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天啟
冒天啟
冒天啟,1942年出生於甘肅,江蘇如皋人。蘭州大學經濟系畢業,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曾師從孫冶方教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經濟學獎百人團委員。長期堅持社會經濟轉型和發展的基礎理論及其國際比較研究。
冒天啟,男,1942年7月出生在甘肅清水,原籍江蘇如皋,父親長期從事電訊和翻譯工作。1966年7月畢業於蘭州大學經濟系。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先後種地、做工近10年,但其間沒有間斷過讀書、寫作。
1975年底在於光遠的關注下,參與由鄧小平指示籌辦的《思想戰線》雜誌。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后即調入《紅旗》雜誌在經濟組任編輯。中國社會科學院組建成立後於1977年8月調回院部在院寫作組參與有關重要文章的寫作。1978年7月返回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從事經濟學基礎理論的研究;同年底,隨孫冶方撰寫《社會主義經濟論》併兼讀他的在職博士研究生。孫冶方病逝后按照他的遺囑參與整理了大量遺稿。1984年初,調入國務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從事宏觀經濟政策的研究和諮詢。
1985年9月--1987年9月參加教委出國語言考試合格並經蘇聯專家語言強化後去原蘇聯塔什干大學、莫斯科大學、列寧格勒大學、新西伯利亞大學經濟系訪問研究。
1988年9月--1994年4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經濟研究》常務副主編、同時兼任《經濟學動態》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系主任等職。1994年5月,調去國務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從事區域經濟的專題(京九經濟增長帶)調查和研究。
1995年9月--1996年4月,重返莫斯科大學從事中國和俄羅斯轉型經濟的比較研究。
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集中精力於轉型和發展的理論及其國際比較研究,兼有中國經濟學獎專家委員會委員、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理事兼副秘書長、孫冶方經濟科學評獎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中國宏觀經濟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工業合作經濟學會副會長、《經濟研究》編委以及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等高校經濟學兼職教授。
曾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第一、二屆著作、論文(合)獎。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撰寫有孫冶方經濟學思想和經濟體制改革理論的研究著作和文章多部(篇),如:《孫冶方傳略》《晉陽學刊》1982年第5期;《試論孫冶方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 》(合著)《經濟研究》1983年第1期;《論孫冶方的社會主義流通理論》《社會科學戰線》1984年第1期;《孫冶方的“最小最大”公式》《炎黃春秋2007年 第9期,等;還有著作:《孫冶方的經濟體制改革理論研究》(合著)經濟日報出版社,1987年7月;《孫冶方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研究》(合著)經濟日報出版社,1987年7月;《孫冶方“社會主義經濟論稿”體系研究》(合著)經濟日報出版社,1987年7月,等。
主筆或參與撰寫的著作有多部,如:《轉型期中國經濟關係研究》(1998,湖北人民出版社、日本京東大學、台灣大學經濟學教材)、《經濟轉型和社會發展》(1999,湖北人民出版社)、《五十年巨變:從集權計劃經濟到現代市場經濟》(1999,江蘇人民出版社),還有《馬克思主義和當代中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文化。政治》、《什麼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經濟結構改革》等。
撰寫的論文數百篇,涉及轉型和發展及其相關的國際比較的經濟學基礎理論,如:《關於價值概念的幾個問題》《經濟科學》1981年第3期; 《試論理順經濟關係 》《經濟研究》1984年第9期; 《“冷靜地考慮一下過去”》《經濟研究》1989年第10期; 《論對現存所有制結構堅持繼續調整的思路》(《財貿經濟》1990年第8期; 《關於深化企業改革的幾個問題》《開發研究》1990年第4期; 《繼續發展多種經濟成分,實現經濟結構優化配置》《經濟研究》1990年 第8期; 《中國九十年代的經濟發展與改革》《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1年第1期; 《關於黨對社會主義建設的幾個重要經濟思想》《經濟研究》1991年第6期; 《克服僵滯觀念 加快改革步伐》《改革》 1992年 第3期; 《經濟改革理論的新進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江淮論壇》1992年 第6期; 《市場取向:中國經濟改革大趨勢》《中國工業經濟》1992年第 7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所有制·產權關係》《財經問題研究》1993年 第2期; 《“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企業經濟》1992年第10期; 《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實質性進展》《新視野》1995年 第2期; 《轉型中的俄羅斯經濟》《改革》1996年第04期; 《國有企業改革何以步履維艱 》《中國工業經濟》1997年 第9期; 《國有企業改革深化的標誌:“減持”國有股》 《市場經濟研究》2002年 第1期; 《另解“消滅私有制”》《經濟導刊 》2002年第4期; 《體制的“瓶頸”和深化改革的難點》《中國流通經濟》2003年 第11期; 《所有制/產權理論研究述評》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04年第5期;《轉型經濟研究的現狀和理論問題》《 開放導報》2004年第6期; 《石油管道:透視俄內政外交的窗口》《亞太經濟時報》 2004年; 《俄羅斯與中國:市場化進程的比較與評估》《學習時報》2004年; 《又一次"調控"帶來的又一次思考》《開放導報》 2004年 第5期;《堅持鄧小平市場經濟理論,構建中國的經濟學新體系》《山東社會科學》2005年 第1期; 《對恩格斯晚年社會發展思想的再思考》《社會科學報》 2007年4月19日;《轉型國家不同制度安排和價值取向---中俄轉型理論和實踐比較》《經濟研究》2007年第11期;《改變研究思路,把握《資本論》精髓----依法為據的“佔有”才是真正的“所有”》《社會科學報》 2008年4月24日,等
撰寫的外文論文有多篇,如:《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трансформаця в Китае и России 》(論中國和俄羅斯的經濟轉型) ,載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彼得格勒大學學報) 2003年第4期; 《з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трансформация в китае и россии методы и основные вопросы сровнительного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論中國與俄羅斯經濟轉型比較研究的方法與問題),載 Китай и россия 2003 : 《развитии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реформ》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Россий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наука(中國與俄羅斯 2003:《經濟改革與發展》 俄羅斯科學院編);《сравнителный анализ процессов становление системы рыночых отношений в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е》(對俄羅斯與中國市場化改革進程的比較分析),載 Китай и россия 2005: 《общее и особенное в социа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м развитии》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Россий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наука(中國與俄羅斯2005:《社會經濟發展的一般性與特殊性》俄羅斯科學院編),等。
經濟學理論研究要面向社會現實,求創新,不唯書;講實話,不唯上,在國際比較中推進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的積極轉變和穩定發展,這是一代經濟學家應有的社會和歷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