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正人君子的結果 展開

正人君子

漢語成語

拼音: zhèng rén jūn zǐ

解釋:舊時指品行端正的人。現多作諷刺的用法,指假裝正經的人。

出處: 《舊唐書·崔胤傳》:“胤所悅者闒茸下輩,所惡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懼,朝不保夕。”

用法:作主語、賓語;用於諷刺人

釋義


舊時指品行端正的人。現多作諷刺的用法,指假裝正經的人。

出處


《舊唐書•崔胤傳》:“胤所悅者闒茸下輩,所惡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懼,朝不保夕。”

典故


指正直有道德的人。《新唐書.張宿傳》:“宿怨執政不與已,乃日肆讒惎,與皇甫鎛相附離,多中傷正人君子。”《明史.鄒智傳》:“願陛下以宰相為股肱,以諫官為耳目,以正人君子為腹心。”《儒林外史》一四回:“像這樣的才是斯文骨肉朋友,有意氣!有肝膽!相與了這樣正人君子,也不枉了!”也用於對偽善者的諷刺。魯迅《兩地書》一○二:“我來廈門,雖是為了暫避軍閥官僚‘正人君子’們的迫害。然而小半也在休息幾時。

用法搭配


運用

作主語、賓語;用於諷刺人

例句

有些人表面上看上去是個正人君子,背地裡卻干著男盜女娼的勾當。
旬這樣的才是斯文骨肉朋友,有意氣,有肝膽,相與了這樣正人君子,也不枉了。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魯迅《藤野先生》
他是正人君子,一向受到人們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