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張家鎮的結果 展開

張家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平樂縣轄鎮

張家鎮,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平樂縣下轄鎮,位於平樂縣境東部。民國時,設榕津鄉、張家鄉。1984年,設張家鎮。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張家鎮常住人口為29800人;大部分為漢族,還有壯、瑤等民族;下轄2個社區和1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和平街29號。

歷史沿革


民國時,設榕津鄉、張家鄉。
1950年2月,張家、榕津2鄉合併建立張家區(五區)。
1958年1月,撤區並鄉,設張家榕津2鄉;同年9月成立公社,併入同安公社。
1959年7月,從同安公社分出,成立張家公社。
1961年10月,增設榕津公社。
張家鎮
張家鎮
1962年7月,撤銷榕津公社改設張家區。
1969年,改為張家公社。
1984年,設張家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末,張家鎮下轄2個社區和12個行政村,共96個自然村,鎮政府駐和平街29號。
社區張家社區、榕津社區
行政村湖洋村、朝仙村、釣魚村、燕水村、湴田村、老埠村、水山村、張家村、古龍村、榕津村、老鴉村、香花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張家鎮位於北緯24°31'27”—24°40'51”、東經110°47'22”—110°54’32”之間,地處平樂縣境東部,東、東南接同安鎮陽安鄉,南連青龍鄉、陽安鄉,西南與橋亭鄉相連,北靠二塘鎮,東北與同安鎮、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相鄰,全鎮總面積117.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張家鎮境內為丘陵、石山地貌為主。
水文山體
張家鎮主要河流有榕津河;較大的山有筆架山、涼傘頂等。

自然資源


張家鎮礦產有錳礦鈦鐵礦、煤礦等礦;有耕地面積29015畝,其中水田2l597畝,旱地7418畝。張家鎮沙口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9年末,張家鎮總人口4.7萬人;大部分為漢族,還有壯、瑤等民族。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張家鎮常住人口為29800人。

經濟


2016年,張家鎮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400萬元,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43200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4595萬元;全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完成工業總產值36960萬元。
2017年,張家鎮財政總收入321.14萬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986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036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00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4000萬元。境內一角

交通


張家鎮距平樂縣城27千米,有國道323線穿境而過;境內有平橋公路經過。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張家鎮有1所初級中學(榕津中學),教學班17個,在校初中生1058人,教職工63人,其中高級職稱9人,中級職稱42人;全鎮共有小學4所,8個教學點,小學教學班66個,在校學生2874人,幼兒教學班17個班,在校學生573人,教師共有183人。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末,張家鎮有1所衛生院,有醫務人員70人,病床數54張;設有防疫保健科、住院綜合部、婦產科、門診綜合科、皮膚性病科、五官科、骨傷科等科室,年收門診總人次3.4萬人次,住院部住院人數2.3千人次。
精準扶貧
2017年,張家鎮幫扶1061戶貧困戶,落實“雨露計劃”、為貧困戶申請幫扶資金等相關扶貧助困政策,全年脫貧199戶755人;完成危房改造任務128戶,其中五保戶、殘疾戶、低保戶等三類共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108戶;完成中央財政投資2000萬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實現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完成42條村屯路道路硬化,共計50多千米。

文化


● 方言
張家鎮有粵語次方言,亦通西南官語。
● 民俗節慶
張家鎮每月逢2、5、8日為趕集日,鎮內大部分鄉村盛行“廟會”;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為張家街會期,農曆三月二十為榕津街的“媽祖節”。
● 文物古迹
名稱保護級別時代所在地公布時間
張家古墓群廣西壯族自治區級戰國—晉平樂張家鎮曙光小學至和村南面1981.8.25
張家陶英墓平樂縣級平樂張家鎮釣魚樂加村1996
榕津古榕群平樂縣級張家鎮榕津街邊1995.6.2
榕津媽祖廟平樂縣級張家鎮榕津街內1995.6.2
榕津古街平樂縣級張家鎮榕津古街1995.6.2

旅遊


● 榕津古鎮
榕津古鎮位於距平樂縣城25千米的國道323線旁,是一座擁有一千年多年歷史的古圩鎮。古圩千年古榕成群,一叢由三棵巨大古榕組合古榕群,相擁相纏,連成一體,覆蓋面積約3000多平方米;曾入選由《共和國之最》一書,被譽為“華夏第一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