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鎮

陝西省漢中市西鄉縣下轄鎮

大河鎮,隸屬於陝西省漢中市西鄉縣。地處西鄉縣西南部的米倉山區。 

徠截至2020年6月,大河鎮下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截至2018年末,大河鎮戶籍人口5607人。2011年,大河鎮農業總產值達到7100萬元,工業總產值達到1488萬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65億元。

歷史沿革


菩堤河(又名巴水)是境內最大的河流,群眾習稱“大河”,因而得名。
1950年,設大河壩鄉,屬西鄉縣第三區即貫山區轄。
1959年,改大河壩鄉為大河管理區,屬燈塔公社。
1965年,改大河管理區為大河公社。
1984年,改大河鄉。
1996年,撤區並鄉,由原大河鄉、樓房鄉、龍池鄉合併為大河鄉。
2001年11月,由河西鄉、大河鄉合併為大河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大河鎮轄大河、石馬、南坪、茶園、樓房、炕家、峰埡、尖洞、河西、窩壩、小溪、龍池12個行政村;下設28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大河鎮下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地大河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724114001121大河社區
610724114202220南坪村
610724114203220茶園村
610724114205220樓房坪村
610724114206220亢家坡村
610724114209220峰埡村
610724114213220龍池村
610724114216220窩壩村
610724114217220河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河鎮地處西鄉縣西南部的米倉山區,東與鎮巴縣永樂鎮、大池鎮接壤,南與四川通江縣空山鄉毗鄰,西與南鄭區福成鎮相鄰,北接城固縣二里鎮和峽口鎮。總面積434.9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河鎮地處巴山腹地。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均海拔980米。 

氣候特徵

大河鎮氣候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多年平均氣溫14.6℃。無霜期年平均240天。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 

水系水文

大河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主要河流巴水,境內流長35千米,流域面積327平方千米,年平均徑流量3.69億立方米。 

自然資源


大河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有花崗岩、鉛鋅、石油、天然氣等。境內土特產主要有生漆、茶葉、核桃、天麻、黨參等,特別是野生天麻省內外久負盛名。 

人口民族


人口

徠截至2011年末,大河鎮轄區總人口6035人。總人口中,男性3247人,佔53.8%,女性2788人,佔46.2%。2011年,大河鎮人口出生率7.38‰,人口死亡率9.22‰,人口自然增長率-1.8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5.4人。 
截至2018年末,大河鎮戶籍人口5607人。
大河鎮
大河鎮

經濟


綜述

2011年,大河鎮財政總收入180.72萬元,比上年增長18.8%。 
2018年,大河鎮有工業企業1個。
2018年,大河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11個。 

第一產業

2011年,大河鎮農業總產值達到7100萬元,比上年增長34%,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3.5%。農業耕地面積1.47萬畝。
大河鎮糧食作物以玉米、土豆、黃豆為主。2011年,大河鎮糧食生產1700噸,其中玉米1237噸,土豆442噸。
大河鎮主要經濟作物以茶葉、烤煙、中藥材為主。2011年,大河鎮茶葉種植面積達4963畝,產量140噸;烤煙種植面積1360畝,產量98噸;中藥材種植面積2000畝,產量1382噸,主要品種有豬苓、大黃、黨參等。
截至2011年末,大河鎮累計造林0.11萬畝,其中經濟林11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2萬株,林木覆蓋率79%,活立木蓄積量33.5萬立方米。2011年,大河鎮核桃園林面積1043畝,產量406噸。
大河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大河鎮生豬飼養量2萬頭,年末存欄0.79萬頭;家禽飼養量4.5萬羽,上市家禽2.3萬羽。2011年,大河鎮生產肉類944噸,其中豬肉795噸;禽蛋158噸;畜牧業總產值18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5.4%。 

第二產業

大河鎮工業以水資源開發為主。境內有麗陽水電開發有限公司企業1個。2011年,大河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488萬元,比上年增長3%,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5%。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大河鎮商業網點20個,職工20人。2011年,大河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65億元,比上年增長4.3%;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25億元,比上年增長2.7%。
截至2011年末,大河鎮有農村合作銀行等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811萬元,比上年增長24.9%;人均儲蓄3261元;各項貸款餘額2003方元,比上年增長14%。 

交通


大河鎮境內有西鄉至四川通江縣縣際道路1條,有峽(口)大(河)縣級道路1條79千米,通村道路12條87千米,其中通村水泥路3條1.7千米。截至2011年末,大河鎮鎮區道路總長度3千米。 

社會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大河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個,農家書屋3個,藏書1萬餘冊。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大河鎮有九年制學校1所,在校中小學生435人,專任教師3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大河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2個,其中標準化衛生室11個。專業衛生人員11人。2011年,大河鎮0—6歲兒童計劃免疫覆蓋率達100%,孕產婦、兒童系統管理率達100%,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為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306人,參合率97%。
大河鎮
大河鎮

社會保障

2011年,大河鎮城鎮有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戶,人數3人,支出0.65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47戶,人數1000人,支出84萬元;城鄉醫療救助9人次,支出11萬元,臨時救助14人次,支出2.7萬元,低保擴面347戶、1000人。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參保人數2323人,1027名55歲以上老人領取了基本養老金。

旅遊


川陝省赤北縣第五區蘇維埃政府舊址
川陝省赤北縣第五區蘇維埃政府舊址。位於鎮政府東南方12千米處,毗鄰樓房村委會。民國二十年至民國二十二年(1931—1933年),徐向前率領的紅四方面軍曾在此戰鬥、生活了三年,並在該鎮樓房村建立了川陝赤北縣第五區蘇維埃政府。
1985年,該政府舊址被西鄉縣人民政府批准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已成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紅四方面軍總後醫院舊址
紅四方面軍(曲江洞)總後醫院舊址位於鎮政府東南方10千米處曲江洞附近,海拔約1200米,佔地面積300餘平米。洞分“干洞”和“水洞”。兩洞一上一下,一乾燥,一流水,上下貫通,形勢險要,易守難攻。作為陝南紅軍革命根據地系列景區之一,現已入選全國紅色經典旅遊景區二期名錄。
石林園
被稱為西北地區最大的中華天然龍骨石群——石林園,位於鎮政府駐地以西2千米處,園區佔地約10平方千米,以自然露天石林為主。
夫妻墳
位於漏明崖500米處,有兩座形似墳墓的雙峰,故稱“夫妻墳”。傳說有一獵戶夫妻倆因貪心而鑿傷山神雙目,神目不再流米出來,滿山野獸也因無山神拘管,各奔東西,四散逃走,獵戶夫妻倆狩獵無獲,食不果腹,最終一家老小全部餓死。夫妻倆死後,即葬於漏米崖之前,懺悔其罪。
魯班石
位於河西公路約10千米處的巴水河邊,斜放著一塊5米見方、厚度約60公分的大石板,大石板的上側面留有一個深度約1公分、長度約50公分,酷似巨人踩下的千年大腳印,故為“魯班石”。該石遺跡奇特,傳說美妙,與青山綠水相映成趣。
漏明崖
漏明崖位於窩壩村委會東北角之高山頂上。天生奇洞,貫通山崖,雲影徘徊,天光明亮,遠眺如天鏡高懸,故名“漏明崖”。傳說此為山神之目,因目睹附近獵戶一家生活貧困,故夜夜悲傷,神淚落地,化為大米,後為貪心夫妻倆誤鑿重傷,神目失明,不再流米。俗稱“漏米崖”。
佛頭山
因峰頂形狀宛若俯首低眉、合掌誦經的佛頭,故名“佛頭山”,海拔2459米,位於河西村紅花溝境內,為全縣最高峰。站在佛頭山頂,如置身於雲彩之上。傳聞明朝建文帝在西鄉避難時曾隱居於此,有祭拜建文帝之廟宇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