妝奩

妝奩

妝奩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是zhuāng lián,原指女子梳妝打扮時所用的鏡匣。后泛指隨出嫁女子帶往男家的嫁妝。出自庾信《鏡賦》

基本義


女子梳妝用的鏡匣,借指嫁妝。
亦作“妝匳”。

出處


北 周庾信《鏡賦》

引證詳解


1、女子梳妝用的鏡匣等物。
北 周庾信《鏡賦》:暫設粧奩,還抽鏡屜。
唐 韓愈《大行皇太后輓歌詞》三首之三:只有朝陵日,妝奩一暫開。
劉禹錫《泰娘歌》:妝奩蟲網厚如繭,博山鑪側傾寒灰。
唐 白行簡《李娃傳》:幃幙簾榻,煥然奪目;粧奩衾枕,亦皆侈麗。
宋徐照《清平樂》詞:貪教玉籠鸚鵡,楊花飛滿妝奩。
明 高明《琵琶記·兩賢相遘》:寳劍賣與烈士,紅粉贈與佳人,夫人妝匳衣服在此。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一回:寶玉不答,因鏡台兩邊都是妝奩等物,順手拿起來賞玩。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二回:(黛玉)忙開了李紈的妝奩,拿出抿子來,對鏡抿了兩抿。
2、嫁妝。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六回:(呂布)連夜具辦粧奩,收拾寶馬香車,令宋憲、魏續一同韓胤送女前去。
馮夢龍《醒世恆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我家是孤兒寡婦,沒甚大粧奩嫁送,不過隨常粗布衣裳。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一卷:我家也要備些薄薄妝奩,一時如何來得。
明 凌濛初 《初刻拍案驚奇》卷四:親戚憐他,替他另娶今婦為妾。那婦人妝奩豐厚,洵得以存活。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於中丞》:適巨紳家將嫁女,妝匳甚富,夜被穿窬席捲而去。
清 昭槤《嘯亭雜錄·滿洲嫁娶禮儀》:既定婚期,前一日,女家贈粧奩嫁貲視其家之貧富,新壻乘騎往謝。
何香凝《回憶孫中山和廖仲愷》:我為了玉成他出國求學的志願,變賣了我娘家給我陪嫁的所有妝奩飾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