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林寺

位於河南洛陽孟津縣的寺廟

慧林寺位於孟津縣送庄鎮梁凹村西0.5公里,圖河故道北畔。《新唐書.李澄傳》載:該寺原為唐朝宗室李 澄的別墅。唐玄宗年間,(公元755年—763年)安史之亂中,李澄被叛軍史朝義所殺,其子李源也流落洛陽為奴。公元763年,安史之亂平定后,李源的宗親地位重新恢復。為紀念其父李澄,始在別墅舊址建築寺院,因附近慧竹成林,遂名慧林寺。

概括介紹


唐朝時,慧林寺曾經輝煌一時。據說當時寺內佛殿的牆壁上,有大畫家吳道子所繪巨幅壁畫。詩聖杜甫曾在寺內住宿過,並留下了吟詠慧林寺的詩篇。唐代大文學家韓愈,也曾留下描寫慧林寺風光的《山石》一詩。不少歷史上有名的人物在此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使慧林寺名聞遐邇,故有“天上竹林,地下慧林”的讚譽。
山石犖確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
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
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
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飢。
夜深靜卧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
天明獨去無道路,出入高下窮煙霏。
山紅澗碧紛爛漫,時見松櫪皆十圍。
當流赤足踏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局束為人靰?
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
滄海桑田。在歷代王朝的興替中,慧林寺也經歷著興廢變遷。明朝末年,孟津縣送駕庄村的王有禮,看到慧林寺破敗不堪,就捐資重修天王殿,並建造山門,遍植松柏。此後不久,王有禮開始在官場上步步高升。“功無旁捐,果無浪得。”他認為這是自己的善舉得到的回報,於是又捐資修建了大雄寶殿,並塑釋迦牟尼佛金身像。王有禮之事被傳開后,布施之人絡繹不絕,慧林寺也迎來了繁榮時期。
清朝咸豐年間,毀於戰火中的慧林寺再次重修。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在慧林寺住持的率領下,僧人和居士們開墾荒地300餘畝。慧林寺的收入增加后,寺院不僅進行了重修,還廣建殿堂,大塑佛像,使慧林寺重現昔日輝煌景象。寺院興盛之時,佔地數十畝。寺中建築精巧,環境幽雅,有“千年梧桐”、“線柏垂纓”、“陽春牡丹”、“傲雪臘梅”、“慧林清風”、“金龜探水”、“杜仲飛翠”、“丁香流霞”等“慧林八景”。
民國初年,慧林寺被改為“慧林完小”,寺院逐漸荒廢。因多次遭到人為破壞,1979年後慧林寺已經不復存在,但是,當地群眾仍對寺院的一草一木記憶猶新。據梁凹村71歲的張選老人介紹,慧林寺當年規模宏大,而且香火非常旺。每年農曆正月十七的慧林寺廟會,人如潮湧,熱鬧非凡。最令村民難以忘懷的是慧林寺中的線柏,樹榦有兩人合抱那麼粗。此株柏樹的葉子呈線形,下垂如紅纓,樣子非常奇特。據說世上只有兩株線柏,一株在慧林寺,另一株在日本的一座寺院里。可惜的是,這株奇特的柏樹和慧林寺中歷經滄桑的梧桐、杜仲、丁香樹一起,都被無情地砍伐了,留給後人的只有無盡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