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鄉

湖北黃岡市紅安縣轄鄉

杏花鄉是紅安縣唯一的建制鄉,地處縣東郊,緊靠縣城。東鄰麻城市,西依城關鎮,南連永佳河鎮,北接火連畈茶廠。杏花鄉版圖面積169.99平方千米(2017年),屬丘陵地區。陽福公路、宋大公路貫穿其境,交通便利。轄42個村民委員會,351村民小組,杏花鄉84008人(2017年)。距武漢市約110公里,距武漢天河機場約90公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紅安縣烈士陵園、深圳寶安商業步行街落戶境內,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省級陽福公路、宋大公路貫穿其境,紅兩線、紅鐵線、紅葉線縱橫交錯,交通十分便利。倒水河、南門河、瀏河、鴨水河,河河有水有魚有特色;三角山、嶂山、遊仙山、諸仙,山山山有林有果有名氣。豐富的山水自然資源、企業設備及人才資源是杏花對外開放的良好基礎。

歷史沿革


自隋朝開皇年間開始至唐、五代、兩宋時期,此地屬麻城縣。元朝至明朝初期屬麻城縣太平鄉、仙居鄉、孝感鄉,後來三鄉合併稱太仙鄉,明朝嘉靖四十二年朝廷建設黃安縣,該地屬黃安縣太仙鄉,明末、清朝到民國時期該地屬於黃安縣太仙鄉,民國時期該地被分成大有會、道安會、徙義會、長山會、葉油會、三角會等地。1949年新中國建立,杏花鄉屬城關區,……1987年設杏花鄉、兩道橋鄉。1996年,杏花鄉面積77平方千米,人口3.5萬人,轄建蘇、培城、東門、東方、杏花、秦世賢、蘇家畈、陳耿家、隗店、紅花沖、王祥畈、郭受九、陡步河、嶂山、李家沖、五雲山、牌坊店、長山、劉世科、李西、許家邊、梅英、汪家、龍潭寺24個行政村;兩道橋鄉面積89平方千米,人口1.9萬人,轄百籮丘、秦受益、花園崗、白果樹、陡岸、駁岸、長竹山、張河、兩道橋、馬家榜、獅子、劉家河、峨山、涼崗、萬家河、大路邊、峨花嘴、秦永洪18個行政村。
1999年,撤銷兩道橋鄉,併入杏花鄉。2004年,鄉政府駐杏花,人口44080人,面積166平方千米,轄建蘇、培城、東門、東風、杏花、星光、曙光、隗店、益心、紅花、王祥畈、郭受九、陡步河、嶂山、李家沖、五雲山、牌坊店、長興、劉世科、許家邊、梅英、汪家、龍潭寺、李西、劉河、兩道橋、張河、獅子、馬塝、百羅、受益、白果、花園、長竹、陡岸、剝岸、峨花、高升、東升、涼崗、精華、峨山42個行政村。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21122200:~001121建蘇社區~002122培城社區~003122接官亭社區~004122東風社區~005122杏花村社區~006220五豐崗社區~206220星光村~207220曙光村~208220隗店村~209220益心村~210220紅花沖村~211220王祥畈村~212220郭受九村~213122陡步河村~214220嶂山村~215220李家沖村~216220五雲山村~217220牌坊店村~218220長山村~219220劉世科村~220220許家邊村~221220梅英村~222220汪家村~223220龍潭寺村~224220李西村~225220瀏河村~226220兩道橋村~227220張河村~228220獅子村~229220馬榜村~230220百羅村~231220受益村~232220白果樹村~233220花園村~234220長竹村~235220陡岸村~236220剝岸村~237220娥花村~238220高升村~239220東升村~240220涼崗村~241220精華村~242220娥山村

地理環境


紅安縣轄鄉,全縣唯一建制鄉。位於縣境中東部,西依城關鎮,南連永佳河鎮,北接火連畈茶廠,東鄰麻城市。面積166.41平方千米。
杏花鄉總耕地面積50006畝,有5000畝優質茶園,20000畝花雜配套生產示範田,15000畝速生豐產林和10000畝乾鮮果生產林。有龍潭寺省級生態農業示範園,劉世科金科園高效農業示範園,以及長興精品果園,建蘇諸仙山旅遊農業示範園,東門村大棚蔬菜園等。龍潭寺茶廠生產的“碧綠青茶”曾獲省級系列優質產品獎。產品行銷中國,出口蘇聯,新、馬、泰等國家。

行政區劃


轄42個村委會368個村民小組,12626戶,48964人,全鄉版土面積170平方公里,山坡崗地面積11萬畝,耕地面積55571畝.42個自然村。
杏花建蘇培城東門東風星光
曙光隗店益心紅花王祥畈郭受九
陡步河嶂山李家沖五雲山牌坊店長興
劉世科許家邊梅英汪家龍潭寺李西
劉河兩道橋張河獅子馬塝百羅
受益白果花園長竹陡岸剝岸
峨花高升東升涼崗精華峨山

人口民族


常住人口86479人(2010年六普)。

經濟


杏花鄉有紡織機械廠、建築公司、深溝螢石礦山等18個鄉辦企業,以及105個村組企業,58個私營民營企業。2005年,杏花鄉還引進建立了紅安縣第一家私立學校——光明學校。中藥材種植是杏花鄉一大特色。該鄉瀏河村種植的紅花、桔梗、天南星等藥材遠銷國內外,給當地農民帶來極大的經濟效益。

社會


文化事業

杏花鄉
杏花鄉
杏花鄉文化設施設備建設頗具規模,2002年,該鄉爭取到中央文化部文明辦扶持貧困地區的文化資金12.5萬元,縣、鄉配套20餘萬元,在原文化站基礎上進行改建。建起一座佔地面積480平方米,建築面積440平方米的綜合文化站,站內開展圖書借閱,文藝輔導培訓、攝影等多項陣地宣傳活動。1998年,該鄉在縣文化部門協助下,建起了東門村圖書室。現有圖書4000餘冊,並有專人管理,極大地方便了當地農民看書學習活動。
杏花鄉農村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經常,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原瀏河村半職業劇團曾在八、九十年代演遍紅安鄉村,在黃岡市境內頗有名氣。迄今,他們還堅持在春節前後,農閑時節組織演出。還有紅花村的民間嗩吶隊、白果樹的牌子鑼鼓隊、包家沖村的春節舞隊,經常性開展演出活動。
培城村的《滾龍燈》為當地一絕。每逢正月十五前後,或重大喜慶節日,當地人們便組織起來,用竹篾、火麻扎製成25米長的龍骨架,后套上用五綵綢緞製作的龍衣。兩條巨龍分別由12名男子持撐,舞動起來猶如蛟龍出海、栩栩如生。時而在地下翻滾扭擺,時而騰空浪朴,配以焰火鞭炮,三眼銃的鳴轟、嗩吶牌子鑼鼓的吹奏,顯得熱烈喜慶,氣勢磅礴。1997年,《滾龍舞》參加紅安第三屆民間藝術節,被定為開幕式領舞,其表演后被省、中央電視台在新聞欄目中進行了播放。

教育

紅安縣杏花鄉劉河小學杏花鄉長春小學杏花鄉陡岸小學
紅安縣杏花鄉峨山小學杏花鄉馬榜小學杏花鄉馬崗小學
紅安縣杏花鄉花園小學杏花鄉郭受九小學杏花鄉長興小學
紅安縣杏花鄉長竹小學杏花鄉許家邊小學杏花鄉鐵爐聯小
杏花鄉兩道中學杏花鄉益新小學杏花鄉精華小學
杏花鄉兩道聯小杏花鄉白果小學杏花鄉百羅小學
杏花鄉五雲小學杏花鄉獅子小學杏花鄉王祥畈小學
杏花鄉涼崗小學杏花鄉朝陽小學杏花鄉李西小學
杏花鄉劉世科小學杏花鄉龍潭寺小學杏花鄉李家沖小學
杏花鄉受益小學杏花鄉曙光小學杏花鄉高升小學
杏花鄉吳榮畈小學杏花鄉新村小學杏花鄉星光小學
杏花鄉培城小學杏花鄉新店小學杏花鄉成人學校
杏花鄉安建小學杏花鄉希望小學杏花鄉張河小學
杏花鄉峨花小學杏花鄉嶂山小學杏花鄉張家灣中學
杏花鄉隗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