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中沙鎮的結果 展開

中沙鎮

湖南省湘潭市湘鄉市下轄鎮

中沙鎮,隸屬於湖南省湘潭市湘鄉市,地處湘鄉市西南部。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至1949年,屬興讓鄉八都;1988年2月,撤鄉建中沙鎮;1995年5月,撤區並鄉,撤銷桂花鄉併入中沙鎮。截至2018年末,中沙鎮戶籍人口為27632人。截至2020年6月,中沙鎮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萬福社區。

歷史沿革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至1949年,屬興讓鄉八都。
1952年11月至1958年8月,屬六區。
1977年12月,中沙公社與大杉公社合併為中沙人民公社。
1984年2月,恢復鄉村建制改名中沙鄉。
1988年2月,撤鄉建中沙鎮。
1995年5月,撤區並鄉,撤銷桂花鄉併入中沙鎮。

行政區劃


2011年,中沙鎮轄1個社區、27個行政村:萬福、主步、扶塘、石塘、大杉、小洞、田心、中心、茅畲、萬寶、龍山、梅龍、道常、雲居、洞上、西沖、紅荷、道坪、中沙、桂花、紫峰、梅口、虎山、道沖、朝陽、紫山、滄泉。下設3個居民小組和211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中沙鎮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萬福社區。
中沙鎮區劃詳情
萬福社區西沖村大杉村田心村公略村
中沙村梅龍村龍山村桂花村和諧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中沙鎮地處湘鄉市西南部,東面與栗山鎮相連,南面和西面與婁底市雙峰縣井字鎮、梓門橋鎮相接,北面與虞唐鎮為鄰,行政區域面積68.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中沙鎮境內地勢較高,四面環山,平均海拔400米以上,最高點荊紫峰海拔750米,最低海拔為340米,屬黃麻沙石土質,地質結構較為穩定。
水文
中沙鎮境內河道由北往南經中沙河,由西往東經桂花河注入漣水。境內河道22千米。
自然資源
中沙鎮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滑石、花崗岩、石灰石,儲量較為豐富。滑石集中分佈在西沖、紅荷一帶,花崗岩、石灰石分佈在梅龍山一帶。地下水資源豐富,己開採大杉、中沙兩處自來水飲水廠。有可利用養殖水面4000畝。農業主產稻穀、藥材、楠竹茶油等。境內有一棵500多年樹齡的大杉樹。有耕地面積3.2萬畝,全部為水澆地。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中沙鎮總人口2699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937人,城鎮化率22%。總人口中,男性14111人,佔52%;女性12879人,佔48%;18歲以下6101人,佔22.6%;19—34歲9528人,佔35.3%;35—59歲7285人,佔27.0%;60歲以上4076人,佔15.1%。總人口以漢族為主,達26965人,佔99.9%;另有土家、苗、侗、瑤等6個少數民族25人,佔0.1%。2011年,人口出生率3.6‰,人口死亡率1.3‰,人口自然增長率2.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94人。
2017年末,中沙鎮常住人口為18489人。
截至2018年末,中沙鎮戶籍人口為2763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中沙鎮財政總收入915萬元,比上年增長18%。完成國稅56萬元,地稅16萬元,人均財政收入22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016元。
2018年,中沙鎮有工業企業3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7個。
農業
2011年,中沙鎮完成農業總產值1.8億元,占生產總值的11.5%;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4%。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6萬噸,人均592.8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油料作物。油料作物種植面積5420畝,產量267.5噸,其中油菜45噸,油茶222.5噸。蔬菜種植面積5235畝,產量5205噸。主要品種有蘿蔔、白菜、瓜類、玉米、紅薯等。
中沙鎮畜牧業以豬、家禽為主,2011年,出欄生豬5.2萬頭,年末存欄2.1萬頭,家禽飼養量21.5萬羽,上市家禽16萬羽;養殖黃牛6587頭,山羊5680隻。2011年,畜牧業總產值0.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2%。
2011年,中沙鎮造林1500畝,其中經濟林450畝,楠竹低改600畝,林木覆蓋率67%,活立木蓄積量3.5萬立方米,林業總產值13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7.1%。
中沙鎮漁業以池塘養魚為主,2011年,魚塘養殖面積3589畝,產量2120噸,漁業總產值45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4%。
2011年,中沙鎮擁有大型農業機械2台,中小型農機械648台。
工業
2011年,中沙鎮完成工業總產值3.7億元,工業增加值2億元,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5%。擁有工業企業5家,職工298人。
商業
2011年,中沙鎮社會商品零售總額4000萬元。共有商業網點109個;集貿市場3個,年成交額3.7億元。
金融業
2011年,中沙鎮境內有金融機構2家,各類儲蓄存款餘額1.25億元。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中沙鎮有初中2所,在校學生545人,專任老師67人;小學4所,在校學生1556人,專任老師95人;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616個,專任老師29人。中小學教師合格率、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教育覆蓋率均為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為28萬元,比上年增加22%,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3.1%,比上年增長9.8%。
科學技術
2011年,中沙鎮有科技專干1人,全鎮有技能人才50人,農村適應人才500人。
文體事業
2011年,中沙鎮有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1處。文化站有建築面積350平方米。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8處,各類文化專業戶26戶,演職人員325人。各類圖書室25個,藏書3.5萬冊。2011年,有廣播站1個,2011年,鄉鎮到村8桿千米,村以下12.5桿千米。有線電視用戶數243戶,無線數字電視用戶120戶。有電影隊1個,年放映電影108場次,觀眾5.8萬人次。
2011年,中沙鎮有學校體育場2個,村級體育活動中心5個,經常參加鍛煉人數7500人,占常住人口的27.8%。
醫療衛生
2011年,中沙鎮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8個,門診部(所)40個,有床位19張,每萬人擁有床位6張,固定資產總值1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8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註冊護士4人。2011年,醫療機構診療8000人次,27個村的村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95%。
社會保障
2011年,中沙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7戶,人數71人,支出16.9萬元,月人均198元,比上年增長65%。醫療救助235人次,城市醫療救助2895人,共支出14.47萬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80戶,人數1518人,共支出145.7萬元,月人均80元。農村臨時救濟3850人,支出50萬元。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2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6000畝,倒塌房屋598間,直接經濟損失800萬元,救災支岀72萬元,比上年增加13%。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5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2萬元,比上年增長1%。共有社會服務單位3個,其中敬老院1所,五保之家2所,床位65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58人。2011年,支出43.8萬元,比上年增長38%。農村五保分散205人,支出48萬元,比上年增長28%。社區服務設施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3.5萬元,使30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29萬人,參保率85%。
郵政電信
2011年,中沙鎮有郵電所1個,代辦點3個。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3個,電話交換總容量4180門,固定電話1670戶,電話普及率28%。行動電話6878戶,網際網路用戶380戶。
基礎設施
● 能源
2011年,中沙鎮新建加油站1個。
● 給排水
2011年,中沙鎮有自來水廠2座,鋪設水管3千米,居民自來水普及率85%。
● 供電
2011年,中沙鎮有供電站1處。

交通

中沙鎮境內有052縣道經過。

文化


● 地名由來
中沙鎮有從婁底市雙峰縣境內人形山發源的中沙河,流經境內,與桂花河在此匯合注入漣水,水中泥沙淤積成垠,且處兩溪合抱之中,故名“中沙塅”,以此得名。

旅遊


● 黃公略故居
黃公略故居位於湘鄉市區往南40多千米處的朝陽峰頂。故居佔地約1200平方米,系一棟萬字形平方,土磚青瓦,是典型的江南民宅。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將故居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撥款對故居進行了修復,按原狀進行了陳列,並增闢兩間輔助陳列室介紹黃公略生平業績。楊尚昆題寫“黃公略同志故居”匾額,聶榮臻、王震、鄧穎超、楊得志、張愛平、浦安修、郭沫若、李聚奎等為故居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