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達語族

蒙(捫)達語族

或稱蒙達諸民族,南亞印度中部使用南亞語系蒙達語族諸語言的民族集團。又稱捫達人。除蒙達人本支以外,還包括桑塔爾人、霍人、卡里亞人、科爾庫人、比羅爾人、布米吉人、朱昂人、薩瓦拉人和加達巴人等。蒙達語族又稱科拉里亞語族。故蒙達人有時也稱科拉里亞人或科爾人。一般認為,蒙達人是印度最古老的居民,后被達羅毗荼人和雅利安人排擠到中部深山密林之中。蒙達語言均無文字。蒙達人本支主要分佈在印度比哈爾邦和奧里薩邦。屬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保留萬物有靈信仰,崇拜太陽,迷信兆頭。據考證,蒙達人原住北方邦阿澤姆格爾地區,后經曲折遷移,定居現地。絕大部分蒙達人仍處在父系氏族階段。財產待幼子成年後,諸子均分,女兒無繼承權。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玉米、豆類和蔬菜;輔以採集和射獵。手工業比較發達,擅長制陶、編織和木工;部分人在冶金等工礦企業做工。

目錄

正文


舊稱澳斯特羅-亞細亞語系。分佈在南亞和東南亞,如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度中部、東北部和尼科巴群島,以及中國雲南的西南部。約包括150種語言,其中多數語言各有許多方言,使用人口約4000萬。南亞語系通常分為4個語族:孟-高棉語族、蒙(捫)達語族、馬六甲語族和尼科巴語族。
孟-高棉語族是 4個語族中包括語言最多(約100種)、使用人數最多(約3500萬)、地理分佈最廣的語族,分佈於從印度東北部到柬埔寨和越南等東南亞許多地區。主要語言有越南語高棉語、孟語、巴拿語、帕科語、克木語、佤語、德昂語(原稱崩龍)、塞當語、奇勞語、比爾語、布朗語等。
蒙達語族是南亞語系中的第二大語族,主要分佈於印度中部和東北部。包括10餘種語言,主要有桑塔利語、蒙達里語、庫爾庫語、喀里亞語。
馬六甲語族分佈於馬來西亞的大陸地區和泰國的最南端,從地理上講,該語族的語言跟南亞語系其他語言是隔絕的。包括10餘種語言,主要有塞芒語、薩凱語、雅昆語、塞諾語。
從前認為尼科巴語族只有一種語言 ──尼科巴語,現在有的語言學家則認為它包括近10種語言,但使用人口都很少,總共不過1萬人左右。分佈於安達曼群島南部的尼科巴群島和蘇門答臘西南部。語言有卡爾語、喬拉語、特雷薩語等。
語音方面,南亞語系諸語言的主要特點是輔音系統比較整齊。塞音清濁的對立比較普遍,有獨立的清音送氣系列。在孟-高棉語族的不少語言中,有內爆發音作為前聲門化鼻音和流音的情況。詞尾塞音常常是不除阻的。母音系統比較豐富,母音常區分為高、前、中、后4級。長母音很普遍,但鼻母音不常見。除越南語等少數語言有聲調外,南亞語系諸語言通常都不是聲調語言。
語法方面,句子的一般語序為主語—動詞—賓語,但蒙達諸語言卻是主語—賓語—動詞;形容詞通常跟在它所修飾的名詞後面;句法中也使用唯被動結構,常用前置詞而不用後置詞;等等。
辭彙方面,詞的結構通常是一個主要音節,有時前面可再加上一個次要音節。主要音節的組成是“(輔音)—輔音—母音—輔音”;次要音節是“輔音—母音”或一個音節輔音。大多數詞根都是單音節的。前綴和中綴較普遍,但後綴不普遍,蒙達諸語言和尼科巴諸語言例外。蒙達諸語言的形態變化比較複雜,但越南語卻沒有形態變化。南亞語系諸語言常常從鄰近的或有影響的大語種借詞,如越南語向漢語借詞,孟語和高棉語向梵語巴利語借詞,同時失去許多原先固有的詞。動物名稱往往是禁忌詞語,因而多使用別稱。通常以某個親屬詞,如“大叔”、“爺爺”之類來稱呼它們,後接描述該動物的雙關語。經過若干時間,別稱變成標準稱呼,正規名稱反而逐漸消失。
文字方面,孟語和高棉語的文字傳統最古老。字母形狀和書寫原則都來自印度文字。尚存的最古老的銘文、碑文是古孟語(6世紀)的文字,其次是7世紀前後古高棉語的文字。越南語在 8世紀以前採用漢字,20世紀初改用拉丁文字,外加一些符號和調號。南亞語系其他大多數語言只是近百年來才有文字。
參考書目
M . Ruhlen , A Guide to the Lɑnɡuɑɡes of the World,1975,1976.
C.F. Voegelin and F.M.Voegelin,Clɑssificɑtionand Index of the World's Lɑnɡuɑɡes ,1977.
見南亞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