的煙氣排放溫度低的問題,成功研製了寬溫度煙氣脫硝催化劑,成功應用於10餘套百萬噸焦爐煙氣脫硝。
創新了微型流化床反應分析技術,研發了系列分析儀,形成了流固相等溫微分反應分析方法及儀器,並推動了高頻率輸出測試數據輸出頻率的快速過程質譜的研發與應用,至已經產業化銷售30台套反應分析儀、50多套快速過程質譜,成果鑒定為國內外首 創、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原創內構件移動床定向熱解技術,獲得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巴西等國專利,是目 前國內外唯 一在1000℃以上同時高收率生產高品質熱解油與熱解氣的新技術,正在建設10萬噸級工業示範項目。
成功研發了無Cr環保型糠醛加氫合成2-甲基呋喃Cu基催化劑,在山東、江蘇、河南等地已大面積應用,相對同類產品的市場佔有率達到60%。
針對遼寧的特色資源“菱鎂礦”,開發了集成“低焦油流態化兩段氣化”與“輸送床閃速輕燒”的活性氧化鎂高效清潔生產成套技術,正在建設處理40萬噸菱鎂礦示範工程,替代基於“一段/兩段煤氣發生爐”和“反射煅燒爐”的傳統技術,節能40%以上,減少粉塵排放90%以上,實現清潔生產,支撐遼寧年數百億元產業的升級發展。

社會活動


2015.05至今 安徽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特聘教授
2015.04至今 牽頭973項目,聘任為首席科學家
2015.03至今 聘任為“天然植物表面活性劑(無患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
2014.11至今 Chair of Advisory Committee of Int. Symp. on Gasific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2014.07至今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International Advisory Board成員
2014.03至今 Fouthr Int. Symp. on Gasific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副主席
2013.09至今 CAS-CSIRO潔凈煤技術研討會主席
2013.04至今 WCCE9主持“dual fluidized bed fuel conversion: Fundamentals and Technologies”,擔任主席
2013.02至今 聯合加拿大專家在63次加拿大化工年會組辦了“Frontier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Lecture Series"分會
2012.09至今 Organization committee Member of World Resources Forum 2012
2012.08至今 聘任為863計劃先進能源技術領域主題專家
2012.07至今 《化工學報》編委
2011.07—2013.07 上海碧科清潔能源技術有限公司高級顧問
2011.07—2014.07 聘任為澳大利亞Curtin University客座教授
2010.09至今 生物質燃氣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
2010.09至今 生物質燃氣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
2010.08至今 Int. Symposium on Sustainable Energy執行主席
2010.07至今 中國煙氣脫硝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會理事
2010.07至今 中國煙氣脫硝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
2010.07至今 第二屆國際氣化及其應用研討會(ISGA 2010)副主席
2010.05至今 生物質燃氣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
2010.04—2011.04 Fuel客座編輯
2010.03至今 《過程工程學報》編委
2010.03至今 中國顆粒學會理事會理事
2010.02至今 國際可再生能源大會顧問委員會委員
2009.09至今 WCCE8大會的氣化、IGCC與CO2封存研討會副主席
2009.09至今 第九次中日C1化學學術研討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2008.10至今 第一屆國際氣化及其應用研討會(ISGA 2008)主席
2008.07—2009.07 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客座編輯
2008.07至今 CAS-AIST-NEDO生物質氣化研討會主持人
2007.08—2010.07 日本IHI株式會社客座主任研究員
2007.02—2010.07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