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獨精神

短語

慎獨”,語出《中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其意是當獨自一人而無別人監視時,也要表裡一致,嚴守本分,不做壞事,不自欺。所謂“慎獨”,是指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候,即使沒有人監督,也能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道德準則,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基本釋義


胡德全書法:慎獨
胡德全書法:慎獨
慎獨,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準的試金石。一個人在公共場合不做壞事比較容易,而在獨處時也能一樣不做違反道 德準則的事,則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養。慎獨,其實就是“慎心”,要誠其意,在各種物慾的誘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財氣,總歸“吾心有主”,不為所動。慎獨,其實就是“慎始”,做任何事從開頭就要十分謹慎,如果開始時就不謹慎,還怎麼能保證有好的結局呢?慎獨,其實就是“慎終”,“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意思是說,當事情結束時,要像開頭一樣慎重對待。慎獨還需用禮來約束自己,就不會離經叛道,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慎獨還需克服源自動物性的“利己”性。

文獻


據《後漢書·楊震傳》記載,一次,昌邑官員王密帶十金黃金,深夜去拜訪楊震,並說:“暮夜無人知。”楊震嚴詞拒絕了這份厚禮,回答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人知?”王密慚愧而歸。這個歷史故事體現了“慎獨”的真實含義,為我們樹立了“慎獨”的典範。可以說,楊震的道德修養已經達到了“慎獨”的境界。
現實生活中,常有這樣的現象:在眾人面前講究衛生,獨自一人時就隨地吐痰,亂扔廢棄物;有警察時遵守交通法規,一旦路口無人值守就闖紅燈;在自己熟悉的集體中謙恭有禮,一旦置身於陌生的環境就不再遵守公德;在荒郊野外時就隨意摘無人看管的水果和蔬菜;有人官做到一定地位時就失去自我約束力,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白天是人,晚上是鬼。上班時道貌岸然,八小時以外出入聲色場所,花天酒地。這就背離了慎獨的初衷。
由此可見,一個人在沒有外在監督而獨處的情況下,嚴於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獨”是十分必要的。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慎獨”呢?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劉少奇同志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力倡共產黨人要自省、自重、自律、自覺地改造世界觀,並且學會養成自注習慣,不論在任何情況下,嚴格自律,毫不懈怠,做堂堂正正的君子,使自己仰頭無愧於黨,俯首無愧於民。劉少奇曾主張把“慎獨”作為共產黨員修養的方法加以運用。他指出,共產黨員“即使在他個人獨立工作、無人監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也要能夠‘慎獨’,不做任何壞事。”
在新時期,黨員幹部更要力倡這種“慎獨”精神,我們也要以中紀委處理的反面典型為鑒,以《黨章》為準繩,查找差距,認真整改,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老老實實做官,永遠保持黨的肌體的健康和組織的先進性、純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