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鎮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轄鎮

大河鎮位於南江縣城以東,距縣城58公里,東鄰通江縣陳河鄉,南與平崗鄉接壤,西鄰關門鄉,北抵興馬鄉。全鎮面積128.4平方公里,行政區劃調整后,幅員面積175.28平方公里,轄16個行政村,5個社區,126個村民小組,人口17824人(2020年)。下轄33個黨支部,下設總支部3個,中共黨員931人,其中預備黨員20人。

2019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巴中市調整巴州區等3個縣(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19〕23號):撤銷北極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大河鎮管轄,大河鎮人民政府駐向陽路9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河鎮在南江縣東南部,距縣城58公里,海拔高度:548米。東連通江縣陳河鄉、西接關門鄉、南鄰石灘鄉、北抵興馬鄉,是典型的山地河谷地區。
大河鎮
大河鎮

地形地貌

耕地面積21800畝,海拔600至1536米。

氣候特徵

平均氣溫16.3度,歷史最高氣溫40.2度,最低氣溫零下10度,年平均相對濕度69%,平均無霜期285天,總日照1620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170毫米,屬北亞熱帶氣候。

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是旱災、風、雹災及洪澇地質災害,農作物病蟲災害發生也比較頻繁。

自然環境


大河自然條件比較優越,森林植被保護較好,境內山清水秀,環境優美,人傑地靈,物產豐富,綠色資源得天獨厚,有南江黃羊之鄉、銀花之鄉之美稱。

人口民族


幅員面積124.8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3個社區,10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1674人(2021)。
2021年6月25日,南江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公布,大河鎮人口數為17824人。

歷史沿革


大河在清代以前名“青林嘴”,清肅親王率官軍追剿農民起義軍張獻忠部至此改名為大河口沿用至今,1913年(民國二年)設立大河鄉。1936年實行聯保制,大河聯保共轄八個保,1940年改聯保為鄉,鄉公所設在老街文昌宮。解放后,1949年冬成立了大河鄉解放委員會。1952年春,土地改革完成後建立鄉人民政府,轄十一個大隊,1958年9月廢鄉建立人民公社,1983年撤人民公社,恢復鄉名。1990年撤鄉建鎮,大河鄉更名為大河鎮。2005年4月鄉鎮機構改革將白院鄉與大河鎮合併命名為大河鎮,轄20個行政村、三個社區。現任中共大河鎮委員會領導班子成員為:書記張元明、副書記:岳福榮、王均濤。現任大河鎮人大主席團主席魏傳信。現任大河鎮人民政府領導班子成員:鎮長:岳福榮,副鎮長:陳國文、張麗。鎮內設四大辦公室:黨政辦、經濟發展辦、社會事務辦、維穩辦。
2019年12月,巴中市人民政府決定:撤銷北極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大河鎮管轄,大河鎮人民政府駐向陽路9號。

行政區劃


大河鎮下轄村詳情
名稱電話區號
永坪寺村0827
觀光山村0827
魚黃觀村0827
孫家山村0827
鄭家溝村0827
觀音寺村0827
佛石壩村0827
大營壩村0827
燈油坪村0827
太平山村0827

文化


民俗文化
大河鎮[四川南江縣大河鎮]
大河鎮[四川南江縣大河鎮]
大河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周邊六、七個鄉鎮經濟、文化的中心,歷來傳統文化比較繁榮,打圍鼓,耍龍燈等民間藝術活動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打圍鼓,藝人圍坐桌子周圍,用大小鑼鼓、二胡、板胡、嗩吶等伴奏,坐唱川劇,不化妝、不趕場。龍燈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娛樂活動,設有專門的燈會組織,並選出會首,負責燈會工作。龍燈分彩龍和火龍,彩龍的龍頭和龍尾彩扎,用紅布和竹籠紮成龍身,舞時,燒黃煙以助舞興。後面跟隨小和尚逗獅子。彩龍是在春節時開始,一直要耍到正月十五日才倒燈。逢場上街,平時轉鄉。火龍的龍頭和龍尾也是彩扎,用麻布和竹籠紮成龍身,舞龍者赤膊上陣,平時轉鄉只穿下裝。觀眾燒“花兒”,龍在火花中穿行,場面熱烈,氣氛活躍。一般都是在晚上耍,正月初一開場開燈,正月十五日倒燈。至今每年春節期間仍盛行耍龍燈。2004年大河又相繼成立了大河鎮老年協會和大河鎮退休職工聯誼會,組建了老年秧歌隊,群眾文化生活更加豐富。

文物古迹

大河鎮歷史文化悠久燦爛。有反清文化遺址元寶山廟宇;紅軍文化遺址尖山、趙公寨等和紅軍石刻標語;古迹文化遺址有明代古樹(名五子樹,直徑為2米余),大小廟宇34處,紅軍戰鬥遺址12處,古墓園林6處,川北民居建築群10餘處,形成了全鎮文化內涵豐富的古迹遺址。

社會


教育

大河鎮現有中學一所,鎮完小二所,村小學二十所,民辦私立小學十二所,十餘所幼兒園,初高中在校學生2160人,小學在校學生3380人,中小學有教職工268人(含私校教師),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91%,九年義務教育全面達標,中學及完小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教學環境明顯改善,教育質量逐年提升。

醫療衛生

衛生事業發展迅速,有大河中心衛生院,大河鎮衛生院,大河鎮白院衛生院三家鎮屬醫院,大河中心衛生院屬一級甲等衛生院,現有業務用房1800m2、床位41個,醫療機械齊備,有衛生技術人員42人(其中有中級職稱16人)。2004年投資200多萬元動工新建的中心衛生院醫技樓已竣工,極大地改善了群眾就醫條件。同時20個行政村均建有村衛生站(室),社區有個體醫療服務點8個,藥品超市及私營藥店5個,83%以上農戶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群眾就醫方便,看病不再難。鎮計劃生育服務站1997年度評定為乙級計生服務站,醫療設備齊全,能開展“五大”計劃生育手術服務。
大河鎮[四川南江縣大河鎮]
大河鎮[四川南江縣大河鎮]
社會事業迅猛發展。大河鎮地處巴(中)南(江)干環線公路,是通往國家級風景區光霧山的主要通道。基礎設施建設在全市構建大交通戰略的帶動下,全鎮農村公路通車路程540公里,孫家山、觀音寺、大營壩、蓮花石、東華山五個村通水泥路,2012年黨委政府充分發揮不等不靠的精神,充分發動群眾集資捐物修路,全鎮共捐集公路資金1300餘萬元,開創了歷史先河。預計在2013年全鎮將實現村村通水泥路的宏偉目標。體育、教育、衛生有了極大改善,城鄉環境衛生全面達標,新的城鄉一體框架全面形成。

經濟


大河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縣委經營“三大資源”,發展“三大經濟”,加快“三大轉變”,實現“三大目標”的總體思路,奮力實施“綠色經濟強鎮,勞務輸出大鎮,商貿流通富鎮”目標。
綠色經濟發展。以南江黃羊為主的畜牧特色產業優勢明顯,黃羊養殖大戶達到106戶,黃羊飼養量突破3.8萬隻,年出攔2萬隻,無公害生豬飼養量達4.5萬頭,年出攔3.1萬頭,農戶小家禽飼養量超過10萬隻,畜牧業產值達2180萬元。以金銀花為主的綠色經濟發展後勁堅實,建有金銀花示範基地3個,全鎮銀花種植面積達到5800畝,年產量20萬公斤,產值實現450萬元。同時利用退耕還林政策,發展核桃2300畝,銀杏1500畝,板栗1800畝,其他經濟林2300畝。糧食生產綜合效益進一步提高,糧食播種面積穩中有增,翡翠米種植面積達4600畝,去年糧食產量達5400噸。
勞務輸出。全鎮年勞務輸出1萬人,勞務收入突破1億元,湧現出了許多的務工能人和包工頭,有14名在外創業的包工頭資產已超過1000萬元,102名包工頭資產已超過100萬元,如大河在陝西建築企業已搶佔了西安、延安等建築市場50%的份額。勞務輸出已成為大河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帶動了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
基礎設施建設。下(兩)關(路)橫穿全境,是巴中至諾水河國家風景名勝區的必經之路。全鎮20個村,90%的村民小組通公路,村道公路里程458公里。農戶“三通三改三建”步伐加快,文明新村建設取得實效,農民住居環境明顯改善。全鎮社區居民電話入戶率達83%,村村通有線電話,90%的村通光纖電視,境內建有移動、聯通、鐵通基站各一個,行動電話覆蓋率達80%以上。
農村經濟蓬勃發展。截止2011年底,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實現了9279萬元,農民佔有糧食500公斤,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了8700元。全鎮農業總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0%,萬畝銀花產業園、萬利通養殖場等規模種養企業蓬勃發展。工商企業大發展,其中產值100萬元以上的2家,30萬元以上的23家,個體工商戶1841戶,從業人員達4000餘人。同時大河鎮是全縣勞務輸出重鎮,年輸出農村剩餘勞動力1.2萬人次,年收入1.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