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隊博物館

警隊博物館

警隊博物館於1976年成立,原址位於警察總部,規模不大,其後遷至灣仔大生商業廈,再於1988年遷至現址。博物館分為四個展覽廳:歷史展覽廳、毒品展覽廳、三合會展覽廳及專題展覽。博物館的樓面面積共達570平方米,展品超過600件。

簡介


警隊博物館的前身是在1964年成立的警察歷史記錄委員會。該委員會搜集了不少與警隊歷史有關的文物,並建議開設一所博物館展出這些物品。

建築布局


歷史展覽廳

本展廳藉歷史圖、歷史檔案、制服、設備、配槍及其他文物以展示警隊的演變。珍貴的展包括曾殺死一名警員而在1915年被射殺的“上水之虎”頭顱標本、前警務處處長麥景陶先生遺孀所捐贈的紀念 物品、 1894年的瘟疫獎章及各種偽鈔樣本。

毒品展覽廳

毒品展廳披露了香港的毒品問題。展品包括各種仿製毒品、吸毒用具、形形色色的運毒方法和 一個製造海洛英的模擬工場。

三合會展覽廳

本展廳的展品介紹了本地三合會的歷史、活動範圍,以及成員所奉行的信條和採用的儀式。

專題展覽廳

專題展廳不時會更換展覽的主題。首個展覽是以水警為 題,其後依次為交通警察、警署、警察制服、警隊今
昔等專題展覽。

發展歷史


1960年代初期,警務處高級助理處長韋磊夫等高級警官開始研究收集香港警察歷史的方法,提出成立警隊博物館的構想。警察歷史紀錄委員會遂於1964年7月成立,負責落實籌建博物館的計劃,並且展開文物搜集工作,惟一直未能夠覓得地址興建,直至香港警察總部於1976年完成擴建工程,辟出50平方米作為臨時館址。隨著館藏增加令到空間不足,博物館於1982年遷往灣仔大生商業大廈。
1984年,香港政府批准重新維修於1939年落成的前灣仔峽警署,作為警隊博物館的新館址。以公帑及私人捐款共160萬港元的修復工程,於1987年至1988年進行,於1988年11月25日正式對外開放,由時任警務處副處長(管理)白立本揭幕。
隨著警隊博物館啟用逾20年,原有設施漸見過時及老化,建築署遂於2009年進行為期10個月的全面翻新工程,是啟用以來首次的大型翻新工程。博物館於同年11月2日開始休館進行翻新,包括更換館內的展櫃、發光二極體照明系統和具有環境保護功能的空氣調節,並且加設觸覺引路徑;館外安裝了落地玻璃欄桿、遮篷、花槽、重鋪地磚,以改善周邊環境。更新后的展館規劃與之前大致相同,分為警隊歷史展覽室、三合會及毒品展覽室、《警隊今昔》展覽室、舊式海洛英制毒工場及專題展覽室。完成工程后展館由警務處高級助理處長暨警隊博物館諮詢委員會主席馬維騄等於2010年10月15日剪綵,於同月17日重新正式對外開放。

常設展覽


警隊博物館館藏約40,00件,當中約700件在5個展覽室室內展出。
• 警隊歷史展覽室
• 三合會及毒品展覽室
• 警隊今昔展覽室
• 舊式海洛英制毒工廠
• 專題展覽室

重點展品

• 上水之虎標本-於1915年被新界區指揮官當奴‧弼靈誠在龍躍頭擊斃的虎頭標本,曾經於舊香港大會堂及中區警署展示。
• 威廉·堅偉藏品──警隊創辦人,藏品包括4杖勳章、一把馬德拉斯配劍、一塊以香港商民名義贈送的銀制牌匾及一幅水彩畫,由博物館於2004年透過英國一家拍賣行投得。
• 三合會祭壇、禮袍及武器。
• 勃倫式機槍──原為水警輪一號的槍械,於1949年被中國游擊隊掠走,並且曾經參與韓戰,其後被英國軍隊繳獲運回香港,於1957年被英國軍隊維修時發現,繳還予香港警隊。
• 爆炸品處理組拆彈專家制服及拆彈機器人。
• 1960年代凱旋牌帶邊斗的警察電自行車。
• 1990年由水警總區截獲的越南船民柳條船。
• 舊式海洛英制毒工場──於1980年代搗破海洛英制毒工廠復原,包括毒品原材料、器皿、爐具及包裝工具。
• 警隊護送組使用的本田CBX750P及寶馬R850RT-P警用電自行車。

戶外展品

大埔野戰炮──於1896年鑄成,曾經放置在舊大埔警署。
• 警察直線電話箱
• 交通指揮亭
• 18磅重炮彈火炮
• 舊灣仔峽警署模型

開放時間


• 星期三至星期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
• 星期二:下午2時至下午5時
• 星期一及公眾假期休息