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平發展道路

中國和平發展道路

中國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國際戰略。2005年年底,中國政府發表《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闡述了中國走和平發展之路的立場和決心。走和平發展道路在中國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和基礎,體現了中國人民的真誠願望和不懈追求,也是中國順應時代潮流、走向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發展歷史


2003年10月,前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鄭必堅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的發言:“中國的和平崛起,則是亞洲和平崛起的一部分”。同年11月底,龍永圖在武漢大學演講中提出“中國的崛起將是和平的崛起”。
2017年10月,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在“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堅持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后增加“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開放戰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崛起


關於中國的崛起,大都把歷史上一些大國爭霸的興衰規律作為依據,以西方的國際關係理論推導中國的發展進程。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時代特徵、國際形勢、中國國情和歷史經驗,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國始終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強調這是基於中國國情的必然選擇,是基於中國歷史文化傳統的必然選擇,是基於我們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經驗的必然選擇,是基於當今世界發展潮流的必然選擇。具體地說,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就是抓住世界總體和平的歷史機遇,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進程。

改革創新


通過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的和平途徑,謀求自身發展及與各國的互利共贏,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這既是對國家發展道路的高度概括,也是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還是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對外戰略宣示。這就要求我們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全面把握髮展機遇,積極創造有利條件,妥善處理各種關係,努力化解矛盾、摩擦。不僅我們這一代人,而且我們的子子孫孫都要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

中心內容


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發展自身,同時通過自身的發展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堅持這一道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創新,也要實行對外開放。要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努力實現與各國的互利共贏和共同發展。
所以在1992年鄧小平在廣東視察時就曾經講說過一句話:“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個極為重要的命題概述了鄧小平理論的精髓之所在,發展才是硬道理命題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中國發展得越強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2、最終說服不相信社會主義的人要靠我們的發展。
3、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
4、善於把握時機來解決我們發展問題。

特點


它是切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征途中,中國共產黨特彆強調:我們要始終堅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突出和保持中國自己的特色。中華民族擁有悠久的文明,中國擁有特殊的國情,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既不同於資本主義,也不同於傳統模式的社會主義。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只能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走自己的路。要立足於中國這塊土地,研究、認識和掌握中國社會發展的規律,無論經濟、政治還是文化建設,都要符合中國的實際,不能照搬別國模式。要在不斷探索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中國風格和中國特色。
它是一條與世界潮流共同發展的道路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不是一個封閉的、遠離當今世界的體系,而是一個無限開放的,與當今世界融為一體的體系。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是實行對外開放的社會主義,必須是吸收和借鑒人類一切文明成果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並不是絕對排斥、水火不容的兩極對立關係,資本主義社會中有許多屬於全人類創造的文明果實,諸如反映現代生產規律的先進的經營方式、管理方式等,完全可以為我們借鑒和吸收。但學習、利用資本主義來建設社會主義,絕不等同於照搬、移植資本主義。因此,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我們要具有世界眼光,注意向世界學習,要在中國與世界的互動中尋求適合本國實際的發展道路。
它是一條有利於世界和平發展的道路
近代以來的歷史反覆說明,一個后興大國的崛起,往往導致國際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急劇變動,甚至引發大戰。這裡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后興大國走了一條依靠發動侵略戰爭打破原有國際體系,實行對外擴張以爭奪霸權的道路。歐洲的發展與它的擴張同時並舉。這一過程充滿血腥味,表現為歐洲對其他地區的武力征服。而這樣的道路,總是以失敗告終。在和平與發展時期,我們強調的是走和平發展之路。多年來,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為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進行了不懈努力,十分珍惜世界上愛好和平與追求進步的國家和人民共同奮鬥得來的和平國際環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並通過自身的發展,不斷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增添積極因素,促進人類文明進步事業的發展。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崇高目標。
它是一條漸進發展之路
這條道路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有領導有步驟有秩序的發展道路,它體現為一種循序漸進、摸索和累積的方式,並注重吸取中外一切優秀的思想和經驗。中國的漸進改革與俄羅斯、東歐各國的激進改革有所不同,最大的差別就在於中國改革的目標始終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所以,在改革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強調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的正確方向,堅持共產主義的崇高目標。

總體目標


中國和平發展的不懈追求是,對內求發展、求和諧,對外求合作、求和平。具體而言,就是通過中國人民的艱苦奮鬥和改革創新,通過同世界各國長期友好相處、平等互利合作,讓中國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並為全人類發展進步作出應有貢獻。這已經上升為中國的國家意志,轉化為國家發展規劃和大政方針,落實在中國發展進程的廣泛實踐中。
實現國家現代化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和平發展的總體目標。20世紀70年代末實行改革開放后,中國制定並實施了“三步走”的現代化發展戰略。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實現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這兩步目標已經實現。第三步,到本世紀中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三步走”目標的核心任務是,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實現富民與強國的統一。同時,要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履行相應的國際責任和義務。
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是中國和平發展的中長期目標。到202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中國成為工業化基本實現、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成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成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權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的國家,成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而又安定團結的國家,成為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的國家。
實現“十二五”規劃是中國和平發展的近中期目標。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指引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確立了“十二五”時期(2011—2015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今後5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將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主要目標是: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科技教育水平明顯提高,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成效顯著,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社會建設明顯加強,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經過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奮鬥,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抵禦風險能力顯著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同時,中國將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擴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匯合點,促進各國共同發展。
從溫飽到小康再到中等發達水平,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裕,集中體現了中國和平發展的戰略意圖。為了實現上述目標,中國決心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對外方針


中國作為國際社會的一員,對未來的世界懷有美好期待,堅持與和平發展相適應的國際關係理念和對外方針政策。
推動建設和諧世界
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國倡導並致力於同世界各國一道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認為這既是一個長期目標,又是一項現實任務。為了建設和諧世界,應努力做到:
1)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共同推進國際關係民主化。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成員,都應受到國際社會尊重。維護聯合國在世界事務中的核心地位,遵循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恪守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在國際關係中弘揚民主、和睦、協作、共贏精神。各國內部事務應由本國人民自己決定,世界上的事情應由各國平等協商,各國平等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應得到尊重和維護。
2)經濟上相互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方向發展。努力建立公正、公開、合理、非歧視的多邊貿易體制,使經濟全球化成果惠及世界各國。攜手落實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使21世紀成為人人享有發展成果的世紀。
3)文化上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大力提倡不同文明間對話和交流,消除意識形態偏見和隔閡,使人類社會一天比一天和諧和睦,讓世界更加豐富多彩。
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強合作,堅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戰爭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通過協商對話增進信任、減少分歧、化解糾紛,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
5)環保上相互幫助、協力推進,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提倡創新發展模式,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加強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
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國人民堅持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不允許外部勢力干涉中國內政。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不同任何國家和國家集團結盟,不以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異同決定國家關係的親疏。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不干涉別國內部事務,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堅持通過求同存異、對話協商解決矛盾分歧,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堅持從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發,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確定立場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張正義,在國際事務中積極發揮建設性作用。
中國堅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中國的核心利益包括: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國家統一,中國憲法確立的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大局穩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
中國充分尊重各國維護本國利益的正當權利,在積極實現本國發展的同時,充分顧及他國正當關切和利益,絕不做損人利己、以鄰為壑的事情。

造就因素


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政府和人民繼承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中國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是中國發展的內在需要。
和平發展是中國歷史文化的傳承
中國文化自古就認為世界應是一個和諧整體,這個觀念深深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思想和行為,成為中國人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乃至國與國關係的重要價值觀。
中國人民歷來崇尚“和而不同”、“天人合一”、“以和為貴”的理念,以和諧精神凝聚家庭、敦睦鄰里、善待他人。和諧文化培育了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的民族稟性。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是一條貿易之路、文化之路、和平之路,銘刻下中國古人追求同各國人民友好交流、互利合作的歷史足跡。中國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遠涉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現的是中華燦爛文明和先進科技,留下的是和平與友誼。
中華民族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懷,接受一切有益的外來文化,促進了中外文化融合,留下了不少對外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話。中國人民具有強烈的集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崇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尊重不同文化、不同觀念,注重推己及人、將心比心,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對外待之以禮,實行睦近交遠。
從5000多年文明史中走來的中國人民,繼承了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又賦予這一文化新的時代內涵。
和平發展是中國基本國情的要求
中國人口多、底子薄,用世界7.9%的耕地和6.5%的淡水資源養活著世界近20%的人口,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要由13億多人共享,不斷滿足眾多人口生存和發展需求是巨大難題。201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為4400美元,居世界100位左右。中國城鄉、區域發展很不平衡,經濟社會發展結構性矛盾突出,資源環境等發展的瓶頸制約突出,經濟增長過於依賴物質資源投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務艱巨。中國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在國際產業體系和貿易分工中仍處於產業鏈低端。中國人民生活水平還不高,社會保障體系還很不完善,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中國現代化是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現代化,這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這一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無論規模還是難度,在當今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在人類歷史上也是罕見的。在相當長歷史時期內,中國仍將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這就決定了中國必須集中力量推進現代化,集中精力解決發展和民生問題;始終需要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開展對外交流合作。即使中國將來強大起來,和平依然是發展的基本前提,沒有理由偏離和平發展道路。基本國情、文化傳統和國家根本利益、長遠利益是中國和平發展的決定因素和內生動力。
和平發展是順應世界潮流的選擇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和平、發展、合作是不可阻擋的世界潮流。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體系變革的要求突出,文化多樣性持續推進,社會信息化快速發展,國際社會正面臨越來越多新的歷史課題。共同用好發展機遇,共同應對各種風險,成為各國人民的願望。
經濟全球化成為影響國際關係的重要趨勢。不同制度、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相互依存、利益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人類再也承受不起世界大戰,大國全面衝突對抗只會造成兩敗俱傷。
全球性挑戰成為世界主要威脅。人類共同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恐怖主義、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金融危機、嚴重自然災害、氣候變化、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公共衛生安全等攸關人類生存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性問題日益增多。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單獨解決這些問題,國際社會必須攜手應對。如果不能通過全面持續的國際合作抑制各種負面因素,世界和平與發展將面臨重大障礙,甚至可能遭受更大災難。
世界多極化發展進程難以阻擋。新興市場國家、區域集團和亞洲等地區力量不斷發展壯大,各類非國家行為體迅速成長,藉助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拓展影響,成為各國和國際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國際社會應該超越國際關係中陳舊的“零和博弈”,超越危險的冷戰、熱戰思維,超越曾把人類一次次拖入對抗和戰亂的老路。要以命運共同體的新視角,以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的新理念,尋求多元文明交流互鑒的新局面,尋求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新內涵,尋求各國合作應對多樣化挑戰和實現包容性發展的新道路。要和平,不要戰爭;要發展,不要停滯;要對話,不要對抗;要理解,不要隔閡,乃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正是在這一時代大背景下的必然選擇。

世界意義


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探索出的一條新型發展道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條道路已經並將進一步顯示出其世界意義。這條道路的成功既需要中國人民堅持不懈努力,也需要外部世界理解和支持。
中國和平發展打破了“國強必霸”的大國崛起傳統模式。建立殖民體系、爭奪勢力範圍、對外武力擴張,是近代歷史上一些大國崛起的老路。特別是在20世紀,追逐霸權、實力對抗、兵戎相見,使人類慘遭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中國基於自己幾千年歷史文化傳統,基於對經濟全球化本質的認識,對21世紀國際關係和國際安全格局變化的認識,對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認識,鄭重選擇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作為實現國家現代化、參與國際事務和處理國際關係的基本途徑。幾十年來的實踐證明,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走對了,沒有任何理由加以改變。
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為更多國家提供了通過經濟發展和互利合作實現振興的歷史條件,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正是因為這樣,世界經濟規模和發展空間才越來越大,國際社會抵禦經濟和金融危機的能力才明顯增強,國際經濟體系變革才有了更強勁的動力。中國和平發展順應了這一世界發展大勢,中國樂見並支持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改變自身命運,也樂見和支持發達國家繼續繁榮發展。
在世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今天,無論什麼主義、什麼制度、什麼模式、什麼道路,都在經歷時代和實踐的檢驗。各國國情千差萬別,世界上不存在最好的、萬能的、一成不變的發展模式,只有最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中國的發展道路形成於、立足於本國國情。中國深刻認識到走和平發展道路的重要性和長期性,認識到國內外環境變化的深刻性和複雜性,將更加註意總結和運用自身的成功經驗,更加註意學習借鑒其他國家的有益經驗,更加註意研究前進道路上的新問題、新挑戰,為和平發展開闢更為廣闊的前景。
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中國取得的發展成就與世界各國友好合作密不可分,中國未來發展更需要國際社會理解和支持,我們衷心感謝所有理解、關心、支持、幫助中國發展的國家和人民。有十幾億人口的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這是人類發展史上新的偉大探索和實踐,不可能做得十全十美,我們歡迎一切友好建議和善意批評。我們真誠希望國際社會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源遠流長的文明傳統,尊重中國人民對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和社會穩定的珍視,理解中國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需要逐步解決的各種發展難題,理解中國人民渴望徹底擺脫貧困、過上富裕日子的心情,相信中國人民走和平發展道路的誠意和決心,支持而不是阻礙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
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我們堅信,一個繁榮發展的中國,一個民主法治的中國,一個和諧穩定的中國,必將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中國人民願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為實現人類美好理想而不懈努力。

外部挑戰


我國的和平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距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戰略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需要中國人民幾代甚至十幾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國的和平發展還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和風險,同時外部環境也是複雜嚴峻的。從長遠和全局的觀點看,我國的和平發展與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密切相關的。但是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有三點:霸權主義的威脅、國際競爭的壓力和全球化的負面效應。
霸權主義的威脅
冷戰結束后,美國成一一個個超級國。從力量對比來看,它擁有其它各國無法比擬的綜合國力,而且這一現實絕非短時期內所能改變。力量對比的絕對優勢決定了美國確定建立由其“領導”的國際秩序,或者說稱霸全球並且“霸權永續”。為了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它憑藉超強的綜合國力,尤其是金融優勢、科技領先和軍力超強,極力阻止出現任何可能對其“獨一無二地位”提出挑戰的國家或國家集團,同時加緊搶佔全球化資源和戰略要地,這既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和戰略迴旋餘地,又是為制約其他國家的發展壯大。美國實施這一戰略就把它自身擺在同謀求和平與發展的各國人民相對立的地位。換句話說,它是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以及各國的主權、安全的主要威脅。十幾年來,美國的這一戰略沒有改變,今後只要它還在力量對比上佔有絕對優勢也不可能改變。這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願為轉移的。只不過在不同時期它推行這一戰略的策略手法和部署上的輕重緩急會有所調整而已。
中國作為一個有13億人口的新興國家,又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美國從其全球戰略出發是絕不會聽任中國順利地和平發展,總會不遺餘力地進行阻撓、干預和破壞。這是美國霸權主義的本性所決定的。美國霸權主義的威脅將會長期存在,這是中國和平發展無法迴避的。在維護我國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大前提下,妥善處理中美之間的矛盾與分歧,爭取兩國關係平穩發展,這是我國和平發展需要認真對待的重大課題。
中國經濟發展了,自然促進世界各國和諧發展,力求在和平基礎上,加強交流,合作,形成世界持續發展。
國際競爭的壓力
我國正積極謀求發展,而其他國家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也在發展,各國之間的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這是馬克思主義所講的資本主義國家發展不平衡規律的必然現象。我國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但當前和今後相當一段時期內,世界政治、經濟體系是以資本主義為主導的,不管主觀意願如何,必然會受資本主義規律的影響和左右。在資本主義的體系內,對資源和市場的爭奪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現實的世界資源、市場已被幾個主要發達國家“瓜分完畢”,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後起新興國家而言,確保自己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資源和市場就更加困難。再加之,世界現有資源已被發達國家消耗很多,它們給世界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已成事實,這些對於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發展構成更巨大的壓力。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和曾經歷過殖民地苦難的國家,我國不會也不能採取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靠“殖民手段”、使用武力拓展市場、掠奪資源。既要滿足我國發展的實際需要,又要堅持社會主義國家對外關係的基本準則,這將是我國和平發展必會遇到的一大挑戰。
全球化的負面效應
隨著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全球化趨勢加快發展是必然的結果。近半個多世紀以來,由於美國在全球金融、經濟、科技、政治各方面逐漸佔有優勢地位,現今的全球化是以美國新自由主義或者自由市場經濟模式為主導,美國跨國公司是主要的載體。實踐表明,美國的經濟發展模式雖然有利於刺激效率的提高,但對維持社會公平卻是不利的。其結果是經濟增長的同時卻導致致貧富差距拉大,在全球範圍是這樣的,在各個國家(包括美國本身在內)也是這樣。貧富差距懸殊成了社會矛盾激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儘管這在各國的表現形式不一:政局動蕩、經濟起伏、社會紊亂等等,但都會影響和平發展。從全球角度看,這也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一大不穩定因素,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滋生與發展,與此也是密切相連的。對於全球化的負面效應,國際社會的反應越來越強烈,全球反全球化運動的興起和壯大就是例證。對於中國來說,如何既能利用全球化給我國經濟帶來的發展機會,又要防範、遏制其負面效應,這是我國和平發展面臨的一大挑戰。
支持海外反對力量對中國施加壓力
促使中國內部各方面的變化,尤其是政治上的變化,一直是西方國家的對華政策的核心目標之一。西方從來就沒有把經貿和政治區分開來過。西方鼓勵中國的改革開放,鼓勵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其最終的目標就是中國的政治變遷,也就是用經濟手段來達到政治目標。美國以“改善中國人權問題”為借口,大力資助各類非政府組織參與改變中國人權狀況。最近德國、美國和加拿大政府高調“禮待”達賴喇嘛,是西方國家利用反華力量,制約中國發展的又一例證。
組建“民主同盟”,遏制中國崛起
組建“民主同盟”,遏制中國崛起從戰略態勢發展判斷,最有可能對中國產生影響的,就是所謂的一個對華的“民主同盟”的形成了。這些年來,在美國,無論是政府還是政策圈都在宣揚民主同盟的概念。儘管美國的民主共和兩黨在很多外交政策問題上衝突很大,但在民主和人權價值上並沒有多大的分歧。民主人權是美國新保守主義政策的重要一部分,也一直是民主黨外交政策話語的核心。在對華政策上,“民主同盟”的概念本來局限於亞洲。美國是提倡者,日本和澳洲政界一些人士對此百分百支持。他們不僅支持美國,而且也親自出馬,拉攏中國周邊國家,來組建旨在遏制中國崛起的“民主同盟”。

影響


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日益顯現出強大的生機和活力,正在深刻影響著中國和世界。
堅持和平發展為中國的發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和有力支持。通過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同各大國的關係保持總體穩定,極大改善了與周邊國家的關係,進一步深化了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傳統友誼,為國內加快現代化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爭取了穩定、有利的國際環境。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同各國的互利合作全面推進,取得了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成就,為順利實現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頭兩步目標並向第三步目標大踏步邁進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國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並正在順利舉辦上海世博會,綜合國力極大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為實現民族復興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國的和平發展對人類進步事業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中國致力於和平解決地區和熱點問題,推動舉行朝核問題六方會談,主張通過對話談判解決伊朗核問題,積極支持阿富汗重建進程,是地區和世界和平的維護者。中國日益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經濟每增長1%就拉動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國家經濟分別增長0.34%和0.2%,是各國共同發展的推動者。中國通過“金磚四國”、“發展中五國”等機制加強同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合作,推動20國集團成為國際經濟治理的主要平台,是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建設者。中國勇於承擔與自身國力相稱的國際義務和責任,在亞洲金融危機時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積極參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國際合作,努力擴大國內需求,為國際社會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作出重要貢獻,是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開拓者。
事實已經並將繼續證明,通過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繫在一起;中國越發展,就越能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