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8條詞條名為張勤的結果 展開

張勤

長安大學地質與測繪學院副院長

張勤,女,1958年元月出生。畢業於武漢大學長安大學地質工程與測繪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測繪科學一級學科建設負責人。代表作品是測量及其數據處理基礎。

主要從事測繪工程、大地測量理論與方法、空間定位技術理論,地殼變形與地質災害監測預報、現代數據處理理論與方法等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時間院校專業學位
xx—2002年武漢大學大地測量與測量工程博士

社會活動


張勤照片
張勤照片
現學術兼職為全國高等教育測繪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測繪學會大地測量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測繪學會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全球定位系統(GPS)協會理事、陝西省測繪學會常務理事兼大地測量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大地測量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交通工程測量學術研究會副理事長等。同時任《測繪學報》《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災害學》《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全球定位系統》等多個學術期刊的編委。

主要成就


教學成就

主講課程
為研究生、本科生主講過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原理與應用、控制網測量平差、現代數據處理理論、動態大地測量、空間技術導論、專業外語等課程。
在“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碩士點的“空間大地測量理論與方法、“形變監測理論與方法”方向上,在“攝影測量與遙感”碩士點的“合成孔徑雷達技術”方向上,在“土地資源管理”碩士點的“地籍測量與土地資源評價”方向上收碩士研究生。
在“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博士點的“動態大地測量與災害、環境監測的理論與方法”、“測量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方向上”,在“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博士點的“多元地學信息技術”方向上招收博士研究生。

科研成就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測繪工程、大地測量理論與方法、空間定位技術理論,地殼變形與地質災害監測預報、現代數據處理理論與方法等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目前從事工作:
目前,正在承擔中國國土資源部地調局“西部地區地裂縫與地面沉降調查”、國家測繪遙感信息工程重點實驗室“非線性最小二乘理論在現代測量中的應用”、地球空間環境與大地測量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基於地球動力學的地殼運動連續形變場與應變場研究”、陝西省交通廳“公路邊坡變形監測的GPS一機多天線系統研究”、西安市計委“黑河水庫庫岸暨108國道滑坡GPS監測研究”等項目的研究工作。
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城市地裂縫InSAR監測的理論與應用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汾渭盆地地裂縫災害成因機理與大陸動力學”、中國國土資源部地調局“汾渭盆地重點地區地面沉降地裂縫InSAR和GPS監測”、中國交通部西部交通“基於網路的GPS單點精密定位及一機多天線技術在西部公路建設中的應用研究”,中國國土資源部地調局“西部地區地裂縫與地面沉降調查”、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長江三角洲(江蘇域)地面沉降GPS監測”、鐵道部第三勘察設計研究院“大運高鐵施工階段地裂縫和地面沉降監測”、西安市計委“黑河水庫庫岸暨108國道滑坡GPS監測研究”等項目的研究工作。
自90年代末起,主要研究測量數據處理理論與方法,非線性數據處理理論,地殼形變監測理論,GPS定位理論與應用,特別是GPS定位中的數據處理理論與方法,先後主持或參加了:國家測繪局科技發展基金項目“地殼運動連續形變場有限元模擬與地殼應力場反演研究”、國家測繪局“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青藏高原現今地殼運動的監測及其動力學機制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非線性隨機模型的估計理論並用於全球信息系統”等多項科研項目,通過研究提出了GPS坐標轉換基準兼容性準則;GPS網強度的應變分析與設計方案;GPS滑坡監測基準設計基本原則;GPS高程轉換中高程異常誤差影響規律計算模型;基於地殼運動均衡理論的地殼連續形變場模擬與分析模型;以及非線性同倫最小二乘法等,較好地解決了GPS坐標轉換,現代測繪技術中非線性數據處理理論與應用,地殼運動形變場與地球動力學間的聯繫等一系列理論與應用問題。
出版作品:
近年來出版了:“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及其數據處理基礎”、“實用測量數據處理方法”兩本著作及教材;在“測繪學報”、“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測繪通報”、“測繪科學”、“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

獲得榮譽


具體獎項
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
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
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