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學
教育部直屬高校
長安大學(Chang’anUniversity)座落於古都西安,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是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陝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高校,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國家“111計劃”、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是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中俄交通大學聯盟成員高校,是中國最早承擔援外教育和和首批招收港、澳、台學生的高校之一,是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後備警官選拔培訓基地、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擁有世界唯一的高校汽車綜合試驗場。
2000年由始建於二十世紀50年代初的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學、西安工程學院、西北建築工程學院合併組建而成。
截至2020年10月,學校有校本部和渭水2個校區、太白山、梁山和渭水3個教學實習基地,校園面積3348.22畝。下設23個院部、82個本科專業;擁有9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6個國家重點學科;專任教師2100餘人,全職院士4人;全日制學生3.5萬餘人,其中本科生2.5萬餘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萬餘人,外國留學生1600餘人。
西北交通學校
1951年,在蘭州市郊的一片荒灘上,創辦了西北交通學校,奠定了長安大學的第一塊基石。
1952年,西北交通學校東遷西安,更名為西安公路學校。
1955年,再次更名為交通部西安汽車機械學校。
西安公路學院
1958年,國家將北京公路學院籌備委員會的教師和設備調往西安,在交通部西安汽車機械學校的基礎上,創辦了西安公路學院,成為亞洲第一所專門培養公路交通高級人才的高等學府。
1978年,開始研究生教育。1981年,成為國家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4年,成為全國第二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1年,成為國家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4年,成為全國第二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長安大學
2000年4月18日,西安公路交通大學、西安工程學院、西北建築工程學院合併組建長安大學,劃歸教育部管理。
長安大學
2010年6月,入選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2011年4月,成為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創始成員。
2017年9月,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018年1月,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2019年2月,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2020年,長安大學推出疫情補助計劃。對此次疫情中確診的學生或家長進行3000-5000元的臨時困難補助。
2020年4月18日,長安大學運輸工程學院成立。同月,學校與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合作舉辦得非獨立法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長安大學長安都柏林國際交通學院”正式獲批。6月,長安大學人文學院成立。
2021年7月26日,長安大學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博士點。
截至2021年5月,學校設有23個學院(系),開設82個本科專業。
院系設置 | |
二級學院 | 院系名稱 |
公路學院 |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 |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國際工程班) | |
汽車學院 | 車輛工程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
物流工程 | |
汽車服務工程 | |
工程機械學院 | 機械工程(含卓越工程師)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
機械電子工程 | |
工業設計 |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物流管理 |
工商管理 | |
市場營銷 | |
會計學 | |
工程管理 |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
經濟統計學 |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
電子與控制工程學院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自動化(含卓越工程師) | |
機器人工程 | |
信息工程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通信工程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含卓越工程師) | |
軟體工程 | |
物聯網工程 | |
人工智慧 | |
地質工程與測繪學院 | 地質工程(含卓越工程師) |
勘查技術與工程 | |
地球物理學 | |
測繪工程 | |
地理信息科學 | |
遙感科學與技術 | |
安全工程 | |
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 | 地質學 |
資源勘查工程(含卓越工程師) | |
礦物加工工程(寶玉石學) | |
建築工程學院 | 土木工程 |
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 |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含卓越工程師) | |
工程造價 | |
水利與環境學院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環境工程 | |
環境科學 | |
水利水電工程 | |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 |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含卓越工程師) | |
建築學院 | 建築學 |
城鄉規劃 | |
風景園林 |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人文學院 | 行政管理 |
公共事業管理 | |
法學 | |
戲劇影視文學 | |
廣播電視編導 | |
新聞學 | |
廣告學 | |
漢語言文學 | |
運輸工程學院 | 交通運輸 |
交通工程 | |
交通工程(國際工程班) | |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 | |
土地工程學院 | 土地資源管理 |
土地整治工程 | |
理學院 | 工程力學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 |
日語 | |
體育系 |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
學工部 | 工科試驗班 |
長安都柏林國際交通學院 | 交通運輸(中外合作辦學) |
車輛工程(中外合作辦學) | |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中外合作辦學) |
截至2020年10月,學校擁有專任教師2100餘人,其中,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新加坡工程院院士4人,教授、副教授1200餘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66人、碩士生導師104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100餘人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和教育部、交通運輸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陝西省等各類高層次人才計劃;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獲得者: | 彭建兵 |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 | 張登良、陳蔭三、戴經梁、邊耀璋等 |
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 | 沙愛民等 |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 趙祥模等 |
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 | 王文科等 |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 孫朝雲等 |
國家級教學團隊: | 車輛工程教學團隊(馬建)、公路工程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沙愛民)、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劉建朝)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
彭建兵(全職) | 張伯聲(已故) | 徐冠華 | 楊元喜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湯中立(全職) | 李佩成(全職) | 周緒紅(全職) |
截至2019年7月,學校擁有8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5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1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6個國家級重點學科,9個省部級重點學科。
截至2020年5月,學校工程學、地球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等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交通運輸工程
國家級重點學科
一級重點學科 | 交通運輸工程 | —— | |||
二級重點學科 | 道路與鐵道工程 |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 地質工程 |
省部級重點學科
省部級重點學科 | 交通運輸工程 | 車輛工程 | 礦產普查與勘探 | 礦物學 | 岩石學 |
礦床學 | 岩土工程 |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 地球化學 | 結構工程 | |
地質工程 | 古生物學與地質學 | 市政工程 | 道路與鐵道工程 | 構造地質學 | |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 第四紀地質學 |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 |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 橋樑與隧道工程 |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 機械電子工程 | 水文學及水資源 | |
環境工程 | 機械設計及理論 |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 交通運輸工程 |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機械工程 | 測繪科學與技術 |
地質學 | 土木工程 | 水利工程 |
博士學位授權點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 地質學 | 水利工程 | 交通運輸工程 | 機械工程 | 測繪科學與技術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土木工程 |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地球物理學 | - | |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 礦產普查與勘探 | 交通新能源與節能工程 | 地球化學 |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
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 |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 地質工程 | 智能交通與信息系統工程 | 構造地質學 | |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 環境工程 | 第四紀地質學 | 地學信息系統 | 工程機械 | |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 地質災害科學與工程 | 建築安全工程 | 機械電子工程 | 油氣田地質與開發 | |
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 | 機械設計及理論 | 資源與環境遙感 | 水工結構工程 | 車輛工程 | |
環境工程 | 水利水電工程 | 岩土工程 | 資源與深部地球物理 |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 |
結構工程 | 道路與鐵道工程 | 攝影測量與遙感 | 市政工程 |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 |
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 |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 環境科學 |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 |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 | 機械工程材料 | 橋樑與隧道工程 | 物流工程與管理 | 城鄉人居環境建設工程 | |
水文學及水資源 | 交通環境與安全技術 | 計算結構力學 |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 交通工程 | |
專業學位博士學位授權點 | 交通運輸 |
碩士學位授權點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地質學 | 建築學 | 工商管理 | 機械工程 |
水利工程 | 哲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公共管理 | 數學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統計學 | |
地球物理學 | 土木工程 | 城鄉規劃學 | 力學 | 測繪科學與技術 | |
風景園林學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地質工程 | 軟體工程 |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交通運輸工程 | ||||
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 | 體育 | 城市規劃 |
質量工程
截至2019年7月,學校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3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專業4個,國家級精品課程3個,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2個,國家級教學實驗中心2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地質工程、交通運輸、機械電子工程、資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交通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自動化、車輛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環境科學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專業: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資源勘查工程、給水排水工程
國家級精品課程:《路基路面工程》《GPS原理與應用》《道路建築材料》
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Delphi計算機高級編程技術》《交通規劃》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汽車心臟的診斷》《認識我們的地球》《認識我們的地球——深入地球內部》《水與人類》《新能源、汽車與PM2.5》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道路建築材料》《路基路面工程》
國家級教學實驗中心: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道路交通運輸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長安大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長安大學—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長安大學—陝西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教學成果截至2019年7月,學校獲得國家級和省級教學成果獎50餘項
國家級教學成果 | |
獲獎成果名稱 | 主要完成人 |
合併高校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 雷達、黎開誼、王劉華、白華、張騫文等 |
隧道施工課程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的 研究與實踐 | 陳建勛、徐岳、衡平堂、馬天山、王曉謀等 |
土木工程專業工程結構系列課程教學 方案構建與實踐 | 王毅紅、顏衛亨、鄭宏、周緒紅等 |
交通運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 和教學內容改革與實踐—面向21世紀公 路交通運輸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 | 魏朗、王生昌、陳煥江、馬天山等 |
西部高校經濟困難學生教育型資助模式 的理論研究與政策實踐 | 白華、賀宏斌、楊致忻、王立平等 |
面向交通行業,創新教學體系與資源配 置模式,培養信息類卓越人才 | 汪貴平、趙祥模、韓玲、武奇生等 |
截至2019年7月,學校擁有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4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36個教育部、交通運輸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陝西省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陝西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國家工程實驗室:橋樑結構安全技術、道路養護技術與裝備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特殊地區公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道路施工技術與裝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西部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旱區地下水文與生態效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公路大型結構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速公路築養裝備與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道路鋪面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車聯網”教育部-中國移動聯合實驗室
交通運輸部重點實驗室:道路結構與材料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汽車運輸安全保障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舊橋檢測與加固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
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岩土工程開放研究實驗室,成礦作用及其動力學開放研究實驗室,乾旱、半乾旱地區水資源與國土環境開放實驗室,岩漿作用成礦與找礦重點實驗室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重點實驗室:給水排水重點實驗室
陝西省重點實驗室:公路橋樑與隧道重點實驗室,交通新能源開發、應用與汽車節能陝西省重點實驗室,高速公路施工機械陝西省重點實驗室,環境保護水土污染與修復陝西省重點實驗室,早期生命與環境重點實驗室
陝西省工程研究中心:道路交通智能檢測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陝西省地下水與生態環境工程研究中心
陝西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綜合運輸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長安文化產業研究中心、陝西省文化產業協同創新研究中心、中華傳統文化普及基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2021年8月,長安大學新增“生態地質與災害防控重點實驗室”和“礦山地質災害成災機理與防控重點實驗室”。
據2019年學校官網顯示,“十一五”期間,科技創新能力快速增強,承擔了包括國家“973”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面上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國土資源調查項目在內的科研項目3800餘項,七年總額突破29億元。獲得國家專利370項,發表學術論文9900餘篇,SCI、EI、ISTP收錄論文2700餘篇。2006年以來榮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51項,其中榮獲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國家科技獎勵14項。
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長安大學兩項成果獲獎,其中,謝永利教授團隊主要完成的“複合地基理論、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張勤教授團隊參與完成的“InSAR毫米級地表形變監測的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國家級科技獎項一覽 | |||
冷彎薄壁型鋼住宅結構體系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 | 周緒紅(主持)、 劉永健、周天華 | 2006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汽車綜合性能檢測關鍵技術研究、系列產品開發及其產業化 | 馬建(主持)、趙祥模 | 2007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中國成礦體系與區域成礦評價 | 湯中立 | 2007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沙漠地區公路建設成套技術研究 | 折學森 | 2007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基於認知與非歐氏框架的數據建模基礎理論研究 | 馬江洪 | 2007 |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
多年凍土青藏公路建設和養護技術 | 胡長順、馬驫、竇明健 | 2008 |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公路半剛性基層材料結構理論、多指標控制設計方法及工程應用 | 沙愛民 (主持) | 2009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公路在用橋樑檢測評定與維修加固成套技術 | 徐岳 | 2009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建設及運營管理關鍵技術 | 謝永利 | 2010 |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永久性瀝青路面結構設計理論與方法、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 | 劉洪海 | 2010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鄂爾多斯盆地生態脆弱區煤炭開採與生態環境保護關鍵技術 | 王文科 | 2011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複雜鋼結構施工過程時變分析及控制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應用 | 周緒紅 | 2011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隧道含水構造等不良地質超前預報定量識別及其災害防治關鍵技術 | 李貅 | 2011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西安地裂縫成因與減滅關鍵技術 | 彭建兵 (主持)、 張勤、黃強兵等 | 2012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環保型路面技術體系、設計方法及工程應用 | 沙愛民 (主持) | 2013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鹽漬土地區公路建設成套技術及工程應用 | 高江平、 楊曉華 | 2013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長大跨橋樑結構狀態評估關鍵技術與應用 | 王春生 | 2013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濕陷性黃土地區高速鐵路修建關鍵技術 | 馮忠居 | 2013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汽車制動與ABS多工況整車智能檢測技術及裝備開發 | 馬建、趙祥模 | 2014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館藏資源
根據2014年10月官網顯示,學校圖書館藏書227萬冊,其中期刊合訂本94591冊;中外文現刊3170種,超星、北大方正等40.77萬種電子圖書。萬方數據資源、中國期刊網(清華同方)、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重慶維普)、IEEE、Ei(工程索引)、UMI(美國博碩士論文全文資料庫)、ASCE(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資料庫)、CSA劍橋科學文摘等四十一種國內外中外文資料庫系統。
學術期刊
長安大學編輯出版《中國公路學報》、《交通運輸工程學報》、《建築科學與工程學報》、《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築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汽車駕駛員》等8種全國性期刊,其中2種為國家重點建設期刊,3種Ei資料庫收錄期刊,4種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公路學報》、《交通運輸工程學報》、《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連續入選“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
期刊列表
期刊名稱 | 主管部門 | 主辦 |
《中國公路學報》 |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 長安大學、中國公路學會 |
《交通運輸工程學報》 | 教育部 | 長安大學 |
《建築科學與工程學報》 | 教育部 | 長安大學、中國土木工程學會 |
《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 | 教育部 | 長安大學 |
《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教育部 | 長安大學 |
《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教育部 | 長安大學 |
《築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 | 交通部 | 長安大學 |
《汽車駕駛員》 | 交通部 | 長安大學 |
截至2019年7月,學校與美國、英國、日本、俄羅斯、烏克蘭、韓國、荷蘭等國家和地區的110多所高等學校開展了交流與合作,加入了“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與俄羅斯國立羅斯托夫建築大學等成立國際大學聯合體。
長安大學合作辦學協議簽署單位統計(2002年--2011年) | ||
時間 | 單位 | 合作名稱 |
2011.4.17 | 中交西安築路機械公司 | 戰略合作 |
2011.4.17 | 徐工集團 | 戰略合作 |
2011.4.17 | 陝西建工集團 | 戰略合作 |
2011.4.17 | 青海省地質礦產局 | 戰略合作 |
2011.4.17 | 中交通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 戰略合作 |
2011.4.15 | 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戰略合作 |
2011.4.15 | 寶雞市人民政府 | 戰略合作 |
2011.4.12 | 陝西汽車集團 | 戰略合作 |
2011.4.11 | 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 | 戰略合作 |
2011.4.09 | 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 | 戰略合作 |
2011.4.08 | 西安滻灞生態區管理委員會 | 大學科技園 |
2011.1.21 | 陝西省測繪局 | 戰略合作 |
2010.11.24 | 中國新興保信集團總公司 | 戰略合作 |
2010.11.16 | 中國公路諮詢集團公司 | 戰略合作 |
2009.11.27 | 陝西省地礦局 | 成人教育 |
2009.3.11 | 福建省地礦局 | 辦學、科技 |
2007.1.07 |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 合作 |
2007.3.24 |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 全面合作 |
2007.3.24 |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全面合作 |
2007.10.24 | 安徽科力信息產業有限責任公司 | 合作意向書 |
2007.11.16 | 甘肅建工集團 | 合作 |
2006.12.08 | 群光實業(武漢)有限公司 | 群光獎學金 |
2006.12.08 | 台灣藍天集團 | 合作 |
2004.5.24 | 武警部隊 | 聯合培養國防生 |
2002.5.15 | 江蘇省徐州市人民政府 | 合作 |
學校1956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先後培養美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越南、坦尚尼亞、葉門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近2000人,有在校留學生300多人。學校還是中國承擔援外教育和首批招收港、澳、台學生的高校之一。
學校主辦、承辦了“2010中國--泛俄地區交通鋪面國際學術會議”、“第五屆創新計算、信息與控制國際學術會議”“歐亞國際地理資訊理論壇”、“高校領導與戰略高級國際研討會”、“關學·南冥學與東亞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幾十個國際學術會議。
校徽長安大學的校徽由城牆圖案環狀包圍,裡面由繁體字“長”和“安”上下壘砌。其中城牆代表著學校位於著名古都西安,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長安”二字一是代表“長安大學”,二是形似一把鑰匙,寓示著長安大學像一把開啟智慧的“金鑰匙”,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合格人才的神聖使命。
長安大學校徽
校旗
長安大學校旗
《長安大學之歌》
長安大學
詞:段聯合
曲:張藝凡
歌詞
秦嶺蒼蒼,八水泱泱,古城之南,有我上庠。特色立校,譽播四方。
志士弘毅路修遠,賢才明德天地長。激流千帆競,長大當自強。
黌宇輝輝,書聲朗朗,渭河之濱,有我上庠。英才薈萃,海納三江。
一生篤學礪幹將,矢志創新育棟樑。雄鷹蓄勢久,展翅當高翔。
弘毅明德篤學創新
長安大學賦主要是對長安大學的描述和讚美,長安大學賦的作者魏明倫,是知名劇作家、雜文家、辭賦家。第七、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歷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戲劇文學會會長,四川省文聯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組部優秀專家,文化部優秀專家,四川省優秀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職務 | 名單 |
黨委書記 | 陳志堅 |
校長、黨委副書記 | 沙愛民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孟德勇 |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 彪曉紅 |
黨委副書記 | 徐引正、黎開誼 |
副校長 | 趙祥模、賀拴海、朱傑君、王建偉、範文 |
學校名稱 | 姓名 | 職務 | 任期 |
長安大學 | 陳蔭三 | 校長 | 2000.04-2002.05 |
雷達 | 黨委書記 | 2000.04-2013.09 | |
周緒紅 | 校長 | 2002.05-2006.07 | |
馬建 | 校長 | 2006.07-2017.05 | |
杜向民 | 黨委書記 | (2013.09-2019.01 | |
陳峰 | 校長 | 2017.05-2019.01 | |
陳峰 | 黨委書記 | 2019.01-2020.10 |
校本部教學樓 | 長安大學學術交流中心 | 長安大學朝暉體育場 |
長安大學助學碑 | 長安大學校本部大門 | 長安大學地學科技大廈 |
(以上資料來源)
黨政校友 | 馬爾立 | 陝西省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學黨委書記。 | 李愛民 | 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研究員、全國勞動模範。 |
王磊 | 新疆吾爾自治區地質調查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全國勞動模範。 | 馬天嘏 | 新疆地礦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 |
王小民 |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獲得者。 | 胡健民 |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參加中國第22次南極科學考察獲國家海洋局通報嘉獎者。 | |
徐張建 | 西北綜合勘察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 | 余秋生 | 寧夏地質工程勘察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寧夏“十大傑出青年”“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 |
省部級校友 | 劉鶴章 |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國家審計署原副審計長。 | 孟憲來 | 中國地質調查局原局長。 |
李登武 | 陝西省軍區原副政委少將。 | 劉光中 | 青海省政協原副主席、黨組成員。 | |
蘇喜春 | 解放軍運輸工程學院副院長少將。 | 樊根深 | 蘭州軍區後勤部部長少將。 | |
高校校友代表 | 魏志敏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副書記。 | 梁金喜 | 合肥工業大學副校長。 |
梁乃興 | 重慶交通大學副校長。 | 秦慶華 | 天津大學教授。 | |
郭小宏 | 重慶交通大學機電與汽車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教授。 | 仵彥卿 | 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博導。 | |
丁漢 |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 關宏志 | 北京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 | |
顏東煌 | 長沙理工大學橋樑與結構工程學院院長、教授。 | 郝際平 |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鋼結構研發中心主任。 |
2021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801-90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