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從海底出擊的結果 展開

從海底出擊

德國1981年沃夫岡彼得森執導電影

《從海底出擊》是由德國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執導,尤爾根·普洛斯諾 /赫貝特·格勒內梅厄/Klaus Wennemann/ Jan Fedder / 拉爾夫·瑞克特主演的戰爭劇情電影,改編自戰地記者布赫海姆的同名自傳。

該片描述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艘德國U型潛艇奉命出航搜索並擊沉大洋上的英國商船隊,歷經驚濤駭浪出生入死,直到最後返回基地。於1981年9月17日上映(西德)。

2010年《帝國》雜誌(Empire)將該片評為史上最偉大的100部電影的第25名。

2018年12月,老牌權威雜誌《綜藝》(Variety)公布了2018年最佳海外劇集,《從海底出擊》入選名單。

劇情簡介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發明了一艘出沒無蹤的U型深海潛水艇,在海戰中無往不利。一次,這艘潛水艇奉命出擊,執行對英國船隊的襲擊任務,當他們完成任務返航途中,卻遭遇上前所未見的危機。潛在的重重危機隨時威脅著艦艇上官兵的生命安全,這個貌似強大而冷冰冰的龐然大物完全不能自保,一切 只能聽天由命......
影片改編自戰地記者布克海姆的暢銷自傳,榮獲1982年第54屆奧斯卡金獎六項提名。沃爾夫岡·彼得森成為第一位憑著德語電影獲得最佳導演提名的人。
劇照
劇照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Der Alte​Jürgen Prochnow艇長
 Leutnant WernerHerbert Grönemeyer隨艦記者
輪機長Klaus Wennemann----
值星官​Hubertus Bengsch----
副值星官Martin Semmelrogge----
領航員Bernd Tauber ----
機械士官Erwin Lede----

職員表


導演沃尓夫岡·彼得森
副導演(助理)Georg Borgel 、Marie-Antoinette Petersen
編劇沃尓夫岡·彼得森、Lothar G. Buchheim、迪安·雷斯納
攝影約斯特·瓦卡諾
配樂Klaus Doldinger
剪輯Hannes Nikel
藝術指導Rolf Zehetbauer
美術設計Götz Weidner
服裝設計Monika Bauert

角色介紹


  • 海恩里希·萊曼

    海恩里希·萊曼

    演員尤爾根·普洛斯諾

    德國海軍U-96艇艇長,身經百戰。對上層官僚對於戰爭痴心的幻想不屑一顧,同時又對手下官兵們的未來充滿了憂慮。這艘德國潛艇的艦長明白他所擔任指揮的潛艇,並不能完全負起戰鬥的任務。這次前往執行任務,他認為是有去無回,他所擁有的就是一群服從並效忠德國的潛艇士官兵。

  • 維爾納

    維爾納

    演員赫貝特·格勒內梅厄

    維爾納少尉是隨軍記者,為了完成海軍報道並採訪U艇艇員而隨艇出海,並被當作貴客而獲得了一張專用床位,在出海航行任務中,體會到在U艇中戰鬥的殘酷。維爾納少尉實際是原著中的作者。

  • 弗里茨·格雷德

    弗里茨·格雷德

    演員克勞斯·溫奈曼

    綽號“魔鬼” 約安,是挺上的輪機長,與艇長一起執行過很多次航海任務。出港前一天,妻子因要生產而住進醫院,因而在出港后更加時刻挂念著妻子。此次是他第12此執行航海任務,同時也是最後一次。在艇上,直接聽命於艦長的命令,操縱舵輪。

  • 二副

    二副

    演員馬丁·塞米爾羅格

    參軍前是一位銀行家,性格樂觀開朗愛講笑話,在艇上的任務之一就是破譯電報密碼,與記者維爾納關係很好,在很多事情上能相互幫助

  • 克里切鮑姆

    克里切鮑姆

    演員Bernd Tauber

    克里切鮑姆是艇上的領航員,性格溫和處事淡定,同輪機長一樣,與艦長共同服役多年。水面航行時,負責在艦橋觀察星象,測定航行方向與U艇方位。在直布羅陀附近被敵機機槍掃射深受重傷。

幕後製作


劇集改編

影片原型是德國海軍U-96潛艇,艦長海因里希·萊曼·威倫布魯克是德國海軍的王牌艇長,在擔任U-96艇長期間進行過8次巡航並擊沉24艘船。1945年3月30日,U-96在德國威廉港遭到美軍飛機擊沉。布赫海姆曾以戰地記者的身份伴隨U-96進行過一次巡航,此次巡航成為小說《Das boot》的原型藍本,此後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電視劇相繼問世。

影片製作

沃爾夫岡·彼德森為攝影機安排了精確的角度和流暢的鏡頭運動,使得影片雖然在狹窄的潛艇內部取景,卻在視覺上非但沒有壓抑的感覺,反而得到了宏大的場面和巨制的氛圍。
沃爾夫岡·彼德森參照真實潛艇並對他進行了1:1的複製。

創作背景

DAS BOOT
DAS BOOT
德國人沃爾夫岡·彼得森(Wolfgang Petersen)被人們褒揚並不是因為他被好萊塢同化 之後的商業作品《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1997)和《完美風暴》(The Perfect Storm,2000),而是一部令他完全有資格受到廣泛尊敬的德國電影《潛艇風暴》(Das Boot,1981),這部反映二戰時期潛艇戰的驚險片獲得了82年奧斯卡金獎六項提名,沃爾夫岡·彼得森更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憑著德語電影獲得最佳導演提名的人。該片徹底征服了全球觀眾,也為戰爭類型電影建立了一次幾乎不可逾越的典範。
二次大戰期間,德軍一艘U型潛艇奉命出擊,完成對英國船隊的襲擊任務,當他們完成任務返航途中,卻遭遇上前所未見的危機。《潛艇風暴》片長超過三個小時,而從開始到結束的每一分鐘里,時間幾乎都消耗在一艘德國潛艇的封閉空間裡面,滿臉油污、鬍子拉茬的德國海軍是影片的主要角色。在它的悠長篇幅之中並不缺乏大起大落的情節起伏,潛在的重重危機隨時威脅著艦艇上官兵的生命安全,這個貌似強大而冷冰冰的龐然大物完全不能自保,一切只能聽天由命。以德國人的觀點去審視、反思二次世界大戰的電影並不多見,但幾乎一出現都成為了精品,從沃爾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ondorff)的《鐵皮鼓》(The Tin Drum,1979)到薩博(Szabo)的《摩菲斯特》(Mephisto,1981),雖然取材和角度各不相同,但對戰爭的批判和人性的揭示同樣深刻。《潛艇風暴》並沒有以上兩部電影那樣尖銳而明顯的批判性,也沒有在影片中為敵對雙方作出道義上的判斷,它僅僅以二戰中一群普通的德國士兵的角度出發,寫實、客觀地描寫這群非常時期的軍人。他們無條件地執行上級的命令,兢兢業業地堅守自己的崗位,甚至災難來臨也毫不退縮,深入研究對“敵人”的作戰方案,拯救即將崩潰的艦艇和日漸失去的勝利果實。然而面對無休止的戰爭,他們漸漸麻木了,朋友或敵人的界限越發模糊,被他們重創后掉下水中生靈的絕望求救都不能觸動他們的神經。而長時間徘徊在生死邊緣的折磨和壓迫,面對敵人、面對同袍、面對無助的困境,他們逐漸喪失了理性的判斷力,他們苦悶、憂鬱難以自拔,行為日漸失控並趨向瘋狂和歇斯底里。在殘酷的戰爭中,他們更象是一堆行屍走肉,原來性格鮮明、思想單純的年輕人已經徹底死去,取而代之的一部一部的冷血戰爭機器。他們失去了熱情、失去了思想,沒有現在更沒有未來,在一個冷漠而朝不保夕的環境中惶恐度日,何時會死去,何時才能結束,沒有人可以給他們答案。時間已經無人關心,空間已經不再重要,一切將會如何了斷......
沃爾夫岡·彼得森通過《潛艇風暴》,從人性的角度重新審視戰爭為全人類帶來的毀滅性災難。它通過詳實的資料充分地說明,戰爭不單隻為被侵略的國家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作為德國、這個戰爭的發動者,它的人民同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同樣是廣大受苦受難民眾中的一員,而直接參與戰爭的士兵,更成為瘋狂野心的陪葬品,他們犧牲的不只是寶貴的生命,還有生存的權利和尊嚴,他們的在天之靈將永不瞑目!

播出信息


從海底出擊
從海底出擊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Bavaria Film [德國]Süddeutscher Rundfunk (SDR) [德國]
Radiant Film GmbH [德國]Westdeutscher Rundfunk (WDR) [德國]
Twin Bros. Productions (Director's cut)
其他公司(導演剪輯版)
BASF Magnetics GmbH [德國] magnetic film restorationGelula & Co. english subtitles
D. Bassett & Associates Inc. [美國] negative cuttingPacific Title [美國] titles
Sound Satisfaction [美國] foley recording facilitiesI.M. HIT Publications english translation
Signet Soundelux Studios [美國] editing sound effects
發行公司
Triumph Releasing Corporation [美國] (1982) (USA) (subtitled)JMM Invest S.L. (Spain)
哥倫比亞三星家庭視頻公司 [美國] (USA) (DVD)/(USA) (laserdisc)Egmont Film [瑞典] (1998) (Sweden) (VHS)
康斯坦丁影業公司 [德國] (Germany) (re-release)哥倫比亞影片公司 [美國] (USA)
RCA/Columbia Pictures Home Video [美國] (USA) (laserdisc)Adams Filmi [芬蘭] (1982) (Finland) (theatrical)
Neue Constantin Film [德國] (1981) (West Germany) (theatrical)Sony Pictures (2004) (Sweden) (DVD)
Svensk Filmindustri (SF) AB [瑞典] (1982) (Sweden) (theatrical)Nordisk Film [瑞典] (1999) (Sweden) (DVD)
Warner-Columbia Film [法國] (1982) (France) (theatrical)Gaumont Home Vidéo [法國] (France) (video)
Universal Pictures Nordic (2004) (Sweden) (DVD)Gemini Film (1993) (Czech Republic) (theatrical)

上映日期

上映日期
國家日期國家日期
西德1981年9月17日菲律賓1983年5月6日
挪威1981年12月26日美國1997年4月4日
美國1982年2月10日西班牙1997年7月31日
法國1982年2月17日德國1997年12月11日
瑞典1982年2月26日澳大利亞1998年1月22日
芬蘭1982年4月2日英國1998年1月23日
澳大利亞1982年10月7日

獲得榮譽


年份頒獎方獎項獲獎方結果
1985年第5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提名
最佳改編劇本沃爾夫岡·彼德森提名
最佳攝影約斯特·瓦卡諾提名
最佳音響
Milan Bor
Trevor Pyke
Mike Le Mare
提名
最佳電影剪輯Hannes Nikel提名
最佳音效剪輯Mike Le Mare提名
1982年第39屆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外語片-提名
1983年第36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外語片沃爾夫岡·彼德森提名
1983年第6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沃爾夫岡·彼德森提名
1982年第32屆德國電影獎金質電影獎-最佳聲效Milan Bor獲獎
銀質電影獎-傑出故事片-獲獎
2019年第25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海外劇(短)《從海底出擊》(德國)獲獎

作品評價


劇照
劇照
這部電影在氣質上有些許法斯賓德的影子,但是沉穩紮實,裡面的納粹也都是卑微中透出一種了不起的勁,與其說這種“戰爭中每個人都身不由己”的論調貌似有為納粹重新定義人性的嫌疑,還不如說其實所在戰爭里的士兵都是被納粹了的。(時光網評)
每一次突破底線的下潛深度,潛艇里的所有軍士都是在一樣的情緒下操作著各自的工作,把軍人與這艘潛艇看作一個完全不可以分割的整體,繃緊著神經不敢出任何錯誤的處理每一個突發難關,在海底里無奈的潛行者,在炮火中,遠方則是故鄉,停泊的港口。(騰訊娛樂評)
《從海底出擊》沒有重複以往德國潛艇戰神話的老路,集中表現戰爭具體的慘烈程度,而是以人物作為創作的核心,細膩地刻畫了在數百米水下孤立無助的一群船員,以他們的命運遭遇烘托出戰爭製造的悲劇。(新浪娛樂評)
作為一名德國人,沃爾夫岡·彼德森在這部描寫德軍的電影中,更多體現的是對戰爭與人性的反思。(時光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