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化工大學
省重點建設高校
瀋陽化工大學(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位於瀋陽市,是中國中化集團公司與遼寧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遼寧省“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國家“111計劃”、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單位、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應急管理學院建設首批試點學校,是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
瀋陽化工大學始建於1952年,1958年升格為本科,命名為瀋陽化工學院,1960年更名為遼寧科學技術大學,1962年更名瀋陽化工學院,隸屬化學工業部,1998年划轉為遼寧省人民政府管理,2010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瀋陽化工大學。
據2020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佔地近1500畝,建築面積50餘萬平方米;下設25個二級院(系)及直屬機構,開辦57個本科專業,有1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8個專業學位碩士點;有教職工1100餘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14000餘人。
瀋陽化工大學始建於1952年7月15日,建校時校名為“瀋陽化學工業技術學校”,隸屬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校址原選定瀋陽市鐵西區尚武街3號(現愛工南街11號),當年設化工、機械、電機3個專業科。
1953年10月,學校隸屬中央重工業部,更名為“重工業部瀋陽化學工業學校”。學校留學生教育最早起於1953年,1953年至1954年共招收14名朝鮮留學生來校學習。
瀋陽化工大學
1953年至1958年,瀋陽機械工業學校化工科、吉林工業學校染料專業和分析專業、大連工業學校電機科、瀋陽市化工學校等相繼併入學校。
1956年國家組建化學工業部,學校由隸屬重工業部轉為隸屬化學工業部。
1958年8月10日學校升格為本科正式建立“瀋陽化工學院”,隸屬遼寧省人民政府,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為學校題寫了校名。
1960年6月,經遼寧省委批准,學院更名為“遼寧科學技術大學”,撫順工學院有機合成專業併入學校,學校業務領導隸屬中國科學院遼寧分院;1961年8月中科院遼寧分院撤銷,學校業務劃歸遼寧省科委領導。
1962年4月,學校重新隸屬化學工業部,校名改回瀋陽化工學院,大連工業專科學校併入該校。
瀋陽化工大學舊貌
1978年7月,學校遷回瀋陽恢復原校名“瀋陽化工學院”,學校重新隸屬化學工業部。
1998年8月,國家調整高等學校管理體制,該校管理體制變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
1981年,學校成為國家首批學士學位授予權單位。
1986年開始與外校合作培養碩士研究生。
1992年開始與國內外一些大學合作培養博士研究生。
199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
學校於1999年8月開始籌劃新校區擴建工作,學校新校區擴建被列為“1999年遼寧省優先用地計劃項目”,1999年12月學校完成一期征地,2000年8月完成二期征地。學校新校區於2000年4月動工興建,社會投資方出資建設和管理的、所有權歸學校的大學生生活城於2001年4月動工建設,2001年11月學校正式遷入新校區辦學,是遼寧省最早遷入新校區辦學的高校。
2006年7月,學校從社會投資方中提前收回了大學生生活城的使用、管理權,實現了學校對後勤的有效、有序管理,走在了遼寧省高校的前列。
2010年1月21日,瀋陽化工學院由於通過教育部評定,正式更名為瀋陽化工大學。
2011年,入選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2013年5月,被確定為首批民政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7月,由瀋陽化工大學牽頭組建的“遼寧精細化工協同創新中心”正式成立。
2016年,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二期名單。
2017年1月,瀋陽化工大學入選遼寧省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中的“國內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7月,被認定為“全國第二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2018年3月,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2019年7月,瀋陽化工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以及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瀋陽計算技術研究所共建“瀋陽化工大學科教融合學院”簽約暨揭牌儀式在校部舉行。
2020年3月,入選“應急安全智慧學習工場(2020)”暨應急管理學院建設首批試點學校。
2021年7月26日,入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公布的2020年現有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碩士點。
2021年8月,為推進學校“雙一流”建設、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經一年多的籌劃和多方努力,由瀋陽化工大學主辦、科學出版社和愛思唯爾(Elsevier)合資成立的北京科愛森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KeAi Publishing)出版的英文期刊Resources Chemicals and Materials(簡稱:RCM)已成功上線。
截至2019年12月,學校有教職工總數1227人,其中專任教師903人,其中有正高級職稱99人,副高級職稱265,中級職稱者490人,初級職稱者49人,另聘請校外專任教師192人,有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優秀“百人計劃”入選者等7人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7人,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寶鋼優秀教師等6人次,遼寧省優秀專家、省領軍人才、省百千萬人才等117人次,遼寧省教學名師、省優秀教師、省教學骨幹等88人次,遼寧省高等學校創新團隊和教學團隊11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青年教師中獲批省特聘教授、百千萬人才工程“千人層次”、省優秀教師等人才稱號13項。
瀋陽化工大學
國家教學名師: | 李志義 |
全國模範教師: | 吳劍華 |
全國優秀教師: | 吳劍華、陳建發 |
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教學名師: | 金志浩、付廣艷 |
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優秀教學團隊: | 化學工程與工藝教學團隊(李文秀)、化工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教學團隊(金志浩) |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 能源與化工產業技術教師團隊(許光文) |
遼寧省教學名師: | 李志義、李文秀、鄒廣華、陳曉東、郭瓦力、付廣艷、王國勝、張建偉、樊立萍、謝彥紅、趙立群、高巍、吳靜、金志浩、殷淑秋、申延明、孔祥文、方慶紅、佟玉平 |
遼寧省高等學校教學團隊: | 化學工程與工藝教學團隊(李文秀)、電氣自動化教學團隊(樊立萍)、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教學團隊(金志浩)、機械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付廣艷)、數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謝彥紅)、高分子專業課程群教學團隊(趙立群) |
根據2020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25個二級院(系)及直屬機構,57個本科專業。
專業設置 | |
院(系)名稱 | 專業名稱 |
瀋陽化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 | 化學工程與工藝、能源化學工程、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林產化工 |
瀋陽化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油氣儲運工程 |
瀋陽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材料化學、複合材料與工程、包裝工程 |
瀋陽化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 自動化、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物聯網工程 |
瀋陽化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金屬材料工程、機械電子工程 |
瀋陽化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網路工程、網路工程 |
瀋陽化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 工商管理、會計、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公共事業管理、工程管理、市場營銷 |
瀋陽化工大學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 | 環境工程、安全工程、水質科學與技術 |
瀋陽化工大學應用化學學院 | 應用化學、化學 |
瀋陽化工大學製藥與生物工程學院 | 生物工程、製藥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 |
瀋陽化工大學外語系 | 英語 |
瀋陽化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 社會工作 |
瀋陽化工大學體育系 |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
瀋陽化工大學工業與藝術設計系 | 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 |
瀋陽化工大學數理系 | 應用物理學 |
教學成果
2019年,學生在“挑戰杯”大賽、創新創業年會、機械設計大賽、化工設計大賽等各類學科競賽中共獲得國家級獎勵15項,省級學科競賽獲獎216項。
根據2020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含一項合作完成項目),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0項。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基礎生物學系列課程網路教學平台的開發與實踐(2013年)等
學科建設
截至2019年12月,有1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共涵蓋53個二級學科,另有9個專業學位授權點。有遼寧省二級重點學科8個,2014年,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被列為遼寧省一流特色學科建設行列。
2020年,學校新增化學工程與技術博士授權點。
一級學科碩士點: | 應用經濟學、外國語言文學、化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
專業學位授權點: | 社會工作、工程管理、會計、工程碩士(電子信息、機械、材料與化工、資源與環境、能源與動力) |
遼寧省一流學科建設規劃: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遼寧省二級重點學科: | 化學工藝、應用化學、化學工程、工業催化、生物化工、材料學、化工過程機械、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
根據2020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和新技術轉移推廣中心等40餘個,學校是“遼寧精細化工協同創新中心”、“遼寧省精細化工產業技術聯盟”和“遼寧省石油化工產業校企聯盟”的牽頭單位。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 硼鎂資源開發與精細化工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資源化工材料與高端裝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重點實驗室: | 蒸發過程式控制制與優化技術實驗室 |
遼寧省級重點實驗室: | 遼寧省化工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遼寧省高效化工混合技術重點實驗室、遼寧省化工分離技術重點實驗室、遼寧省化工過程式控制制技術重點實驗室、遼寧省稀土化學及應用重點實驗室、遼寧省石油化工行業信息安全重點實驗室 |
遼寧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 | 化工技術重點實驗室、高效化工混合技術重點實驗室、稀土化學及應用重點實驗室(省教育廳)、工業環境-資源協同控制與優化技術重點實驗室、高分子材料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 |
遼寧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遼寧省化工靜態混合反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高分子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遼寧省技術轉移推廣中心: | 遼寧省化工新技術轉移推廣中心、.遼寧(中日)新材料技術轉移推廣服務中心 |
遼寧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研究基地: | 大學戰略管理研究基地、行業院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研究與實踐基地 |
瀋陽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瀋陽市流量計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瀋陽市高分子塑編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瀋陽市重點實驗室: | 瀋陽市無機分子基材料化學(國際)重點實驗室、瀋陽市先進陶瓷製備技術及應用重點實驗室、瀋陽市先進高分子及其複合材料重點實驗室 |
質量工程
截至2019年12月,學校建有4個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2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3個遼寧省一流本科示範專業、5個遼寧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遼寧省級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5個遼寧省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1個遼寧省級本科優勢特色專業、1個遼寧省級課程體系國際化試點專業、6個遼寧省級示範性專業(特色專業)、1個遼寧省級緊缺人才培養基地、7個遼寧嚮應用型轉變示範專業,6個專業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1個專業通過教育部工程認證。
學校建有有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重點建設綜合實訓培訓基地1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7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與工程 |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自動化、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能源與動力工程 |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化工過程裝備與控制綜合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 化工過程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 朝陽浪馬輪胎有限責任公司 |
遼寧省一流本科示範專業點: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環境工程、製藥工程、金屬材料工程、社會工作、能源化學工程等 |
遼寧省嚮應用型轉變示範專業: | 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應用化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遼寧省高等教育精品課程: | 化工原理、過程式控制制工程、資料庫原理、物理化學、過程裝備製造技術、電力電子技術、高分子物理、化工熱力學、工程材料、“毛鄧三”概論、有機化學、無機化學與實驗、高分子化學、數字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原理。 |
遼寧省示範性專業: | 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遼寧省級本科優勢特色專業: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遼寧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化學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過程裝備實驗教學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等 |
根據2020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承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項目、“863”項目、“973”項目、科技部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數百項,省部級和企業科研項目數千項。學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發明獎、國防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以上獎勵17項,獲其它省部級科技獎近百項,授權專利成果1100餘項。
2019年,學校獲遼寧省技術發明一等獎等省部級科技獎一等獎4項;獲批縱向科研項目14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聯合重點基金項目、科技部中日國際合作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軍委科技委項目等國家級項目近10項,獲批國家發改委創新產業鏈等項目和經費支持近1300萬元。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單管四旋靜態混合管式氯醇法環氧丙烷生產技術及裝備(2005年) |
國防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 靜態混合苯硝化工藝擴大至工業化(1999年) |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技術發明三等獎: | 抑制腫瘤血管形成及誘導細胞凋亡作用Survivin抑製劑--新型三萜類類似物(2014年) |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 | 面向油氣集輸的新一代智能優化管控集成平台(2015年) |
圖書館藏
截至2019年12月,瀋陽化工大學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40.932萬冊,電子圖書26.83萬種,電子期刊2.18萬種。2018-2019學年,圖書館共接待入館讀者34.27萬人次,總借還圖書約12.23萬冊,電子文獻訪問量420.48萬次。有CNKI中國知網、SciFinder資料庫、SpringerLink、美國化學會ACS資料庫、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SC資料庫等中外文數字資源25個,電子文獻年均下載量67.9萬多篇。
學術期刊
《瀋陽化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美國《化學文摘》(CA)刊源,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全文收錄期刊,是《中國期刊網》(中國知網)、《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維普網站)上網期刊。
學報主要欄目有化學與化學工程、生物與環境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信息與計算機工程和數理科學等。
根據2020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已與中國國外30多所高校和科研單位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係,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留學生來自世界30餘個國家。
校徽
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學校徽志是雙圓套圓形徽標,內環中間以四個苯環構成“化”字的英文字母“H”和“工”字,代表學校以工為主,以化工科學為專業特色;兩條飄帶形擬“化”字偏旁“七”,採用中國傳統書法的運筆,象徵學校辦學歷史悠久;圖案下方有“1952”字樣,代表學校建校時間。外環上方是“瀋陽化工大學”的英文大寫,下方是郭沫若題寫的校名。
瀋陽化工大學
學校徽章為教職工和學生佩戴的題有校名的長方形金屬制證章,藍色字體,銀色為底色。
校旗
學校校旗為天藍色長方形旗幟,中央印有郭沫若題寫的校名,左上角配以學校徽志。
校訓
強學力行,喻理求真
強學要求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必須有頑強的意志和堅韌不拔的毅力。要有“攻書莫畏難”的勇氣,扎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打好基礎。古往今來,有作為的知識分子,無一不是經歷了“強學”的過程,才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強學”是青少年成才的必由之路。
力行要求要勤於實踐,實踐是人們有意識有目的地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力行也是建立在自覺性的基礎之上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至於行而止矣”,都說明了實踐在求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強學力行體現了高校培養人、教育人的客觀規律。
喻理要求通過教與學要通曉理論。人們認識事物,接受知識,不能只停留在感性認識上,要上升為理性認識,在理性認識的基礎上,更深刻地感覺事物。不僅要“知”,更重要的是“識”,即掌握事物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繫。開發出理性的智慧,而不單是經驗的累積,通過歸納與演繹使各門知識融會貫通,使教與學的水平上升到一個較高的層次。
求真,即探索、追求真理,是人的道德品質和治學態度的統一。是高等教育追循和實現的最高境界。人們要真正認識世界、探求客觀規律,獲取真知,就得求真。真理同謬誤相對,是認識主體對客觀對象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求學治學的過程即求索的過程,人在求索中將獲得身心智能的全面發展,人的心理和生理都將受到洗禮。
“強學力行,喻理求真”切中學教,育人之要,也是對馬克思的經典名言:“在科學上面是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嶇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的深刻理解和實踐。
校慶日
學校確定每年的9月19日為校慶日。
校歌
《驕傲與榮光》
白煒詞,占海曲
瀋水之陽,盛京西望,這裡是美麗的地方。
紫氣東來,深情一往,這裡是出發的地方。
莘莘學子,琅琅課堂,這裡是難忘的地方。
熱愛化工,嚮往煉廠,這裡是感恩的地方
強學力行,勤奮成就,夢想喻理,求真刻苦,贏得希望。
牢記教誨,汗水滋潤。思想不忘,囑託奮鬥,創造輝煌。
我們創新無限,我們放飛理想。
我們朝氣蓬勃,我們鬥志昂揚。
我們重託在肩,我們整裝遠航,我們在這裡學習我們。
我們櫛風沐雨,我們燦若朝陽,我們在這裡生活,我們在這裡成長。
化大以我而驕傲
在這裡翱翔。化大以我而驕傲
我以化大而榮光,我以化大,而我以化大,而榮光,榮光!
職務 | 名單 |
---|---|
黨委書記 | 王強 |
校長 | 許光文 |
副校長 | 笪可寧、張義民、金志浩、楊學印 |
紀委書記 | 孟憲梅 |
學校名稱及起訖年月 | 姓名 | 職務 | 任期 |
---|---|---|---|
瀋陽化工大學(2011.11—2014) | 逄玉俊 | 校長、黨委副書記 | 2011.11—2014 |
瀋陽化工大學(2010.1—2011.11) | 吳劍華 | 黨委書記 | 2010.1—2011.11 |
逄玉俊 | 校長、黨委副書記 | 2010.1—2011.11 | |
瀋陽化工學院(1978.5—2010.1) | 吳劍華 | 黨委書記 | 2003.8—2010.1 |
逄玉俊 | 院長、黨委副書記 | 2003.8—2010.1 | |
於千 | 黨委書記 | 1988.7—2003.8 | |
吳劍華 | 院長、黨委副書記 | 1999.3—2003.8 | |
牛季凡 | 院長 | 1995.5—1999.3 | |
季善義 | 代院長、院長 | 1988.4—1995.5 | |
楊俊超 | 黨委書記 | 1983.11—1988.10 | |
張國義 | 院長 | 1983.6—1987.6 | |
楊惠民 | 黨委書記 | 1981.2—1983.10 | |
艾鴻銘 | 院長 | 1979.5—1980.10 | |
撫順化工學院(1971.8—1978.4) | 陳夢軒 | 黨核心領導小組組長 | 1972.12—1976.3 |
宋誠 | 黨核心領導小組組長 | 1971.4—1972.12 | |
瀋陽化工學院(1962.9—1971.4) | 謝登宏 | 黨委書記 | 1966.2—1967.1 |
楊惠民 | 代黨委書記、代院長、院長 | 1962.9—1967.1 | |
周玉蘭 | 黨委書記 | 1962.9—1964.7 | |
遼寧科學技術大學(1960.7—1962.9) | 周玉蘭 | 黨委書記 | 1960.7—1962.9 |
柳文 | 校長(兼任) | 1960.7—1962.9 | |
瀋陽化工學院(1958.8—1960.7) | 周玉蘭 | 黨委書記 | 1958.8—1960.7 |
黃琦 | 院長(兼任) | 1958.8—1960.7 | |
瀋陽化學工業學校(1952.7—1958.8) | 王志先 | 黨總支書記 | 1957—1958 |
亓國治 | 黨支部書記、校長 | 1952.7—1958.8 | |
張珍 | 校長(兼任) | 1952.7—195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