鹼性
鹼性
鹼性(alkaline)是指一種物質在溶劑中能向其它物質提供未共用電子對的能力,常溫時,其pH>7,則溶液呈鹼性。
對於一種物質,是否具有鹼性取決於未成對電子接受質子的能力。如在水溶液中,OH-離子能夠接受H+,NH4+等離子,從而表現出鹼性;相應的,在非水體系中,如在液氨溶劑中,NH2-離子能夠接受NH4+等離子,同樣也表現出鹼性.
常用,NH3·H2O等,常用的有機鹼主要是季銨鹼類.R4NOH
一般來說,物質的鹼性強弱取決於接受質子能力的大小和形成的原子團的穩定性等。如NH3能接受BF3形成BF3+NH3-,NH+,但該離子的穩定性差,故NH3表現為弱鹼性.而NH2-接受H+則形成穩定的NH3,故NH2-表現為強鹼性。在水溶液中,NaOH與KOH等鹼性相當,這時稱這樣的溶劑為拉平溶劑,而在某些溶劑中能表現出不同鹼鹼性的差別,這樣的溶劑稱為區分溶劑.(見人教六年級上冊語文書 課文:《奇妙的酸鹼》)
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鹼性越強;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
某些化合物的鹼性也可以用O2-負離子的含量來表示,如某些工業用渣的鹼性大小用O2-負離子的活度來表示。
鹼性物質:做麵包用的小蘇打、家用清潔劑……柿子和肥皂里含有鹼性物質。(見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科學書第二單元。課文:《變色花》)
含鉀、鈉、鈣、鎂等礦物質較多的食物,在體內的最終的代謝產物常呈鹼性,如,蔬菜、水果、乳類、大豆和菌類食物等。與呈鹼食物適當搭配,有助於維持體內酸鹼平衡。食品的酸鹼性與其本身的pH值無關(味道是酸的食品不一定是酸性食品),主要是食品經過消化、吸收、代謝后,最後在人體內變成酸性或鹼性的物質來界定。產生酸性物質的稱為酸性食品,如動物的內臟、肌肉、植物種子(五穀類)。產生 鹼性物質的稱為鹼性食品,如蔬菜瓜豆類,茶類等。
鹼性
能與酸反應
例如:
Cu(OH)2+2HCI=CuCl2+2H2O
⒈鹼呈鹼性(水溶液,25攝氏度)
鹼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
鹼能使無色的酚酞試劑變紅。pH>7
⒉與酸性氧化物反應 註:
鹼 +酸性氧化物==鹽 + 水
例:①Ca(OH)2+CO2=CaCO3↓+H2O
②2NaOH+CO2=Na2CO3+H2O
註:酸性氧化物不等於非金屬氧化物
⑴概念:能與鹼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通常不涉及化合價改變的前提下)。如CO2、SO2、SiO2、SO3、Mn2O7等均屬於酸性氧化物。
⑵注意:①酸性氧化物包括大多數非金屬氧化物和少數金屬氧化物(如Mn2O7),但少數非金屬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如CO、H2O等。②酸性氧化物在正常條件下多數能溶於水,跟水化合生成酸,但這一點並不是酸性氧化物必然的通性,如SiO2就不能與水在普通條件下反應。
⒊鹼與酸發生中和反應(基本上都是放熱反應)
例①2NaOH+H2SO4=Na2SO4+2H2O
②Ca(OH)2+2HNO3=Ca(NO3)2+2H2O
⒋鹼 +鹽==新鹽 + 新鹼
如Ca(OH)2+Na2CO3=CaCO3↓+2NaOH
條件:①滿足複分解反應的條件(生成物中有沉澱、氣體生成或水)
②反應物必須可溶於水
舉例:CaCO3+Ba(OH)2——BaCO3+Ca(OH)2
即使滿足複分解反應的條件,卻不是屬於鹼與鹽的反應,因為CaCO3不溶於水
鹼通性的原因:
鹼是一種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都是OH-的化合物。
岩漿岩中的鹼性與PH值一點關係都沒有。通常所用的鹼性指標是里特曼指數,計算公式是σ= ( K2O + Na2O )∧2/ ( SiO2 - 43 )。其中Na2O+K2O在岩漿中的含量稱為全鹼含量。由於它們在地幔、地殼中的含量差別顯箸,是主要元素中最容易熔融的組分,對源區的組成、部分熔融程度的變化以及岩漿的演化過程反應敏感,因而在岩漿岩的研究中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