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洋中鎮的結果 展開
- 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轄鎮
-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下轄鎮
洋中鎮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下轄鎮
洋中鎮位於尤溪縣東北部,鎮人民政府駐地洋中村距縣城48公里,距尤溪口鎮32公里。鎮東部與閩清縣金沙鄉接壤,西部與尤溪縣西濱鎮相連,南接尤溪縣湯川、溪尾兩鄉,北部毗鄰南平市樟湖鎮。全鎮土地總面積363平方公里,主要為高山丘陵地。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氣候,無霜期295天。
2017年,洋中鎮行政區域面積33888公頃,常住人口24623人。
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始建尤溪縣,因境內有尤溪而得名。
宋朝,尤溪分為四鄉八里,洋中隸屬興文鄉,其中洋中大部分為長安里,后樓附近村落屬安福里。
明洪武年間,全縣劃分為50個都,洋中為15都部分,16都,17都。
50都制一直沿用至民國。
民國23年,全縣劃分為六個區,洋中隸屬第三區西洋區。
民國25年,全縣改為四個區,洋中隸屬第二區西洋區,含洋中,桂峰,官洋,后樓四個鄉。
民國29年,全縣合併為25個鄉鎮,洋中為雍后鄉部分,桂洋鄉,香湖鄉部分。
民國32年,撤區,鄉鎮數目縮減至19個,洋中為雍后鄉部分,桂洋鄉,香湖鄉部分。
民國34年,全縣又改為13個鄉鎮,洋中隸屬西溪鎮,公所駐地西洋村。
1949年7月5日尤溪縣和平解放。
1953年,全縣先後設立11個區、125個鄉。洋中為第十區,公所駐地洋中村,第十區含:洋中、康林、后樓、官洋、本洋、際口、桂峰、龍洋、官圳、白漈等11鄉。
洋中鎮
1958年9月起,撤片、鄉(鎮),設立人民公社,洋中隸屬上遊人民公社,公社駐地洋中村。
1959年6月,各人民公社改以駐地名稱命名。洋中為洋中人民公社,下含:洋中、后樓、桂峰、官洋、官圳、康林、康甲、坎兜、龍洋、際口、丹坑、落洋、劉溪、洋邊、貴同、際頭、深度、仙嶺、洋頭19個生產大隊。
1959年12月,撤銷洋中人民公社,併入西洋人民公社。
1961年10月,全縣改劃為32個人民公社,有洋中,后樓,桂峰三個人民公社。
1962年底,三個人民公社又合併為洋中人民公社,公社駐地洋中村。
而後基本沒有變化.
1986年,公社改鄉,名為洋中鄉,鄉政府駐地洋中村。
1994年,撤鄉建鎮,名為洋中鎮,鎮政府駐地洋中村。
洋中鎮位於尤溪縣東北部,距縣城48千米。北緯26°10′~26°22′、東經118°21′~118°40′之間。面積364平方千米。西溪、洋樟公路過境。
共轄17個行政村。
轄區詳情 | ||
后樓村 | 康林村 | 龍洋村 |
聯洋村 | 洋邊村 | 水圳村 |
洋中村 | 梅峰村 | 際口村 |
際深村 | 桂峰村 | 天堂村 |
上塘村 | 坪坑村 | 浮洋村 |
官洋村 | 王宅村 |
1986年,洋中鄉人民政府設在洋中村湖頭,下轄17個村委會。總戶數為5105戶,其中農業戶5000戶,總人口為24585人。其中:男13214人,女11371人。非農業人口504人。全鄉農業總產值2270.71萬元,其中種植業產值1047.72萬元,林業產值640.77萬元,牧業產值502.50萬元,副業產值64.24萬元,漁業產值15.48萬元。全鄉工企業總產值589.42萬元。鄉辦工企業主要有:電力總站、農機修配廠、木製廠、林果場、傢具廠、車隊等,其中小水電裝機容量2300千瓦;村辦工企業有水電站、造紙廠及糧食飼料加工廠等。
1994年,洋中撤鄉建鎮,至2000年,全鎮人口數達27606人,7197戶,220個村民小組。全鎮社會總產值39374萬元;其中工農業總產值30494萬元(工業總產值16951萬元,農業總產值13543萬元);企業總產值25831萬元;商業總產值2403萬元;建築業總產值382萬元;運輸業總產值4489萬元;飲服業及其它各業1606萬元。全鎮糧食總產量25564噸,農民人均純收入3490元,財政收入1432萬元。
引龍燈
洋中草根湯
洋中草根湯
如今,對手裡有錢的城裡人和富裕起來的農民,各種補品保健品不再是買不起的奢侈品,但還是對這真正純天然的草根湯情有獨鍾。在洋中有草根市場,有生產銷售罐裝密封草根湯的企業,有以草根湯為主要原料的系列菜肴。
草根湯配方眾多,可使用的草根有20多種,居家配製草根湯可到草根攤上根據家人的身體特性請賣草根的老葯農幫助選擇幾種配伍。以草根湯為主要原料的系列菜肴中,“洋中草根湯”,使用草根多達10多種,與之同煮的動物性原料有4種以上,因此草根香氣濃郁,口味醇厚,油而不膩。
愛英滷味
愛英鹵鴨
新湖飯店
新湖飯店是集餐飲美食、休閑娛樂於一體的洋中特色飯店。飯店坐落於洋中鎮湖頭小區,林業站對面,距離高速出口僅幾百米,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飯店經營數十年,內設有4間豪華餐飲包廂。飯店主要經營洋中草根湯、白斬雞鴨、綠筍湯、洋中苦筍、洋中營養米湯、熏兔、家釀米酒、酒釀酒等洋中特色風味名吃,是洋中人民接待貴客以及遊客觀光旅遊的理想接待場所。
洋中鎮交通發達,福銀高速公路過境35.6公里,並在集鎮中心設立互通口,距福州98公里,三明116公里。互通口的建立,使洋中成為福州進入三明的第一站,三明市的東大門,是對接省會、閩東南乃至整個華東大市場的最前沿。
其他主要交通線路:洋中經龍洋、華蘭、草洋峽到縣城,全程45千米;洋中經龍洋至擁口村,全程20千米;洋中經后樓至西洋20千米;洋中經天堂、官洋、王宅至閩清金沙鄉全程40千米;洋中經水圳至香湖20千米;洋中經漈口至南平市樟湖坂20千米;官洋經南平高州村至古田縣彎口村20千米;桂峰至樟湖坂15千米。
洋中中心小學
福建省尤溪縣洋中中心小學位於洋中政府所在地,創辦於1938年,前身為“三包庵小學”,1960年更名為洋中小學。現有19個教學班,學生830人,其中寄宿生181人,分別來自官洋、水圳、洋邊等13個行政村。專任教師62人,其中本科學歷2人,大專學歷40人,學歷合格率達100%,小學高級教師36人。學校佔地面積19763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8938平方米,學生體育活動場地6300平方米。
洋中中學
洋中中學的前身為“洋中小學附設初中班”,校址在洋中坎兜九校頭,創辦於1958年9月,1958年11月4日定名為“尤溪縣第四中學”,1978年改名為“尤溪縣洋中中學”。於2011年,洋中中學將成為“尤溪一中附屬中學”。
學校現在2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350人,教職工83人,其中專任教師78人,中學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15人。
學校校園佔地面積13134㎡,生均面積9.72㎡,體育活動場所2300㎡,教學樓建築面積1058㎡,科技樓建築面積1289㎡,舊實驗樓建築面積725㎡,磚木結構禮堂建築面積422㎡,校園建築面積7857㎡,生均校舍5.82㎡,圖書室藏書13911冊,生均10.3冊,“386”DOS版電腦22台,還擁有2片80畝的勤工儉學基地。
建校以來,學校認真貫徹教育方針,以“勤奮、守紀、友愛、求實、進取”為校訓,狠抓黨團建設,健全管理機構,強化常規管理,講求課堂效果,致力推行素質教育,學校教風正、學風濃、校風好,被市教委評為教學常規管理先進單位。目前學校加快了建一流校園、創一流管理、上一流質量、育一流人才的步伐,以百倍的信心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
洋中鎮的基礎設施日趨完善,集鎮所在地相繼建成農貿市場、街心公園、“崛起”雕塑園、洋中衛生院新門診綜合樓、洋中中學科技樓、洋中中心小學、洋中中心幼兒園、自來水廠和變電站。水電開發裝機容量達2.3萬千瓦。全鎮各村均實現“三通”(路、電、電話),鎮容鎮貌煥然一新。京福高速公路貫穿洋中境內9個村32千米,在集鎮所在地建立互通口,在官洋村、龍洋村分別設立服務區、維修區。全鎮各種產業協調發展,企業生產初具規模,竹木製品、紡織品、建材、各類農副產品的生產體系日趨完善,同時建立煙葉、食用菌、特種養殖等具有相當規模的八大種養基地,為進一步擴大再生產夯實了基礎。
桂峰村位於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洋中鎮之東北向,村部距京福高速公路直線距離僅500米。海拔550米,為半高山谷地。四周群山環抱,雲霧縈繞,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歷史上曾被譽為“山中理窟”、“雲霞仙境”。2003年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歷史文化名村”。
2007年6月9日,由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共同組織評選,桂峰村榮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殊榮,為我省第三、我市唯一獲此榮譽的古村落。
桂峰村
枕頭山
洋中鎮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明代有進士陳貴,曾任南京監察御史、江西按察司副使;進士楊丹民任江西永新縣知縣;還有父子舉人蔡文盛、蔡夢錫,清代有進士楊大品,舉人蔡鐘鳴(任知縣),蔡鳴鳳、蔡宗謨、蔡友當、蔡建貢,武舉蔡茂相、楊遇春、楊龍輝、蔡雲飛、楊延寶、蔡夢灝、蔡以馨、蔡宗文、蔡紹元(任兩浙監大使)等。民國時期,有陳樹勛(會省議會議員、古田縣縣長)、蔡亮采(任省臨時議會議員),還有國民革命軍團長陳榮標、楊忠貞、楊作源等。解放以後,有旅美博士林聖彩、旅美教授林昭懷(均在美定居)。旅港同胞蔡宣鶴(在港定居);還有台灣同胞蔡龍豪、蔡貽華,留台的國民黨退伍老兵陳福惠、曾紀策、曾廣桂、楊錫添、林昭光等。2010年7月,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省委黨校校長。中共十六大代表,第九、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蔡奇。
2020年6月29日,入選福建省級鄉村治理示範鄉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