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文化

課堂文化

課堂文化,就是通過智慧型教師的教育智慧,創建、激發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課堂,從而形成一種對生命的理解、關懷與尊重。

基本解釋


基本釋義
所謂課堂文化就是通過智慧型教師的教育智慧,創建、激發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課堂,從而形成一種對生命的理解、關懷與尊重;開放、自由、和諧、智慧的;提升教師和學生生命質量的課堂文化。課堂文化是一種特殊的聚合化的文化,並帶有一定的情境性,主要體現的是一種氛圍,是一種人的精神氣象,要從人的角度出發,體現對人的關懷與重視,建立在心與心的交流和溝通之上。這樣學生才能放開,放鬆地得到發展。課堂文化要充分體現個性、人道主義精神,從而形成一種內在的素質聚合力,促進其人格的形成。課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一個班級乃至一個學校的風貌、風氣。良好的課堂文化具有較強的聚合力。
新時代課堂文化
時代進入二十一世紀,傳統的課堂教學文化已經完全不能適應當今的需要,在當今社會知識大爆炸的年代里,傳統的育人目標已經跟不上時代的需要,新課程改革已勢在必行,新課堂文化也隨之出現。新課堂文化否定了那些“過時”、“陳舊”的傳統課堂文化因素,提倡建立師生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師生互動,共同探討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去認識、去探究,從而達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來促使其生命的發展。新課堂文化,關注學生的發展,體現新課程課堂教學重過程、重體驗、重探究的基本理念。

農村課堂文化現狀


學校地處偏僻的邊遠農村,在教改之前,雖然學校的學生在小學四年級就開始學英語,但是升人初中后,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不是提高了,反而降低。隨著時間的變化,他們對英語學習感到越來越難,甚至有一些學生喪失英語學習的信心。每年,學校的英語考試成績不是很理想,全校優秀的學生比例在上升,后1/3學生的人數也在上升,中游的學生的成績則呈現下滑的趨勢。學校的英語學習情況,七年級好於八年級,八年級好於九年級。造成以上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多方面,主要的原因是從學校的角度來看,應試教育的因素還在起作用,抓“好的”、棄“差的”這一現象尤其體現在面臨中考的九年級。一切為了中考而動。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有些教師則由於種種原因,緣用著傳統的教學模式,沒能真正擺正主導與主體的地位關係,在備課時只顧備教材、教學進度,習忽略了備教法和學法;在教學中,大部分農村教師片面強調教師的主導,而忽視學生在學時的主體作用,上課生搬硬套,大搞“一言堂”,根本不去考慮學生的感受。從學生的角度來說,現在的農村學生獨生子女多,從小嬌生慣養,再加上現在生活條件改善了,導致學生獨立性差,依賴心強,缺少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質和克服困難、創新求實的堅強意志。
所有這些,直接導致了學生英語學習的心態發生巨大變化,或是力不從心,討厭英語,或是乾脆不學英語。因此,要改變原來的這種教學現狀,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構建新的課堂文化?什麼樣課堂教學才是最有效的?課堂教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新課堂文化呼之欲出。新課堂文化到底是什麼呢?現代教育理論認為,課堂是學校最主要的教育載體,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在本質上是一種以提高個體生活質量以及生命價值和意義為旨歸的特殊的生活實踐過程,是一個學生不斷地超越和提升現有的生存狀態,從而創造一種更為完滿的可能生活的動態生成過程。因此,圍繞學生的個體,倡導自主學習,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提高生命價值是本次課堂文化改革的重點之一,英語新課程標準也把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形成自主學習能力作為英語教育改革的一大理念。

新課堂文化三原則


1.互動性原則:新課堂文化呼喚著合作學習,新課堂文化下,合作學習的互動觀與傳統的互動觀不同,不再局限於師生之間的互動,而是將教學互動進一步拓展為教師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學是一種人際交往,是一種信息互動。生生互動是教學系統中尚未開發的寶貴人力資源。在課堂上,學生之間的關係比任何其他因素對於學習成績、社會化和發展的影響都更強有力。與同伴的社會相互作用是兒童身心發展和社會化賴以實現的基本關係。合作學習的互動觀是建立在對教學反思的互動基礎上的。
2.目標性原則:新課堂文化下的課堂教學,都要圍繞著三維目標的實現和達成,不僅強調學生獲得認知方面的發展,而且力求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樂趣。融知、情、意、行於一體,兼顧認知、情感和技能多種教學目標的協同達成,十分注意人際交往的技能目標。
3.因材施教原則:新課堂文化理念倡導人本教育。在新課堂文化的實施中,教師應該以人為本,在和諧、平等的教學互動中,既顧及了全面,又照顧到個體。這就要求學校教師在課前作好充分的準備,教師的教學目標定位於全體同學。

新的課堂文化


1.關愛學生身心,關注生命發展,構建生命的課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強調: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性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因而,新課堂文化要求教師把關愛學生的身心、尊重學生的人格作為首要任務來實施。沒有關愛學生的課堂,就不會有互動,更談不上活力四射;沒有尊重學生的課堂,將會“死水一潭”,甚至會產生師生抵觸的局面。
⑴愛護學生,構建生命的課堂。愛是一種溝通,一種包容,一種接納,一種力量。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只有真正關愛學生,學生才會感到被信任,才會接納該教師的全部,才能向教師毫無保留敞開自己的心扉,提出自己的疑問,說出自己的見解。特別是那些後進生,只要教師付出真誠的愛心,才能消除他們心中自卑的陰影,喚醒他們的自信心,才能使他們從教師的關愛中體驗情感的支持,從而參與到班級集體的英語教學活動中來,從中獲得英語學習的樂趣,增強他們英語學習的信心。
⑵尊重學生,關注生命的發展。在新課堂文化的英語教學中,教師的職責是組織和引導好學生英語學習。“好問”是中小學學生的天性,面對著那些天真無邪的學生,面對著他們提出的各種“幼稚”、“天真”的問題或“刁鑽”、“古怪”的回答,教師的態度是怎樣?新課堂文化提倡教師應尊重學生,包容學生,給學生應有的鼓勵和指導。學校不能輕易地否定學生的學習需要,而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好問”的天性,即使學生的問題是那麼的“幼稚”、他們的回答是多麼的“刁鑽”,作為教師,不要輕易地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的課堂評語應該有:“You are brave! Pay attention to-----”、“You are hardworking,-----”“You are so clever,-------”等等。只有這樣的課堂,師生才能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學生的身心才能得以舒展思維活躍;師生真情關愛,民主平等,使得師生和諧共處、情感交融、愉悅互動,大大地提高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相反,沒有尊重的課堂沒有體現生命的“需要”,更談不是生命的發展。
因此,新課堂文化認為,生命的課堂應該是尊重生命的獨立,呵護學生生命成長的歷程,傾聽學生生命的“脈搏”跳動,在和諧、平等的師生互動中,共享學生生命成長的真實體驗。西南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彭澤平說:“好的課堂在於精神生命的涌動”。
2.面向全體學生,創設和諧環境,構建生態的課堂。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生命力的小環境。由這些獨立的生命體組成的課堂無疑便是一個大的生態環境,也可以說是一個自然的生態園,學生就是生態園中花、草和樹木,而教師就是生態園中辛勤勞動的園丁。為了使生態園更生態、更美麗,他們無怨無悔,無私奉獻。因此,對於英語新課堂文化,生態的課堂是指和諧平衡的課堂文化,就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來說,課堂教學講究教與學要平衡、師與生要平衡、引導與探索要平衡。這一系列的平衡是建立在師生和諧共處的基礎上,只有和諧的生態環境,才能培養出美麗、生態的生態園。
⑴,創造和諧教育環境,還學生學習空間。盧梭說過:教育必須順著自然——也就是順其天性而為,否則必然產生本性斷傷的結果。學校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只是封閉的室內教學和“填鴨方式”的教學方式,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討厭英語學習,這種課堂文化已經遠遠地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新課堂文化指出生態的英語課堂為師生髮展而教,為師生髮展而學。英語課堂教學應該是順應學生英語學習的自然,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活動必須順應學生的英語學習和學生的發展。因此,新英語課堂上的師生平等、和諧共處的教學環境呼之急出,師生的英語“教”和“學”在和諧中自然地生長,教師的主體精神和學生的主體精神都得以充分的展現。在學校的英語課堂中還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還學生真情洋溢的世界,還學生心向自然的情愫。
⑵走進學生的課堂空間,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素質教育指出學校的教育方針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因而,面向全體學生成為教師的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片面地只看學生的成績,忽略學生的內心世界的呈現。在新英語課堂中,教師應該走進學生的課堂空間,尊重學生,尊重生命的個體,尊重每一個學生內心的發展要求,滿足學生獨立個體的需要,順其自然、因勢利導,為學生創設一種自然寬鬆的教學環境下,讓他們在快樂地學習、自由地成長,然後,逐漸發現他們各自的天賦,然後才有的放矢的“施肥灌溉”,激發他們內在的潛能,開發他們各自的創造能力。這樣的教學環境沒有盆景工藝式的纏扎,沒有馴技強化般的鞭打。教師的話語詩意盎然,如春風化雨,滋潤學生的心田;教師的笑容激情蕩漾,似陽光和煦,溫暖學生的心房。這樣的教學真正地體現了教與學平衡、引導與探索平衡、師與生平衡,更重要的是它完全體現了英語課堂教學中對生命的關愛和尊重,展示了英語課堂教學的科學性“真”和人文主義精神“善”。有利於後進生的成長。
因此,新課堂文化認為,生態的課堂教育應該順應自然,順應學生的各自的天性,在和諧溫馨的課堂教學氣氛中,讓這些“小樹”快樂地學習、自由地成長;這種新英語課堂文化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中重新解讀教育,重新發現生命價值,提高思維品質,形成教師、學生各自發展與互動發展的生態鏈條。
3.依託課堂情景,聯繫實際生活,構建生活的課堂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說,世界處處即生活,處處有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學校的課堂也是生活,也是教育。
⑴聯繫實際生活,喚醒學生“認知”-。知識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地里冒處來的,更不是人的大腦天生固有的,而是由先人通過了解、認識,經過反覆地實踐和研究得出的經驗總結,英語作為一門實用的語言,也是如此,它的內容都來源於人們的生活。初中三年中每一單元的話題都是人們生活中的一個個具體事例,一條條寶貴的經驗以英文文字的形式展現出來。因而,新課堂文化要求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圍繞每一節課堂的話題,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切實地開發課堂上的課程資源,靈活地把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社會信息與實際生活中應用知識的事例納入英語教學內容,實現“英語教學回歸生活”。在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特別是那些後進生,讓他們自己去認識英語,領悟英語知識,了解社會生活。日積月累,從而讓他們懂得自己今後在英語學習中如何發展,並怎樣去實現發展。
⑵藉助媒體教學,還原實際生活。課堂即教育,課堂是生活。學校提倡英語教學方法生活化,就是把英語課堂教學看作是一種生活實踐,把英語課堂縮影成學生探索社會的窗口,通過多媒體教學,把學生從生硬的英語文字教學中帶回現實生活中來,還原實際生活。如教學Go for it七年級上Unit 9 section A。因為這一單元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各種樂器的名稱。對於學校這裡的農村初中來說,學生可能了解個別樂器,如吉他、鼓,但是小提琴和小號等樂器,他們並不知曉,所以,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先通過多媒體播放學生熟悉的樂曲(由不同的樂器來演奏),讓學生去猜,猜中有獎。而後再配上該樂器的圖片,學生一看就明白了,哪一首樂曲是由什麼樂器演奏出來的,把學生從課堂拉近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感覺他們確實聽到小提琴或小號演奏的音樂,效果顯著。因為學生從身邊的音樂進入到英語教學中來,整個課堂讓他們在音樂中暢遊。
因此,新課堂文化認為,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生活的課堂應貼近實際生活,把抽象的英語知識具體化,形象化,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在感受中認識英語,在認識中理解英語學習,在理解中升華,從而達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完善英語學習的自我認識。
4.突出學生主體,注重體驗參與,引導探究學習,構建生本的課堂
《英語新課程改革》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指出新課程的實施以突出學生主體的思想,以學生的發展作為新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練意志,活躍思維,展現個體,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這個過程在於教師在課堂上如何讓學生參與進課堂教學中,在課堂學習中,體驗學習,體驗知識,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
⑴突出學生主體,關注個體差異。課堂是教師的“陣地”,也是學生的“戰場”。教師的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生的自我提高和發展為出發點,突出學生的主體的作用,不能避實就虛。否則就會陷入傳統教育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圈子裡。新課堂文化的課堂是學生自主的課堂,教師組織英語教學必須還學生主動學習的權利,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己學習、鑽研。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也存在,對於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上,教師儘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自我選擇,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創造,自我表現和自我實現的空間。同時,學生在課堂上和課本上學到的知識是有限的,僅憑教師的每一次45分鐘課堂進行教學是遠遠不夠的,課堂上更多的、更合理的時間應留給師生共同解決學習困難、研究學習課題和探索知識奧秘。尤其是那些後進生,引導他們克服英語學習困難,解開學習的心結,帶領他們由英語課文進入到博大的英語知識領域裡學習、探索,讓他們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現,他們越有機會表現自己,就越會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來,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提高了,他們在不斷的表現中產生了自我發展的要求和願望,由此來推動他們主動把握機會,爭取機會,甚至創造機會,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⑵注重參與體驗,培養自主意識。農村初中的學生獨立性差,依賴心強,缺少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質和克服困難、創新求實的堅強意志。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已經讓有些學生失去信心,他們完全依賴教師的傳授,甚至連答案也希望教師給出,更不用說讓他們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回答問題,這就是傳統課堂教學的最大弊病。新課堂文化提出:要解決這個問題關鍵在於課堂上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充分挖掘學生的各項潛能。教師要處理好課堂上的每一個教學細節,比如說,從貼近生活的教材入手,讓學生感悟身邊的英語知識,用英語寫下自己經歷過的故;通過課外的生活材料,把它製成教學幻燈片來進行英語教學;從身邊的具體事例做起,從學生的“聽、說、讀、寫”入手,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四項基本技能;甚至必要時,把學生帶出課堂,走入實際生活,到公園、體育館、街市或田野去體驗英語、去學習英語、去運用英語,在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中他們就會從中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體會帶英語學習的樂趣。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從而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自主學習的意識。教師能使課堂上的每一個教學內容由抽象到具體、由繁瑣到簡單,讓學生在生活體驗中學習英語,在體驗中成長。
⑶展開師生對話,引導探究學習。新課堂文化提出師生是課堂教學的參與者,課堂教學的目標和任務都是由師生共同完成的。因此,英語教學中課堂文化既包括了師生間的互動對話練習,生生間的互動會話交流,也包括了師生間的相互溝通、共同探究。這是完全不同於傳統的課堂教學。學校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在課堂上過分重視語法和辭彙、語言和知識點講授,學生被動在接受教師的傳授,課堂上缺乏師生的溝通和互動,忽視了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在新課堂英語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組織課堂教學,推動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對於那些中等生和後進生來說,還是學生學習的輔助者和促進者,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提倡合作學習,使班級形成一感股自由對話、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探討的良好學習風氣,讓他們在自主自由地探討中,互幫互助,共同學習,共同提高;也讓學生在快樂的合作學習中,總結出自己英語學習的經驗。
⑷作出自我評價,釋放自我能量。教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學生的學習及發展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那絕對不是一場英語競賽。因此,在課堂上,教師絕不能只看成績而不看學生的學習過程,把對學說生的評價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上,;盡量多鼓勵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自我評價、自我反省,總結自己英語學習的得失,為調整自己以後的學習目標、制定更好的學習計劃作好了鋪墊。這不僅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水平產生一種強烈的責任意識,還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部動機的主要源泉,更重要的是還讓學生持續關心自己的學習成效。這是學生對自己意志品質培養的重要表現。所以,新課堂文化認為,教師應儘可能地將自我評價引入課堂教學中,使課堂成為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共同發展的的工作空間。
因此,新課堂文化認為,以學生為主體,不僅把他們看成教學的主體,同時,也是教學資源;動力之源;能量只源。在課堂上,他們是受教育者,同時,也是教育者。教師應緊緊依靠學生的內驅力,發展學生的學習天性,釋放學生的個體潛能,達成自主學習的目標,實現自我發展。

新課堂文化建設中的幾點注意事項


1.在新課堂文化的建設中,教師密切注意課堂教學中的學生的自主性和課堂紀律有效性,教師的有效課堂教學要做到自主與紀律雙贏。
2.正確處理好課堂上學生的各種生成性問題,從學生的突發事件中生成出來課程資源,教師的處理是一種藝術。教師要從突發事件中挖掘出其積極因素用作課堂教學資源,用於課堂教學。注意教師態度要嚴肅,語言要柔和。
3.對學生的評價,尤其是對那些後進生的評價,盡量做到中肯,切勿指責、漫罵。平時,給每一個學生建立起一成長檔案,首先,教師要求學生對自己作出評價,然後由教師把學生作出的自我評價交給全班同學來共同測評。評出優秀,進步最快的。
六、小結
新課程改革呼喚新課堂文化,在新課堂文化教學理念下,課堂教學呼喚生機和活力。新課程課堂教學藝術體現出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尊重生命;體現出重思維過程,重學習方法變革,重性格品德的塑造;體現出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過程重學生自主學習的優勢,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只有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主體參與學習,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才能使主體得到主動、生動、全面、和諧、充分的發展,才能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教師應當寬容待人,要有愛心、有熱心、有耐心、有恆心、有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要放下架子,對學生的表現應始終採用鼓勵性評價,不失時機進行點撥,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面向全體,產生共鳴。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學生學會發展的需要,是落實課程改革的一種實際行動,是廣大教師的責任和義務。在教學過程,教師要給學生以最多的自主探究和交流的機會,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拓寬學生在教學中的空間,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知識,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富有個性的學習。
因此,要構建新的課堂文化中,教師就必須以當前教育的神聖使命為依據,對新課程的課堂進行全新的思考和定位,努力構建平等民主,和諧共處,互動合作,自主探究的課堂文化,以賦予課堂以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為此,學校教師還必須重建教師專業文化,必須對現有文化進行取捨、整合與轉化,並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只有做好上述這些方面,學校的教育改革才會曙光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